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echInsights消息: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推进,有必要对3D NAND行业路线图进行更新与梳理。本文将逐一解析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美光、SK海力士/Solidigm、长江存储以及旺宏等主要厂商在3D NAND技术上的规划与发展。
三星:
-
V7世代:三星已将单层结构改为双层结构,并将2D外围阵列设计转变为Cell-on-Periphery(COP)集成。目前,三星已向市场推出第二代COP结构的V8 236层1Tb TLC产品。
-
预测:去年曾推测三星可能在300层以下再推出一个节点,如280或290层产品。如今,三星已拥有280层V9 COP V-NAND。
-
V6P版本:三星为990 EVO新增了133层V6 Prime(V6P)版本,作为128层V6的补充。133层为单层结构,无COP设计,总门数为133,有效字线数由128增至133,512Gb裸片上两个面各有两个子平面,速度提升至1600MT/s。未来V10将采用类似铠侠218L CBA和YMTC Xtacking产品的混合键合技术。
铠侠/西部数据:
-
BiCS结构:铠侠和西部数据继续沿用BiCS结构,市场上大部分产品仍为第5代112层。去年成功采购到第6代162层BiCS,但该产品可能存在风险,生命周期可能较短。
-
发展规划:铠侠已宣布跳过第7代BiCS,第8代将直接采用218层,后续开发中的产品将达到284层。这两代产品均采用双晶圆混合键合技术,若3xx层(如300层)开发进展顺利,可能再次跳过284层。
美光:
-
结构转换:美光在128层时将FG CuA结构改为CTF CuA集成,随后领先竞争对手推出了176层和232层产品。
-
未来规划:美光正在开发类似三星280层的Gen7(2yy层,小于300层)。美光有可能直接跨入400层产品,而不经过300层,美光的计划可能发生变化。
SK海力士/Solidigm:
-
Solidigm 144L QLC NAND由三层结构(每层48层)组成,已发布并分析了192L QLC设备,下一步将是230层QLC产品。
-
SK海力士继续采用4D PUC结构,V7 176层产品将在2024年持续供应,而238层V8 4D PUC产品将很快广泛应用于市场。去年已宣布321层V9 4D PUC样品,下一个节点可能为3yy层(如370层或380层),位于400层以下。
长江存储:
-
Xtacking结构:长江存储采用双晶圆混合键合的Xtacking结构,跳过了176层,直接进入232层。在开发232层之前,长江存储内部曾有过192层和198层样品,但最终选择了直接过渡到232层。
-
下一代G5产品将拥有超过300层,并采用Xtacking 4技术。由于受到美国芯片禁令影响,长江存储可能将更多精力转向已发布的128L和232L QLC设备,并为未来3D NAND开发多Xtacking技术。同时,长江存储正对包括美光在内的NAND竞争对手提起专利诉讼。
旺宏:
-
旺宏已向市场提供了首款3D NAND产品,如为任天堂Switch提供的48层3D NAND芯片,目前正在采购相关零部件。旺宏正在开发第二代96层产品。
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将看到超过500层的3D NAND产品上市,甚至在五年内,通过采用更先进、优化的混合键合技术,可能出现超过600层或700层的封装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TechInsights市场报告,https://www.techinsights.com/
如果您看完有所受益,欢迎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关注”并点击“分享”、“在看”,非常感谢!
精彩推荐:
如果您也想针对存储行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诚挚欢迎您的大作。
投稿邮箱:Memory_logger@163.com (投稿就有惊喜哦~)
《存储随笔》自媒体矩阵
更多存储随笔科普视频讲解,请移步B站账号:
如您有任何的建议与指正,敬请在文章底部留言,感谢您不吝指教!如有相关合作意向,请后台私信,小编会尽快给您取得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