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系统中,接地电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电流从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时所遇到的电阻,涵盖了接地线、接地体自身电阻,接地体与大地间的接触电阻,以及两接地体间或接地体到无限远处的大地电阻。接地电阻的大小,直观反映了电气装置与 “地” 的接触状况,同时也体现了接地网的规模大小。在单点接地系统或干扰性强的环境里,可采用辅助地极测量法来测定接地电阻。
接地主要分为四类:
- 保护接地:为防止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混凝土、电杆等因绝缘损坏带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 防静电接地:用于防止静电危险,将易燃油、天然气贮藏罐和管道、电子设备等接地。
- 防雷接地:通过将防雷设备(如避雷针)的接地端与大地相连,把雷电引入地下,消除雷电过电压对电气设备、人身财产的危害,也叫过电压保护接地。
- 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的某点(如中性点)直接接大地,或经消弧线圈、电阻等与大地金属连接,像变压器、互感器中性点接地。
接地电阻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
- 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10 欧;
- 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4 欧;
- 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 欧;
- 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4 欧;
- 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100 欧;
- 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 1 欧。
值得注意的是,避雷针的地线属于防雷保护接地,若避雷针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接地电阻均按要求设置,可将防静电设备的地线与避雷针地线连接。因为避雷针接地电阻比静电接地电阻小 10 倍,雷电事故发生时,大部分雷电会从避雷针地泄放,经防静电地的电流可忽略不计。
那么,为何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4Ω 呢?一方面从安全角度出发,当电气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故障电流通常不大于 10A。依据欧姆定律,接地电阻为 4Ω 时,产生的故障电压为 4×10 = 40V,低于安全电压 50V,可有效避免人体电击事故。另一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关键。电力行业的规范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如《电气安全规范》明确了不同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大于规定值会带来安全隐患并违反法规。此外,选用合适的接地方式,像干式变压器采用母线法接地,能减小母线电感、抗干扰,保持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同时,地面环境(土壤电阻率、潮湿程度、温度等)和接地材料也会影响接地电阻,合理选择可保证其不大于 4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