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经典智能算法实现机器人路径规划,包含简单路径与复杂路径,详细对比实验...

本文介绍了五大经典智能优化算法(PSO、GA、DE、GWO和SSA)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展示了在简单和复杂路径下的性能,并通过收敛曲线对比了算法的优劣。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本期文章采用五大经典的智能优化算法,对机器人路径进行规划。

五大经典算法分别是:粒子群算法(PSO),遗传算法(GA),差分进化算法(DE),灰狼优化算法(GWO),麻雀优化算法(SSA)。

学会这五种算法后,其他任何智能优化算法可以随意替换!地图也是可以随意更改!

参考一些论文,还可以将改进的智能算法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突出改进智能算法的优势!

接下来先上结果图:其中,红线表示遗传算法,黄线表示麻雀算法,蓝线表示粒子群算法,绿线表示差分进化算法,青线表示灰狼算法。

简单路径规划结果

8cc065b41b85cfe7b2b3aae242e8c683.gif

04f5b11eca608aca5cc67b60647a8be1.png

b25ebe93abe5f3d649bc4f66ad3a142c.png

复杂路径规划结果

7d655a044e258a675e437c25db164244.gif

470ae8ebbe3cf877b0a0a7e252b33b06.png

370586ae84b2bb78d389949c7fc8dfaf.png

在复杂路径下,其实更能展现一个算法的优劣!因此可以将改进的智能算法用于此模型中,算法替换十分简单!

部分代码展示

clc
clear
close all
tic
%% 地图
G=[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num = size(G,1);
for i=1:num/2  
    for j=1:num
        m=G(i,j);
        n=G(num+1-i,j);
        G(i,j)=n;
        G(num+1-i,j)=m;
    end
end
%% 
S = [1 1];   
E = [num num];  
G0 = G;
G = G0(S(1):E(1),S(2):E(2)); 
[Xmax,dimensions] = size(G); X_min = 1;         
dimensions = dimensions - 2;            


%% 参数设置
max_gen = 100;    % 最大迭代次数
num_polution = 50;         % 种群数量


fobj=@(x)fitness(x,G);
[Best_score,Best_pos,GA_curve]=GA(num_polution,max_gen,X_min,Xmax,dimensions,fobj,G);
%结果分析
Best_pos = round(Best_pos);
disp(['GA算法寻优得到的最短路径是:',num2str(Best_score)])
route = [S(1) Best_pos E(1)];
path_GA=generateContinuousRoute(route,G);
path_GA=GenerateSmoothPath(path_GA,G);  
path_GA=GenerateSmoothPath(path_GA,G);


[Best_score,Best_pos,SSA_curve]=SSA(num_polution,max_gen,X_min,Xmax,dimensions,fobj,G);
%结果分析
Best_pos = round(Best_pos);
disp(['SSA算法寻优得到的最短路径是:',num2str(Best_score)])
route = [S(1) Best_pos E(1)];
path_SSA=generateContinuousRoute(route,G);
path_SSA=GenerateSmoothPath(path_SSA,G);  
path_SSA=GenerateSmoothPath(path_SSA,G);


[Best_score,Best_pos,PSO_curve]=PSO(num_polution,max_gen,X_min,Xmax,dimensions,fobj,G);
%结果分析
Best_pos = round(Best_pos);
disp(['PSO算法寻优得到的最短路径是:',num2str(Best_score)])
route = [S(1) Best_pos E(1)];
path_PSO=generateContinuousRoute(route,G);
path_PSO=GenerateSmoothPath(path_PSO,G);  
path_PSO=GenerateSmoothPath(path_PSO,G);


[Best_score,Best_pos,DE_curve]=DE(num_polution,max_gen,X_min,Xmax,dimensions,fobj,G);
%结果分析
Best_pos = round(Best_pos);
disp(['DE算法寻优得到的最短路径是:',num2str(Best_score)])
route = [S(1) Best_pos E(1)];
path_DE=generateContinuousRoute(route,G);
path_DE=GenerateSmoothPath(path_DE,G);  
path_DE=GenerateSmoothPath(path_DE,G);


[Best_score,Best_pos,GWO_curve]=GWO(num_polution,max_gen,X_min,Xmax,dimensions,fobj,G);
%结果分析
Best_pos = round(Best_pos);
disp(['GWO算法寻优得到的最短路径是:',num2str(Best_score)])
route = [S(1) Best_pos E(1)];
path_GWO=generateContinuousRoute(route,G);
path_GWO=GenerateSmoothPath(path_GWO,G);  
path_GWO=GenerateSmoothPath(path_GWO,G);




%% 画寻优曲线
figure(1)
plot(GA_curve,'k-o')
hold on
plot(SSA_curve,'y-^')
hold on
plot(PSO_curve,'b-*')
hold on
plot(DE_curve,'g-P')
hold on
plot(GWO_curve,'c-v')
legend('GA','SSA','PSO','DE','GWO')
title('简单路径下各算法的收敛曲线')

代码目录

1304bb0f119d067bc102ad76f8e51b07.png

其中simplemain.m是简单路径规划,complexmain.m是复杂路径规划。运行这两个脚本文件即可!

点击下方卡片获取更多代码!

  • 3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在现代物流、制造、煤矿等行业中,巡检机器人已成为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能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巡检机器人导航技术中,路径规划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路径规划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RRT算法等。但这些算法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精准的算法。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利用Bi-LSTM的高效性能和能力,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巡检机器人路径进行规划。同时,该算法具有以下优点: 1. 准确性高:Bi-LSTM能够实现序列到序列的映射,可以更精准地对路径进行规划。 2. 效率高:Bi-LSTM采用并行运算,可以大幅度缩短路径规划所需时间。 3. 适应性强:Bi-LSTM能够适应不同巡检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需求,使路径规划更加灵活。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分析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研究现有路径规划算法的优缺点。 2. 设计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提高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并进行实验验证,评估算法的性能和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 文献研究:对现有的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取其优缺点,为后续的算法设计提供参考。 2. 算法设计:依据巡检机器人的行动特点,设计适合该机器人路径规划需求的基于Bi-LSTM的路径规划算法。 3. 编程实现实验验证:利用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算法,利用真实的机器人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算法进行验证,评估算法的性能和可行性。 五、进度计划 本课题的进度计划如下: 阶段 | 工作内容 | 时间安排 --|--|-- 第一阶段 | 文献研究和算法设计 | 2022年10月-2023年3月 第二阶段 | 算法编程实现实验验证 | 2023年4月-2023年9月 第三阶段 | 数据分析和性能评估 | 2023年10月-2024年1月 第四阶段 | 论文撰写及答辩 | 2024年2月-2024年5月 六、预期成果 本课题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1. 设计出一种基于Bi-LSTM的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性能和可行性。 2. 对比该算法与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得出该算法的优势和不足。 3. 提出该算法在巡检机器人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对路径规划领域提出一些建议。 4. 完成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秦华杰. 基于遗传算法和Dijkstra算法的路径规划及其应用研究[D]. 河南大学, 2006. [2] 张旭, 王恒鹏. 基于RL和A*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0, 56(2): 60-66. [3] 徐伟, 何桂军, 刘手旺. 基于改进的A*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J]. 系统仿真学报, 2021, 33(1): 92-100. [4] Hochreiter S && Schmidhuber J. Long Short-Term Memory[J]. Neural Computation, 1997, 9(8): 1735-1780.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今天吃饺子

不想刀我的可以选择爱我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