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客户端可以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组合,无需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 Java 中组合模式的定义、结构、使用场景以及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
1. 定义
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允许客户端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组合,无需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组合模式通常包含三个主要角色:组件(Component)、叶子(Leaf)和容器(Composite)。
- 组件(Component): 定义了组合中的对象的共同接口,可以是抽象类或接口
- 叶子(Leaf): 是组合中的叶子节点,实现了组件接口
- 容器(Composite): 是组合中的容器节点,可以包含其他组件或容器
2. 应用场景
组合模式通常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
需要表示部分-整体层次结构:
当需要表示对象的部分-整体层次结构时,可以使用组合模式。例如,在图形界面中,UI控件和容器之间就存在着部分-整体的关系
-
客户端希望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组合:
当客户端希望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组合,而不希望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时,可以使用组合模式
-
简化客户端代码:
组合模式可以简化客户端的代码,因为客户端无需判断处理的是单个对象还是对象组合,可以统一使用组件接口
3. 代码实现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组合模式的实现。假设我们要构建一个公司组织结构的模型,其中包含部门和员工。
组件接口 Component
package com.cheney.demo;
interface Component {
String getName();
void display();
}
叶子类 - 员工 Employee
package com.cheney.demo;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Compon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Employe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Employee: " + name);
}
}
容器类 - 部门 Department
package com.cheney.demo;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class Department implements Compon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List<Component> employees = new ArrayList<>();
public Departmen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addEmployee(Component employee) {
employees.add(employe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Department: " + name);
System.out.println("Employees:");
for (Component employee : employees) {
employee.display();
}
}
}
客户端启动类 Main
package com.cheney.demo;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构建公司组织结构
Component company = new Department("Company");
Component hrDepartment = new Department("HR Department");
hrDepartment.addEmployee(new Employee("John"));
hrDepartment.addEmployee(new Employee("Alice"));
Component itDepartment = new Department("IT Department");
itDepartment.addEmployee(new Employee("Bob"));
itDepartment.addEmployee(new Employee("Eva"));
company.addEmployee(hrDepartment);
company.addEmployee(itDepartment);
// 显示公司组织结构
company.display();
}
}
在上述例子中,Component
是组件接口,定义了getName
和display
方法。Employee
是叶子类,表示员工,实现了组件接口。Department
是容器类,表示部门,包含了其他组件,可以是员工也可以是其他部门。
在客户端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公司组织结构的模型,包含了公司、HR部门、IT部门以及员工。通过组合模式,我们可以统一处理部门和员工,无需在客户端区分它们的差异,简化了客户端代码。
结语
组合模式是一种强大的设计模式,通过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使得客户端可以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组合。在实际开发中,组合模式常被用于处理部分-整体层次结构的场景,例如图形界面中的UI控件和容器。通过合理使用组合模式,可以使系统更加灵活、可扩展,并且更容易维护。
【Java 设计模式】系列 《23 种设计模式》 与 《7 大设计原则》 总纲
🚩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 规定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变化的原因
✨开放/封闭原则(OCP) 表明软件实体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
✨里氏替换原则(LSP) 强调派生类必须能够替代其基类而不引起程序错误
✨依赖倒置原则(DIP) 倡导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接口隔离原则(ISP) 提倡一个类不应该被强迫依赖它不使用的接口
✨合成/聚合复用原则(CARP) 建议尽量使用合成/聚合,尽量不要使用继承
✨迪米特法则(LoD) 规定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
🚀创建型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点
✨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是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抽象工厂模式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建造者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原型模式 通过复制现有的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不是从头开始创建
🚀结构型设计模式
✨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桥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组合模式 将对象以树形结构组合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装饰器模式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外观模式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
✨代理模式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享元模式 用共享的方式高效地支持大量小粒度对象
🚀行为型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间的一对多依赖,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所有依赖者都会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策略模式 定义一系列算法,将它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命令模式 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状态模式 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责任链模式 为解除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而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
✨访问者模式 将算法与对象结构分离,并且可以在不改变对象结构的前提下定义新的操作
✨中介者模式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
✨备忘录模式 在不破坏封装的情况下,捕获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不暴露其内部表示
✨模版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解释器模式 定义一个语言的文法,并且建立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