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pore测序技术专题(四):纳米孔测序原理

本文介绍了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工作原理,它通过纳米孔中的电流变化识别DNA单链上的碱基,是一种单分子测序方法。纳米孔测序始于90年代,历经三次技术革新,包括单分子DNA通过纳米孔、单核苷酸精度控制及测序精度提升。此技术优势在于能读取长序列,简化重复区域组装,适用于物种鉴定和宏基因组研究。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WX众号:基因学苑
Q群:32798724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掘!
对DNA测序本质上就是识别ATCG四种碱基,但是一方面四种碱基实在太小了,属于纳米级别,另一方面嘌呤和嘌呤,嘧啶和嘧啶之间化学结构非常相似,不容易区分。从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之后,生物学家一直努力通过各种办法识别四种碱基。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将四种碱基转换为光信号,溶液PH值,以及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后的信号来区分四种碱基。这也是目前主流测序仪的几种方案。sanger,illumina,BGIseq,Pacbio等选择光信号,Ion torrent选择溶液PH值,而nanopore选择电信号。测序不仅需要高端技术的支持,更是一项艺术性的创造。

神奇的纳米孔
纳米孔测序,顾名思义,核心就是利用一个纳米孔,将一个纳米孔蛋白固定在电阻膜上,然后使DNA双链解链成单链,在利用一个马达蛋白牵引DNA单链传过纳米孔,因为不同碱基属于生物大分子,本身还有不同电荷,因为通过纳米孔的时候会引起电阻膜上电流的变化,通过捕获电流变化来识别碱基,也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将化学碱基转换为电信号。纳米孔测序本质上也属于单分子测序。前面已经反复强调碱基特别小,还需要精确穿过纳米孔,可想而知技术难度有多大。纳米孔测序技术开始于90年代,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技术革新:一、单分子DNA从纳米孔通过;二、纳米孔上的酶对于测序分子在单核苷酸精度的控制;三、单核苷酸的测序精度控制。一、单分子DNA从纳米孔通过;二、纳米孔上的酶对于测序分子在单核苷酸精度的控制;三、单核苷酸的测序精度控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