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上升沿与系统带宽的关系

        对于理想方波而言,其上升时间与带宽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加以量化的,如下图所示,每个方波波形都是通过加上某几次谐波的正弦波频率分量而人为合成的,叠加的谐波分量越丰富,波形就越趋近于理想的方波,所以,如果可以获取每加入一次谐波后的合成波形上升时间,就可以找出其与带宽的对应关系,这个对应关系已经在《信号完整性分析一书中给出。

        如下图所示,从重新生成的方波中测量出带宽与上升时间的对应值(每加入一次谐波测量一次信号上升沿时间),图中圆圈表示原始测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简单拟合,就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其近似逼近关系。

        这条近似直线的斜率就是K=0.35 ,即:

        其中,BW表示带宽,单位为GHzRT表示10%~90%上升时间,单位为ns

        根据该书中的另外一个经验,上升时间是时钟周期的7%,将其与公式1联立,可得:

        其中, 𝐵𝑊𝑐𝑙𝑘表示时钟带宽的近似值,𝐹𝑐𝑙𝑘表示时钟频率,单位均为GHz

        所以,目前很多工程师在设计中所使用到的估算值,其实,都来源于这两个公式的近似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明确的知道,这个工程经验及其近似推导,都是基于至少二十年前的产品设计水平,随着高速互连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即便普遍认为很低速的信号,依然会有相当快的上升沿时间,所以,这个所谓的经验,也只能做为一个保守的设计参考。

        并且,这个实验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已经无从考据其测试的具体台架,因此,小编尝试自己进行一个这样的测试:采用keysight81160A脉冲信号发生器和MSOS804A高速示波器,通过同轴电缆进行互连,利用81160A产生一个如下图所示的10MHz的周期信号,通道带宽1GHz条件下看到的方波,其上升沿时间几乎为时钟周期的1%,可以认为是一个“理想”方波。

        从30MHz开始,用逐次增加示波器测量通道带宽的方法(模拟书中所说的逐次加入高次谐波),得出一组上升时间与测量带宽之间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近似后,得出一条近似等效直线,具体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近似等效直线的斜率,在1次到11次谐波叠加效果上来看,与实验数据保持了非常好的一致性,考虑到实际中只需考虑到5倍的频率带宽,即可满足使用需求,这样的斜率就已经足够设计使用了,最终这个直线斜率K=0.467,可以发现,与书中的0.35比起来,其对应的带宽会更高,这在实际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毕竟现在的开关器件,快速关断的同时,会包含更为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

        因此,信号上升时间与带宽的关系,做为经验法则,可以被设计者所借鉴,但却不能盲目服从,设计上要做到有弹性。

        拓展阅读:信号反射原理及其典型应用

  • 3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豌豆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