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系列基础篇-测距原理

本文详细阐述了毫米波雷达测距的工作原理,包括单目标测距(FMCW原理与测距公式)、多个目标的处理方法、距离分辨率的计算以及雷达最远测距的决定因素。通过解析混频器、傅里叶变换和信号处理流程,深入讲解了关键技术细节。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毫米波雷达的测距原理

问题思考:
1)单个目标雷达如何测距?
2)有多个目标时如何测距?
3)2个目标最近可分辨距离(即距离分辨率)?
4)雷达的最远测距由什么决定?

1.1 单目标的测距原理

一、FMCW工作原理:
如下图,由合成器(1)产生一个chirp,经发射天线(2)发射,遇到目标反射信号,由接收天线(3)接收信号,然后和发射信号通过混频器(4)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IF)。
其中混频器的原理就是两个信号相乘,然后经过低通滤波选取中频信号。
如下图所示,频率相减,初始相位相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雷达测距的原理:
锯齿波测距的原理如下图,通过发送一个线性调频连续波(FMCW),经过延时τ得到其回波信号,经过混频后得到一个恒定频率的中频信号。
由公式 R=1/2 cτ
S=B/Tc=f_d/τ 得到测距公式 R=(cT_c f_d)/2B
因此,依据中频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得目标的距离。
:延时τ相对于Tc是一个非常小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多个目标测距过程

如下图所示,有多个目标时,雷达通过接收不同物体的反射信号,并转为中频(IF)信号,利用傅里叶变换将产生一个具有不同的分离峰值的频谱,每个峰值表示在特定距离处存在物体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距离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是辨别两个或更多物体的能力。当两个物体靠近到某个位置时,雷达系统将不能将二者区分开。
由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可知:对于连续信号,观测时间越长分辨率越高。观测窗口为T时只有两个中频信号的频率差大于1/T才能区分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下图所示,若两个目标的距离差为Δd,其频率差为Δf.
由公式:
Δf=2B*Δd/(c*T_c )
Δf>1/T_c 得到Δd>c/2B ,即距离分辨率为(c/2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雷达的最远测距

IF信号通常经过数字化处理(LPF + ADC),才在DSP上进行进一步处理,因此,中频信号的大小取决于ADC采样频率(F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 F_s>f_IFmax
R_max=(c*T_c *f_IFmax)/2B 得到 R_max=(c*T_c* F_s)/2B

1.5 小结

如下图所示,为雷达信号生成、发射、接收、混频、ADC采样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参考:《Introduction to mmwave Sensing: FMCW Radar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