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时序Power On Sequence
Core Power和IO Power应该哪个先起来?
观点1:Core Power先起来
在上电过程中,如果Core Power先起来,这时对芯片不会产生损坏,只是没有输入输出而已。但是如果周边I/O接口先得到供电,内核后得到供电,则有可能会导致芯片和外围引脚同时作为输出端,此时如果双方输出的值是相反的,那么两输出端就会因反向驱动可能出现大电流,从而影响器件的寿命,甚至损坏器件。
同样在掉电时,如果内核先掉电,也有可能出现大电流,因此一般要求芯片内核电源先于I/O电源上电,后于I/O 电源掉电。但芯片内核电源与I/O电源供电时间相差不能太长(一般不能大于1 秒,否则也会影响器件的寿命或损坏器件),芯片泛指存在VIO和VINT需要独立供电的FPGA,MCU,DSP器件。
总结:核电压要先于I/O管脚上电, 后于I/O 管脚下电
观点2:IO Power先起来

上电斜率
电源轨为什么不能太快?
防浪涌电流损坏芯片
电源电压涨得快,芯片内部电容(寄生电容和去耦电容)得猛冲电,电容的电流I=C×dV/dt,斜率(dV/dt)大,电流就大。斜率太快产生的浪涌电流Inrush Current可能冲过芯片内部MOS管的耐受极限,把栅极或者电源线烧坏。从而芯片短路或者局部过热,长久下去芯片会完蛋。
锁存效应(Latch-up)
CMOS工艺的芯片内部有寄生PNPN结构,电压跳太快可能触发这结构导通,形成低阻通路。斜率太快电源和地之间直接短路,电流蹭蹭涨,芯片发热冒烟。后果就是芯片当场挂,或者有潜伏损伤,过几天才挂掉。
电源轨为什么不能太慢?
芯片内部存在POR(Power On Reset)电路,且阈值电压一般都是低于芯片正常工作的电压的。
如果电源轨(如Core Power)爬升太慢,将导致POR电路已经放开很久,但是芯片却无法正常工作起来,从而可能引发芯片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