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与应用-16]:《激光原理与技术》-2- 光的本质(粒子、波动说、电磁波、量子)

目录 

前言:“光”

一、光的微粒说 - 牛顿

二、光的波动说 - 托马斯·杨 + 惠更斯

三、光是电磁波 - 麦克斯韦

四、光的波动说受到的挑战,光的波动说重新唤醒

五、光量子假说 - 爱因斯坦

六、光的理论综合

七、光的重要特性

7.1 光的相干性

7.2 相干参数

7.3 光学模式


前言:“光”

在《圣经》里有这样的记载: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把光和暗分开,把光称为白昼,把暗称为黑暗。夜晚过去后,清晨接着来临,这是第一天。

诚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太阳赠予我们的一切。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使用的能源几乎都是来源于太阳。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人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阳光也这样日复一日地照耀了地球46亿年。

但是光到底是什么?人类始终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一、光的微粒说 - 牛顿

在科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评价: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牛顿。

没错,这是后世对艾萨克·牛顿的崇高评价。

牛顿不仅开创了万有引力学说,它在光学上也可谓是功勋卓著。

当我们把一束光照向三棱镜时,光线通过三棱镜,最后照在墙上会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这就是由牛顿首先提出的著名的光的色散实验

1704年,牛顿发表了著作《光学》,其中认为光的本质是一种微粒。光是由一颗颗小光丸(粒子的震动形态是波)组成的粒子流。人们之所以可以看见东西,就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线,而这些组成光线的粒子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视网膜,最后形成视觉。

微粒说也很好地解释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牛顿的学说——光是微粒,统治了学界整整一百年,直到一位医生的出现。

二、光的波动说 - 托马斯·杨 + 惠更斯

1773年6月,托马斯·杨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仅家庭富裕,而且天资聪慧。从小就学习了许多大人物的著作。托马斯·杨成年后选择成为一名眼科医生。因此可以更多地了解光线、视觉方面的知识。他在行医之余经常摆弄各种物理实验。不经意间,却挑战了牛顿百年的学说。

1801年,托马斯·杨做了闻名后世的双缝干涉实验。

当一束光通过很窄的狭缝,最后照在探测屏上,会出现许多明暗相间的光带。

这个实验说明光不是微粒,而是一种波

只有波在通过狭缝后,才会在探测屏上形成许多明暗相间的光带。

 托马斯·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是他在牛顿面前显然是渺小的。当时的学术权威并不认可光的波动说,而且还讽刺托马斯·杨“用一些不合逻辑的实验得出了一个荒唐的结论”。但是托马斯·杨并没有退缩,他仍坚持波动学说,孤身挑战牛顿的微粒说。他四处发表论文,还印成手册分发。

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波动学并未被大众所接受。托马斯·杨反而被人认为是疯子。

无奈,已过不惑之年的悲情英雄只得改变研究方向,专研考古学,破译象形文字去了。

 

 与光的波动说一致。

三、光是电磁波 - 麦克斯韦

真正使波动说绝地反击,赢得主动的是伟大的电磁科学家麦克斯韦。

1865年,他发表了“最精美的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他的研究,人们发现了电磁波,并认识到光和电磁波有许多相同之处,极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

至此,光的波动说似乎已经稳操胜券,只要找出以太(承载波的介质就能取得完胜。

关键的以太究竟为何物?它就是光波在空间中传播的介质。

我们都知道水波的传播必须以水为介质。

声音(波)的传递必须以空气为介质,在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我们不能听见声响。

以太就是光的水,就是光的空气。

水、空气对于人类是多么重要的存在,我们时刻都能触摸到、呼吸到。

以太对于波动学说是多么重要的存在,可是科学家用了百多年去寻找,仍一无所获。

微粒学派肯定不会放过这一巨大的破绽,他们以此为突破口再战波动学派。

四、光的波动说受到的挑战,光的波动说重新唤醒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

光照射到金属导线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变致电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阻挡层光电效应,又称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mission)。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粒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按照粒子说,光是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当某一光子照射到对光灵敏的物质(如)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该物质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动能立刻增加;如果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引力,就能在十亿分之一秒时间内飞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形成光电流。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数量愈大,飞逸出的光电子就愈多,光电流也就愈强,这种由光能变成电能自动放电的现象,就叫光电效应。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频率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截止频率,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

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电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这有一次证明,光是“波”。

五、光量子假说 - 爱因斯坦

光和原子电子一样也具有粒子性,把光具有这种粒子属性叫作光量子。

光量子,简称光子(photon),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基本粒子

同时,光量子运动又具备电磁波的特性。

六、光的理论综合

 

 

七、光的重要特性

7.1 光的相干性

光的相干(coherence)指的是两个光的波动(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着相同相位差,具有相同频率,或者有完全一致的波形。这样的两束光可以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稳定的干涉(interference),也就是相长干涉、相消干涉。

但在现实完美的相干光能是不存在的,通常用相干性来描述光的相干性能,包含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激光器出来的激光通常有很好的相干性。这种激光在分束后合并可以产生稳定的相干条纹。

相干在物理学上还有更加普遍的意义,它代表两个波,或者波集,具有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两束满足相干条件的光称为相干光,

相干条件(Coherent Condition):

这两束光在相遇区域:

那么在两束光相遇的区域内就会产生干涉现象

7.2 相干参数

(1)相干体积:

相干体积由相干长度和相干面积确定。
在整个相干体积空间内的光波场都具有相干性,过了这个体积,由于光谱一般都是有一定宽度的,大量光子在传输一定距离后(相干长度)无法保持固定的相位差,从而无法形成干涉。

而在空间沿波矢方向也是具有相干的立体角,超过了这个立体角就会导致相干性大大降低,而相干立体角一个光波长距离处所截得的截面积就是一个相干面积。

(2)时间相干性

 

 单色性越好,频率宽度越小,相干时间越长 。

7.3 光学模式

光学模式是指光波的频率、波长、偏振等参数的综合。

7.4 相干光源

 

 激光光源就是一种相干光源!!!

激光光源又称为“种子源”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

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