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背景及目的
1.1 分析背景
1)平台卖家数量不断增多,已存在大量本地/跨境卖家。特别对于本地卖家,缺乏丰富的电商运营经验,需要平台引导帮助中小型卖家成长;
2)随着平台的发展,卖家逐渐出现层级划分,针对尾部卖家、中部中小卖家及头部大卖家,如何分级考核,进而有针对地提高每一层级的卖家表现,是目前平台需思考的问题;
3)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用户对于服务体验及商品质量存在迫切需求,需要平台甄选出优质店铺,提供给买家。
1.2 分析目的
1)通过竞品分析,了解电商平台有关卖家考核与分级的产品模块
2 竞品选择
本次选取国内和东南亚如下电商平台竞品做对标:
|
电商平台 |
选择理由 |
国内 |
淘宝 |
国内市场最大、发展最为成熟的电商平台,除去天猫,多为C端卖家和中小B端卖家。 |
天猫 |
由淘宝发展出的独立生态,目前淘宝大部分流量倾斜在天猫。 |
|
京东POP |
国内头部电商平台,以大B卖家为主。 |
|
拼多多 |
国内发展最迅速的电商平台,支持个人直接开店。目前卖家分级功能相对简单,处于快速迭代阶段,值得关注其业务发展及新功能的推出。 |
|
东南亚
|
Lazada |
东南亚市场头部电商平台。 |
Tokopedia |
在东南亚最大市场印尼,流量处于前三位置。 |
|
Shopee |
东南亚市场头部电商平台。 |
备注:
-
Bukalapak与Tokopedia同为印尼头部平台,但两者考核机制较为类似。核心在于正向加分的考核机制,以及大于特定分数后,可以选择升级为有偿超级卖家。因此只选择Tokopedia分析。
3 竞品分析
3.1 淘宝
项目 |
功能特点 |
相关模块页面 |
体检中心 |
违规处理,违规扣分
|
|
营销保障
|
|
|
掌柜信用[2] |
买家评分(DSR评分)[3]
|
|
卖家资质
稳定性
经营能力
合规经营
|
|
|
生意参谋 |
|
|
客户之声[4]
|
新灯塔考核
|
|
VOC洞察
|
|
|
金牌卖家 |
考核机制
|
|
考核指标[7]
|
|
|
金牌卖家权益
|
|
分析:
-
淘宝对于“金牌卖家”的定位,更多是针对中腰部商家的考核评级。2020年5月金牌卖家业务规则做了大的调整[5],对服务类考核指标进行升级,且结合新灯塔计划,替换为了新考核落地页。通过“新灯塔3.0版”,弱化了买家主观评分的比重,而以服务数据为主要指标,这就给淘宝中腰部买家成为金牌卖家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目前中小商家在金牌卖家的比例,增至到63%[6]。
-
淘宝对于“金牌卖家”的定位,在于随着平台成长,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开始重视服务口碑,希望带给买家优质服务。商家可以根据考核指标,有针对的优化服务短板,进而提高成交量与用户粘性。
-
“金牌卖家”,代表着高品质、优服务、好口碑。这是一个互相扶持的过程,中腰部卖家逐渐成长,为用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服务,而平台可以为长期稳定经营的商家给予更多的认知和扶持,并进而奖励更多的店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