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地址: 复旦大学遗传学
七、基因表达调控
7.1 基因表达调控概论
7.1.1 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策略
- 以大肠杆菌为例
- RNA 聚合酶
大肠杆菌 RNA 聚合酶:全酶,包括 6 个多肽,ααββ’ω ( 核心酶 ) + σ 因子 ( 负责识别待表达的基因序列,指导全酶在正确位置上组装,起始 DNA 的转录 ) - 启动子
■ 启动子 (promoter
) 指的是和转录调控识别相关的特定 DNA 区域,它通常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 5’上游。
■ 在大肠杆菌启动子的内部,-10 区和 -35 区是两个关键位点,负责与 σ 因子结合。
■ -10 区的保守序列为TATAAT
。-35 序列的保守序列为TTGACA
。间隔碱基的数目以及上游的碱基序列也较为保守。
大肠杆菌基因转录的基本过程
( 1 ) 转录起始后,大肠杆菌 RNA 聚合酶沿着 DNA 双螺旋移动,将双链打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从 5’-3’形成 mRNA,形成一段 DNA-RNA 杂合链。
( 2 ) 随后 mRNA 与模板链分开,两条 DNA 链重新形成双螺旋,mRNA 单链释放出来。
( 3 ) σ 因子只与转录起始有关,RNA 链合成了 8-9 个碱基后,σ 因子就从全酶中释放出来,参与下一个转录识别,循环使用。
( 4 ) RNA 链的延伸由核心酶催化。
( 5 ) 转录终止有两种不同方式和相应的终止子:不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子,具备特定的 DNA 序列特征帮助 mRNA 从模板链解离;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子,是 RNA 结合蛋白,能在终止子位置上将 mRNA 从模板链解离出来。
- σ 因子的类型
7 种 σ 因子负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识别特定的序列,控制不同基因的转录表达。
大肠杆菌转录起始水平调控
- 乳糖操纵子:乳糖的异构物异乳糖能够与阻遏蛋白结合,使之无法与操纵基因结合,开启基因转录。
- 代谢抑制:没有葡萄糖,促进基因转录。
- 详见: 【听课笔记】复旦大学遗传学_03 基因与基因突变——2.1 基因是可调控的(操纵子)
大肠杆菌转录终止水平调控
-
大肠杆菌色氨酸基因的衰减作用 (
attenuation
) -
发现原因:在色氨酸阻遏蛋白编码基因
trpR
缺失突变体中,色氨酸存在时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水平是没有色氨酸时的 1/10。也就是说,在丧失色氨酸操纵子调节作用的突变体中,大肠杆菌仍然能响应环境中色氨酸浓度的变化,改变基因的转录水平。 -
后来发现,执行这一调控作用的特殊基因序列,叫做衰减子 (
attenuator
) 。 -
在色氨酸操纵子第一个结构基因
trpE
上游、启动子下游有一段 162bp 的调控序列,负责编码色氨酸 mRNA 的引导序列,称为TrpL
调节区,负责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调控。
-
衰减子序列:位于色氨酸操纵子的 114-141 位,符合转录终止子的结构特征,色氨酸操纵子下游结构基因的转录也会随之提前终止。
转录终止子的结构特征:即在一段富含 G/C 的回文序列下游连接了一串 A/T 碱基对。G/C 区的 mRNA 产物倾向形成发夹结构,导致结合其上的聚合酶构型改变,在下游的 A/T 位置终止转录。 -
TrpL
内部存在 4 段可以形成发夹结构的序列:Region 1-4。这 4 段序列有两种配对方式:12 配对、34 配对 ( 构成回文序列,转录提前终止 ) ;或 23 配对,1、4 保持单链。此外,TrpL 的 27-71 位还存在 14 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内部有两个连续的色氨酸Trp
密码子。
■ 当环境中缺乏色氨酸时,核糖体停止在 mRNA 链上,占据 1 区位置,因此 2 区和 3 区配对,转录终止信号无法形成,转录继续进行。
■ 当环境中有充足色氨酸时,核糖体不再占据 1 区的位置,3 区和 4 区配对,形成终止信号,从而抑制了下游基因的继续转录。
-
衰减作用是操纵子模型的重要补充,除了色氨酸操纵子,还有很多其他操纵子的转录也涉及到衰减作用的调控,且一定程度上,衰减作用的调控比操纵子更精细。
-
此外,在衰减作用中,tRNA 介导的翻译和 RNA 聚合酶介导的转录是同时进行的。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相互藕联是衰减作用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7.1.2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在 DNA 到蛋白质的每个层次中发挥作用。
- 可以根据基因表达调控的对象,将基因表达调控分为:DNA 水平、RNA 水平、蛋白质水平。
- 也可以根据转录和翻译的顺序分为:转录前、转录中、转录后、翻译前、翻译中、翻译后水平。
转录前调控层次
- 表观遗传因素调控:染色质结构、DNA 修饰
染色质结构:染色质的包装程度。如包装致密的染色体,转录效率低。
- 遗传因素调控:DNA 重排、DNA 多态
转录起始调控层次
- 转录起始前复合物参与的转录调控
- 转录起始前复合物包括 4 种基本组分:
( 1 ) RNA 聚合酶
( 2 ) DNA 调控序列:多以顺式作用发挥作用,包括:核心启动子序列、非核心 DNA 调控元件 ( 增强子、沉默子、绝缘子等 )
( 3 ) 转录因子:多以反式作用发挥作用,包括:普遍转录因子、特异转录因子
( 4 ) 共激活/共抑制因子:其他不与 DNA 直接结合的调控蛋白
前三种组分分别对应大肠杆菌的 RNA 聚合酶、启动子、σ因子,但真核基因的这些组分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形成了更复杂更精密的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后调控层次
- mRNA 加帽
- mRNA 加尾
- mRNA 剪接
- mRNA 编辑
- mRNA 出核
- mRNA 定位
- mRNA 降解
- 翻译起始
- 蛋白质修饰
- 蛋白质定位
- 蛋白质降解
7.2 转录起始前复合物与基因表达调控
- 转录起始前复合物 (
PIC
) 包括 4 种基本组分:
( 1 ) RNA 聚合酶
( 2 ) DNA 调控序列:多以顺式作用发挥作用,包括:核心启动子序列、非核心 DNA 调控元件 ( 增强子、沉默子、绝缘子等 )
( 3 ) 转录因子:多以反式作用发挥作用,包括:普遍转录因子、特异转录因子
( 4 ) 共激活/共抑制因子:其他不与 DNA 直接结合的调控蛋白
7.2.1 RNA 聚合酶
- 细胞器:线粒体 RNA 聚合酶、叶绿体 RNA 聚合酶
- 细胞核:RNA 聚合酶Ⅰ、Ⅱ、Ⅲ
- RNA 聚合酶结构对比
原核细胞:5 亚基复合物 ( ααββ’ω )
真核细胞:十二亚基复合物 ( RBP1 ~ 12 )
7.2.2 DNA 调控序列
-
启动子、非核心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属于近端调控元件
-
增强子、沉默子、绝缘子:属于远端调控元件
-
启动子:具有高度保守性,有几种基本元件,但结构和位置不完全恒定。
① 约 30-40%蛋白质编码基因启动子 -30 区含有TATA box
,负责识别 TATA box 的蛋白质亚基叫做TBP
。
②BRE
位于 -35 区
③INR
位于转录起始位点
④DPE
位于 +30 区
一般 RNA 聚合酶识别Ⅱ的启动子需要至少含有以上两种保守元件。
-
非核心启动子:也称为启动子邻近元件 (
promoter-proximal elements
),是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100 至 -200bp 区域的 DNA 元件。通常与转录因子结合后负责基因的广谱转录。
常见的非核心启动子元件:
①GC box
:也称 SP1 box,保守基序为GGGCGG
②CCAAT box
:保守基序为GGCCAA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