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Android Hook技术通过拦截和修改系统/应用行为实现功能扩展,无需修改源码。核心方法包括Java反射/代理、Binder服务替换、Native层Hook(如修改GOT表)及字节码插桩。主流框架有Xposed、Frida等,适用于热修复、安全分析等场景,但需注意系统兼容性及安全风险(如崩溃、恶意利用)。防护手段包括代码混淆、签名校验等。该技术平衡了强大功能与伦理边界,需谨慎使用。(149字)
Android Hook 技术是高级开发和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涉及到“拦截和操控”Android原生行为、API调用、甚至第三方应用逻辑。下面将以结构化知识输出,深度讲解 Android Hook 技术原理、主流方案、代码示例、安全与逆向应用,以及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边界。
一、什么是 Android Hook 技术?
定义:
Hook(钩子)技术在 Android 开发中指:在不修改原代码的前提下,拦截、修改或新增系统和第三方APP的行为。
通俗比喻:就像把自己的“钩子”挂到别人的衣服上,别人举手时你也能拦一下、改一下动作,甚至插入自己的小动作。
二、主流 Hook 场景
-
系统函数/组件 Hook
拦截 Activity、Service、Broadcast、ContentProvider 等生命周期。 -
Java 层 API Hook
替换/代理系统类方法,比如通过反射修改 ActivityManagerService、Instrumentation 等。 -
Native 层(JNI/so)Hook
拦截底层C/C++实现函数,比如 libc.so 的 open/read/write。 -
第三方应用 Hook
对其它APP(甚至是加固APP)的动态代码插桩、行为修改。
三、核心原理
1. 反射和代理(Java Hook)
- 利用 Java反射 修改类私有字段或方法,用自己的代码替换(如 setAccessible 更改可访问性)。
- 利用 动态代理机制(Proxy.newProxyInstance)生成代理对象,实现“拦截”。
2. 修改系统服务注册表(Binder Hook)
- Android系统大量服务基于 Binder机制。通过反射获取 ServiceManager 的缓存表,将目标服务对象替换为自己的代理类。
3. Native层 Hook
- 修改 so库的GOT/PLT表,或者直接拦截 libc 系统调用(open, execve等)。
- 利用术语:inline hook、PLT/GOT hijack。
4. 字节码插桩/热修复
- 在APK加载时(DexClassLoader/ClassLoader),修改字节码,实现 method hooking。
5. 利用辅助框架
- Xposed、EdXposed 是经典的 Android Hook 框架,底层通过“修改Zygote进程的ClassLoader和方法表”,从而插入自己的逻辑。
四、代码简例
1. 基本 Java 层 Hook(反射 Instrumentation)
假如我们要 Hook Activity 的启动过程:
// 取出 Instrumentation 实例
Field mInstrumentationField = Activity.class.getDeclaredField("mInstrumentation");
mInstrumentationField.setAccessible(true);
Instrumentation original = (Instrumentation) mInstrumentationField.get(activity);
// 自定义代理 Instrumentation
class MyInstrumentation extends Instrumenta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ActivityOnCreate(Activity activity, Bundle icicle) {
// 拦截点
Log.d("Hook", "Activity onCreate 被Hook!");
super.callActivityOnCreate(activity, icicle);
}
}
// 替换为自己的实例
mInstrumentationField.set(activity, new MyInstrumentation());
2. Hook AMS(ActivityManagerService)
// 获取 IActivityManager 的 singleton
Field gDefaultField = ActivityManagerNative.class.getDeclaredField("gDefault");
gDefaultField.setAccessible(true);
Object gDefault = gDefaultField.get(null);
Field mInstanceField = Singleton.class.getDeclaredField("mInstance");
mInstanceField.setAccessible(true);
Object originalAMS = mInstanceField.get(gDefault);
// 用动态代理拦截
Object hookedAMS = Proxy.newProxyInstance(
originalAMS.get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IActivityManager.class},
new Invocation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if (method.getName().equals("startActivity")) {
Log.d("Hook", "startActivity 被拦截!");
}
return method.invoke(originalAMS, args);
}
}
);
mInstanceField.set(gDefault, hookedAMS);
3. Native Hook(举例用 Frida 脚本)
如拦截 libc 的 open 函数:
Interceptor.attach(Module.findExportByName("libc.so", "open"), {
onEnter: function(args) {
console.log("open called with: " + Memory.readCString(args[0]));
// 可以修改参数
},
onLeave: function(retval) {
// 可以修改返回值
}
});
五、主流Hook框架
- Xposed:最经典,支持module插件开发。
- EdXposed:适配Android 8+,增强安全与兼容性。
- Frida:跨平台Hook,支持Native层和Java层,攻击安全分析常用。
- Substrate:由Cydia作者推出,类似原理。
六、安全分析/工程边界
- Hook技术易被滥用,用于破解、外挂、篡改(如支付Hook、广告拦截),有法律和伦理约束。
- 系统版本越新,安全机制(SELinux、签名、ART虚拟机保护)越难Hook,Xposed等框架需ROOT。
- 应用加固、Obfuscation、签名校验能一定程度防Hook,但安全不是绝对的。
- 没权限不可跨APP Hook。
- 企业应用正向使用Hook可做热修复、业务埋点、动态日志、自动化测试等。
七、常见问题总结
-
Hook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吗?
是的,不当Hook可能导致崩溃或安全隐患。 -
非Root能否Hook?
局部可以,如自身APP的Java层Hook;全局/系统级Hook需Root或使用特权框架。 -
如何防止自己APP被Hook?
- 加固与代码混淆
- 反Xposed检测插件
- 多重签名检查
- 关键逻辑上云端校验
八、结语
Android Hook 是一个底层原理非常有趣、有风险、有巨大价值的技术。如果你对某一种Hook场景、逆向工程、安全攻防、热修复、自动化测试有具体兴趣,可以进一步指定细分方向,帮你出更深入实战案例和工程建议。
下面我会对Android Hook技术继续深入专业技术层面,针对Xposed为例,包括其在Java层的精细实现机制、核心步骤、实际开发注意点、最新系统兼容性原理和反Hook原理;也会简要拓展到Native层Hook的底层本质、与Java层协作,以及工程应用(如热修复、埋点、逆向)落地的具体操作细节和典型难点。
1. Java层Hook(以Xposed为代表)的深入细节
1.1 Xposed Hook 内幕工作原理
1.1.1 Zygote进程注入
- Xposed的核心是将自己作为模块注入到Zygote进程。
- Zygote是所有App/系统进程的“母体”,通过劫持其启动流程,能够影响所有后续的App进程。
- 注入点是Zygote初始化时加载的
app_process,Xposed用libxposed_art.so替换/篡改app_process的启动参数和ClassLoader。 - 这样实现了“无代码侵入式”的全局Hook。
1.1.2 ART虚拟机方法劫持机制
- Xposed在Dalvik时代可直接改Dalvik字节码结构体表(Method/Field),ART后需通过native hook和Java反射双管齐下。
- 核心流程如下:
- 定位到目标Class及其Method(通过反射或预编译时生成的Java类索引表)。
- 修改Method结构体(ArtMethod)的指针,把实际调用的入口跳到自己的 Stub 函数。
- Stub函数内执行“before/after/replace”钩子逻辑,再决定是否调用原方法或返回自定义结果。
- 在ART上,需要绕过Google的一些安全措施、防段保护和内存只读页,比如通过root权限提权改写进程内存。
1.1.3 XposedBridge/Hook API
- Xposed暴露接口让开发者用如下方式插桩:
XposedHelpers.findAndHookMethod(
"android.telephony.SmsManager", lpparam.classLoader,
"sendTextMessage",
String.class, String.class, String.class, PendingIntent.class, PendingIntent.class,
new XC_MethodHook()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beforeHookedMethod(MethodHookParam param) {
// 拦截参数
Log.i("HOOK", "短信内容: " + param.args[2]);
// 也可以param.setResult()直接阻止执行
}
}
);
beforeHookedMethod和afterHookedMethod分别用于前置、后置拦截。
1.1.4 生命周期与ClassLoader问题
- Android应用常用多ClassLoader(插件化、热修复),Xposed提供
lpparam.classLoader来确保hook的Class是目标App当前ClassLoader加载的(否则会ClassNotFound)。 - 模块需要在
handleLoadPackage回调判断当前属于哪个包名,否则可能误hook系统进程。
1.2 兼容性&反Hook绕过
- 部分App通过检测Xposed类的存在(比如查找
de.robv.android.xposed.XposedBridge类名),App可以自毁/退出,Xposed新版和EdXposed有伪装/混淆机制。 - 最新Android通过强SELinux/代码完整性校验/分区只读等措施,部分ROM已全面阻断Xposed开机注入,需要Magisk+Riru模块配合绕过。
- 防Hook措施不仅靠代码,还需native层“签名强校验”“so integrity check”。
1.3 典型工程落地
1.3.1 热修复
- 利用Hook拦截App bug方法,动态注入修正逻辑,而无需重新打包全量APK。
- 比如阿里AndFix/Tinker、腾讯Bugly等均借助类似机制,但以自家安全框架代替Xposed级Inject。
1.3.2 动态埋点/无埋点BI
- Hook View和业务相关事件方法,实现无需代码埋点的全链路数据采集。
- 可拦截Activity生命周期/按钮点击等。
1.3.3 逆向分析/自动化测试
- Hook核心API观察与拦截敏感行为/数据泄露。
- 自动脚本(如辅助自动抢红包/爬取隐私信息,原理都是 Hook UI交互函数)。
2. Native层Hook 细节与Java协作
2.1 so级Hook(inline hook/got/plt hijack)
- 通过重定向导入符号表(PLT/GOT),将目标函数调用替换为自定义实现。
- 也可用类似AndHook、Frida等工具,自动生成目标函数开头插码跳转。
典型C代码例:
void* old_open;
int my_open(const char* path, int flags, ...) {
if (strcmp(path, "/sdcard/secret.txt") == 0)
return -1;
return ((int(*)(const char*, int))old_open)(path, flags);
}
// 初始化时替换open符号指向
hook_func("libc.so", "open", (void*)my_open, &old_open);
- 安卓ART虚拟机层可通过JNI注册native方法,实现从Native层反向调用或Hook Java。
2.2 Java调用Native Hook
- Xposed/Frida可针对JNI层的注册方法扩展能力,实现跨Java-So Hook。
3. 真实攻击/防护细节
3.1 攻击角度
- 实现支付类控件假面覆盖,或者api伪造回包。
- Hook认证流程,截获明文token或密钥。
- 强制跳过广告、伪造地理位置。
3.2 防护角度
- 多层签名自校验(Java/Native双重)
- Jni/C++层控制核心逻辑、难以被Xposed Hook
- 关键流程联网核查(即便脚本Hook过了本地,也必须后台比对)
- 动态检测ClassLoader栈、搜索Xposed等典型类文件
4. 兼容性与隐蔽性
- 高版本Android(12及以后)SE/SELinux默认对
app_process和Zygote注入做更严格校验,暴力Xposed已难运行。 - EdXposed、LSPosed通过与Magisk的Riru扩展框架以“系统less”方式实现部分绕过,但也渐收限制。
- 隐蔽Hook方式(如Dex文件重定向、隐写ClassLoader),实际工程需结合ROM差异动态检测和适配。
5. Hook技巧与坑
- 多进程App需保证每个子进程均注入(如百度云、网易云多进程,需handleLoadPackage所有processName)。
- 多线程环境下被hook方法的线程安全需提前思考,否则可能导致死锁、数据错乱。
- 复杂App采用AOP/插件化/反射动态生成代码,Hook点可能随版本变迁变化,定制Hook需有健壮容错。
- Hook返回值、抛异常时注意影响上层代码流程,避免崩溃或副作用。
6. 总结
- Android Hook(以Xposed为代表)在系统、虚拟机、ClassLoader机制层面做了极深的控制,已为攻防、自动化测试、灰色逆向挖掘等提供了强大平台。
- 技术细节深入Native/Java多层,实际落地要考虑兼容安全和操作隐蔽性,工程团队需量力而行,严守法律与合规底线。
4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