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人工智能的热潮,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全球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技术的突破与市场的兴起,使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化的关键节点。
12月21日,在2024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暨首届开源技术学术大会期间,人形机器人分论坛成功举办,邀请了来自人形机器人行业内、不同细分领域的专家和代表,围绕软件、硬件、数据等技术方向进行分享,一起探索人形机器人当前最新技术和展望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上,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OpenLoong项目的总负责人朱星、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专家马雪艳、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硬件系统专家潘宇真、刻行时空联合创始人杨哲轩、大木科技CEO赵虚左、乐聚机器人合伙人/技术总监王松、松应科技 CEO聂凯旋、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体系总监邢伯阳带来了主题分享。
朱星在致辞中表示,青龙社区作为全球首个全尺寸、全栈开源社区,自今年6月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OpenLoong项目作为全球首个全栈开源人形机器人项目,同时也是第一个进入基金会的机器人领域开源项目,目前已通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TOC答辩,将被捐献给基金会,这意味着OpenLoong社区在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方面得到了高度认可,也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开源合作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据朱星介绍,OpenLoong开源社区将逐步开放开源公版机硬件设计、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训推数据集等技术资料,以推动机器人整机企业、核心部组件厂商、科研院校以及应用技术研发团队融入开源人形机器人生态。
在技术分享环节,多位专家就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算法及关键硬件方面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度分享,例如,马雪艳深入剖析了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脉络,从早期基于模型的传统控制方案到近年来兴起的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案,详细阐述了其演进历程和技术特点,同时,通过OpenLoong动力学控制开源仓库开发者可以获取核心算法、动力学接口、仿真接口等丰富资源,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为人形机器人在行业领域内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开源合作如何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和生态建设展开深入交流。一方面,开源的意义在于避免重复造轮子,降低行业技术门槛。通过共享共性技术,企业可以更快地迭代和提升性能。例如,全身运动学控制的框架已经证明具有竞争力,其他企业可以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另一方面,开源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提升信任度,公开透明的代码使用户可以自行验证安全性,甚至参与改进。此外,开源有利于形成行业标准,类似于Linux在服务器市场中的作用。同时也要意识到开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开源教学平台,学生和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接触到前沿技术,快速上手实践,这将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加速技术创新。
可以预见,人形机器人行业将在开源合作的推动下,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尽管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市场潜力巨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