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敏捷的抓手:价值第一

提到敏捷,很多人会直接想到如下的框架,太简单了,335吗,3个角色,3个工件,5个会议,还有人加了5个价值(个人认为应该是敏捷团队需要具备的5种性格)。

单单就事论事,这3355还是有很大的遗漏,至少漏了一个2和一个3。

2是发布计划和迭代计划两个计划;3是迭代前、迭代中和迭代后三个阶段,既然提到3个角色之间的分工协同,不也应该提一下工序之间的配合协同吗?

 

这样看敏捷太简单了,通过迭代小步快跑,中间把这些3355的做好,万事大吉,项目一改往日各种进度和质量不理想,获得巨大成功。

事实果真如此吗?谁做谁知道,敏捷也没那么容易。

开始觉得很简单,做出来的效果确合适差强人意。开发觉得产品没有把需求提前梳理清楚,到了版本要发布还在变;产品觉得开发动作太慢,无法响应快速变化,于是研发只好牺牲质量赶进度;测试更惨,根据需求写好的用例,忽然就失效了,产品的开发质量因为赶进度被牺牲,测试就成了产品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压力可想而知。

是不是似曾相识?可能大部分的敏捷团队目前还是这样的状态。正是面临这样的痛点,才有机会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直到看到这张图才恍然大悟。

 

看看图上出现的做多的单词是什么?Value,Value,还是Value。要想敏捷顺畅起来,必须价值第一

仅仅模仿敏捷过程和活动,只是徒有其表,本质上还是奉行瀑布思维那一套,或者可以叫“敏捷瀑布流”。虽然把版本开发划分成了多个迭代,其实在整个项目/版本范围内还是按照瀑布方式操作的,迭代时间到了就算迭代结束,只有项目结束/版本发布的里程碑才真正交付有完整用户价值的产品。这是典型的瀑布思维,并没有真正按照敏捷要求,每个迭代交付用户价值。

价值是敏捷的原始推动力,及早的交付价值是敏捷的精神内核。“敏捷瀑布流”不仅没有使项目更成功,很可能使团队造成我们正在应对变化的假象,而失去了对目标/价值的专注。每个迭代都要交付可上线的产品(至少绝大部分时间),不要妥协,如果做不到,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

价值的诠释应该是多维度立体化的,比如:如何评价产品应该交付何种价值?开发应该交付何种价值?测试应该交付何种价值?运维应该包括何种价值?这些价值应该在何时被定义?应该在何时被交付?应该在何时被检查?应该由谁来检查?

不同项目的不同阶段,其价值的具体定义可能会非常不同,管理的作用就是要抓住其最根本的相对静态的东西,形成诠释和评估价值的基本原则,来指导价值第一这一理念的实质落地。

敏捷价值总结正在梳理中,会单独发出来,敬请期待。

本文参考的网上文章: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