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毫米波雷达产业分析3——毫米波雷达市场分析(一、二、三)

一、总体市场

(一)总规模

        近几年,得益于汽车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与雷达芯片制作工艺的进步,国内毫米波雷达整体市场增速较快。根据初步测算,2022年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总规模达到86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4.6%。
图表 23:2018-2022年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亿元)

(二)市场结构

        从各频率细分产品的市场结构来看,2022年国内77GHz雷达产品出货量达到1404万颗,同比增长39%,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2%。随着《汽车雷达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高频化发展趋势明显。
        24GHz雷达产品具有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广,包括智能交通、家居家电、无人机、安防等诸多领域。2022年国内24GHz雷达出货量达到了918万颗,同比增长率为9.8%。近两年由于国内汽车雷达无线电管理新规对汽车雷达频段的限定,24GHz雷达市场逐渐向非车载领域转移。
        60GHz雷达对比24GHz中心频带更高,可用带宽更大,因此具有更精细的距离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使其在室内外应用中具有较强的性能。随着智慧康养、智慧城市、工业监测等物联网领域应用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60GHz雷达产品在国内快速推广应用,2022年国内出货量增速达到170%,明显高于其他频段雷达产品。
图表 24:2018-2022年中国毫米波雷达出货量(万颗)

二、车载雷达市场

(一)市场背景

1、汽车安全性和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

        安全和效率是出行产业最为关注的两个话题。发展智能汽车不仅可极大改善交通安全和堵塞问题,还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智能汽车预估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达1.9万亿美元。
图表 25:智能汽车的优势

        智能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是国际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意义不仅在于汽车行业的技术升级,更会带来全球化供应链和产业生态的革新,成了当前各国必争的战略高地。
图表 26: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毫米波雷达在智能汽车中的细分应用场景

        在智能汽车L0~L2阶段,毫米波雷达主要应用于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前向碰撞预警、盲区监测、后向碰撞预警、倒车车侧预警、开门预警、自动泊车、变道辅助、乘客成员监测、驾驶员生命体征监测、手势识别等功能。
        根据毫米波雷达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前向雷达、角雷达和舱内雷达三类。前向雷达又称主雷达,一般安装在车标或车头格栅内。角雷达一般放置于车辆的四个拐角处,单车搭载数量较多,相互配合形成车身环绕覆盖。舱内雷达安装在驾驶座椅内或车顶位置。
图表 27:智能车载毫米波雷达细分应用场景

        根据SAE的分级,当前智能驾驶正处在L2向L3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智能驾驶系统通过驾驶环境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多项操作提供驾驶支持,其他的驾驶动作均有人类驾驶员进行操作,实现准确、全面的环境感知是实现下一步规划决策的基础。 提升感知系统的准确度和精度是智能汽车需要突破的关键。
        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将带动毫米波雷达搭载量提升。目前L1/2级别车辆为智能汽车市场主流,单车毫米波雷达搭载量一般为1-3颗。随自动驾驶等级向L3+迈进,单车雷达搭载量将增至5颗以上,与ADAS渗透率提升双轮驱动毫米波雷达放量。
图表 28:L0~L5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需求

3、新车安全评级规程推动我国乘用车搭载ADAS功能

        C-NCAP或NHTSA安全评级体系将对国内乘用车ADAS功能的搭载产生直接促进作用。2022年1月,《C-NCAP管理规则(2021年版)》正式实施,该规程相比2018年版,对主动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主动安全权重从2018年版的15%提升到25%,同时新增了AEB两轮车测试项目,并对LKA、LDW、BSD、SAS性能测试报告审核。
图表 29:C-NCAP2021版主动安全ADAS部分对比
        现阶段,乘用车车载雷达主要应用于前向ACC、AEB系统和后向BSD、LCA系统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将AEB纳入新车安全性评估项目中,各大车企也早已进军AEB领域,为未来实现自动驾驶做好技术储备。各个国家的新车评价体系相继引入AEB系统的现状也促进了AEB在我国的发展。在《C-NCAP管理规则(2021年版)》评分体系中,主动安全权重由15%增加到25%,将使毫米波雷达装配率再度提高,市场空间将更大。

4、商用车强制安装AEB等主动安全功能

        由于商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频发,国家相关法规对部分商用车做出了强制安装部分ADAS功能的规定。在政策法规驱动下,近年来,满足特定条件的商用车陆续迁入FCW、LDW、AEB等主动安全功能,带动更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规划决策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在商用车上搭载应用。
图表 30:商用车强制安装主动安全功能的政策法规

(二)市场现状

        中国市场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快速增长。以乘用车为例,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ADAS毫米波雷达交付1795.3万颗,同比增长31.2%;其中,前向雷达搭载同比增长26.5%,角雷达同比增长37.7%
        2023年1-6月,毫米波雷达搭载量达到937.92万颗,同比增长26.36%,其中,前向毫米波雷达搭载量459.29万颗,同比增长27.02%,渗透率49.41%;角雷达477.51万颗,同比增长25.63%,渗透率21.81%
图表 31:2020-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毫米波雷达搭载量(万颗)
        从中国市场乘用车毫米波雷达搭载量情况可以看出:①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毫米波雷达搭载增速水平远高于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水平,按目前的搭载率情况来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尚有巨大的智能化渗透空间;②2020-2022年中国市场角雷达搭载量快速增长,且在2022年角雷达的搭载量超过了前向雷达,说明中国智能汽车正从L0/L1基础等级辅助驾驶向L2高级辅助驾驶和L3有条件自动驾驶升级,车载毫米波雷达需求正从单一的1R前向主雷达搭载方案,向3R-5R多雷达搭载方案延伸,以实现更多ADAS系统功能。
图表 32:2022H1和2023H1国内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万辆)

        2023年上半年,国内L2级以上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提升至403.8万辆,同比增长42.1%;渗透率为43.6%,较上年同期增加11.62个百分点。随着L2及L2+持续处于市场增长的高速期,预计在2023年对应毫米波雷达上车量将实现30%以上的同比增速

(三)竞争格局

        当前,我国车载雷达市场参与主体可分为国际Tier 1企业和本土企业两大阵营。其中,国际Tier 1企业阵营包括博世、大陆、安波福、维宁尔、海拉、电装天、法雷奥、万都、摩比斯、采埃孚等,共有约15家;本土车载雷达企业阵营根据公司背景情况可分为上市公司、初创公司和其他三类,具体如图表31所示,代表企业包括森思泰克、华域车载、德赛西威、华为、行易道、承泰科
技、大疆车载、木牛科技、行易道、隼眼科技等,共有约50家。
图表 33: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竞争格局

        从具体的市场份额占比情况看,目前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仍以外资供应商为主。
        在前向毫米波雷达市场,由于前向雷达涉及车身控制功能,功能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研发难度高,行业集中度高。2023年1-6月,博世、大陆、电装三大供应商占据超过84.45%的市场份额,森思泰克、楚航科技、华锐捷、华为等国内供应商占比2.74%
图表34:2023年1-6月前向雷达供应商 市场份额
图表35:2022年H1&2023年H1前向雷达 供应商自主合资占比

        角雷达研发难度较低,市场集中度低于前向雷达。2023年1-6月,前五大角雷达供应商共占据80%的市场份额,森思泰克进入前五。国内供应商陆续实现前装量产,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占比达到15.69%。
图表36:2023年1-6月角雷达供应商 市场份额
图表37:2022年H1&2023年H1角雷达 供应商自主合资占比

        总体来说,现有市场格局仍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不过随着更多的本土供应商定点项目开始释放,包括森思泰克、福瑞泰克、华为等代表的乘用车前装新势力将冲击旧有市场格局。
        在4D成像雷达领域,国内供应商的4D成像雷达产品大多数于2021-2022年面世,当前仍处于研发、调试阶段。以森思泰克、福瑞泰克、纵目科技、楚航科技为代表的少数4D毫米波雷达厂商在2022-2023实现4D成像雷达产品的量产搭载。
图表 38:本土4D成像雷达厂商市场化进度

(四)价格分析

        由于雷达芯片工艺的改进,车载雷达原材料和系统开发成本自2018年以来明显下降,并直接体现在国内车载雷达产品的定价上,2022年国内车载前向雷达价格降至400元/颗以内,角雷达价格降至240元/颗以内。
        进入2023年,国内车载雷达市场竞争明显升级,产品价格出现进一步下滑。其中前向雷达价格降至350元/颗以内,角雷达产品市场均价降至200元/颗,部分低端角雷达价格已在180元以内,高端的三发四收毫米波雷达价格在220-250之间。
图表 39:车载毫米波雷达价格趋势(元/颗)
        随着毫米波雷达搭载数量的增多和渗透率的提高,雷达出货量将不断加大,单个毫米波雷达成本和价格将进一步下降,实现由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的普及。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级别提升,毫米波雷达的功能和单车搭载数量将继续增加,形成360度无盲区检测、远近覆盖的感知部件。

(五)趋势分析

1、4D成像雷达或成为智驾感知新方案

        随着自动驾驶能力的持续提升,3D毫米波雷达已无法满足“看得更清晰”、“看得更准确”的需求,而4D毫米波雷达在3D的基础上增加目标高度数据的探测,且天线数量更多/密度更高、输出的点云图像更致密,使得毫米波雷达在探测距离、距离精度、角度分辨率、角度精度、速度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可有效解析目标的轮廓、类别、行为。在此背景下,头部零部件企业对4D毫米波雷达的开发进程正在提速。
        据业内人士分析,4D毫米波雷达的规模化落地即将开始。在市场化方面,4D毫米波雷达目前技术趋于成熟,有许多创新的算法应用在产品化过程中,4D毫米波雷达市场初具雏形,相信未来随着性能的大幅提升,4D毫米波雷达将以独特的性能和成本优势,为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感知底座。

2、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融合趋势凸显

        毫米波雷达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但存在分辨率低、无法区分人和物以及横向探测精度低等缺点。而摄像头分辨率高,具备形状和颜色感知能力,且横向探测精准度高,但其不可以在强光以及无光线情况下工作,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各有优势,难以相互替代,而相互融合能保证信息充分获取,为实现自动驾驶提供安全保障。

三、家居雷达市场

(一)市场背景

1、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经过不断摸索演变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智能家居以微机时代为起点,在物联网时代彻底爆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3.0模式将实现智能产品的智慧互联,自主控制,以及主动智能。
图表 40:智能家居3.0模式演变历程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下,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与全球已经基本接轨。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产业沉淀,为企业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2022年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在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培育智能家居生态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方案》提出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
        但《方案》同时也指出,现阶段家居产业的发展面临重点行业创新引领不足、质量精细化水平不高、智能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家居消费需求仍待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2、毫米波雷达可以应用在智能家居多个细分场景中

        毫米波雷达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中是以人为主要探测对象,具体功能包括人体存在探测、位置轨迹跟踪、睡眠监护、以及手势识别等,根据其产品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嵌入式和独立式两类。
图表41:家居毫米波雷达细分应用场景

        其中独立式的家居毫米波雷达主要是用于检测存在识别,可以了解人的真实存在情况、位置和方向、追踪等,用于与照明设备、环境设备以及家电设备进行联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全屋感知人的动作触发,往往使用视频监控或者红外传感,视频监控涉及到人员隐私容易引起被监测方抵触,而红外人体感应只能用于判定人员的有无状态,难以获取人员的精确位置信息。毫米波雷达能有效弥补二者的缺点。
        嵌入式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也一样在替代红外感应,如智能音箱、智能空调、智能照明、自动门、智能坐便器、水龙头、门锁、门铃、中控屏等智能家居设备,都已经作为雷达传感器内置应用的典型场景。

3、保护隐私、检测精度和环境适应性是家居雷达的主要优势

        毫米波雷达在智能家居感知器件中优势主要体现在保护隐私、检测精度和环境适应性三个方面。
         在保护隐私上,是毫米波雷达在人体探测应用中解决摄像头探测方式最重要的痛点问题。考虑视觉检测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毫米波雷达不会泄露人脸、居家环境等用户隐私信息,有效避免隐私泄露。
        在检测精度上,作为高精度传感检测技术,毫米波雷达能够捕捉人体细微的动作,可以检测到毫米级的运动,并提供速度、距离、运动方向、角度等信息,实现精准细致的人体感应。
        在环境适应性上,与摄像头和红外相比,毫米波雷达可以不受灰尘、温度等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全天候感知工作。更重要的是毫米波雷达不受光照条件影响,可以在完全黑暗或阳光直射的眩光下工作。而且毫米波雷达还可以穿透衣物、木板、塑料、玻璃等物体。
        综合以上优势,毫米波雷达能很好地解决智能家居行业痛点,应用于主动感知、非接触式感知、隐私感知、复杂场景感知等场景。

4、国内家居家电雷达潜在市场需求量达到亿级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进入量变的积累阶段,智能家居硬件的细分也在逐渐深化,各个单品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发展有快有慢。我们初步统计,2022年国内智能家居设备中仅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照明、智能门锁、智能坐便器、智能中控等品类产品累计出货量就接近1.3亿台。
图表42:国内家居家电市场雷达应用潜在需求空间

        具体看各细分产品的出货量情况,其中智能空调、智能电视优势显著,2022年出货均超过3500万台,属于第一梯队;智能照明产品年出货量接近3000万台,智能门锁同样在千万级别,属于第二梯队;而智能坐便器2022年出货量达到558.8万台,属于第三梯队百万级市场代表品类。
        从同比增长率和智能化渗透率情况分析,智能照明和智能坐便器成为了当下市场增长新引擎,2022年出货量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类。同时智能照明和智能坐便器的智能化渗透率均不超过10%,未来智能化空间可观。

(二)市场现状

1、2022年国内家居家电雷达模组出货量大幅增长36%,达4310万颗

        据AIoT星图研究院调研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家居家电雷达模组出货量达到4310万颗,同比大幅增长36%。增长原因主要是:①智能照明市场需求持续高水平增长,带动5.8G等微波雷达模组出货量不断攀升;②智能门锁、智能坐便器市场验证成熟后,开始逐渐起量;③在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家电领域蓝海市场,24G、60G雷达模组出现了批量供货。
图表43:2018-2023年中国家居家电雷达模组出货量

        2023年家居家电智能化发展仍处于加速期,尤其在家居照明、智能坐便器、智能家电、中控屏等细分领域。因此我们判断2023年家居家电雷达模组仍将保持35%以上高水平增长,出货量有望达到5797万颗。

2、24G家居雷达模组成为市场增长新引擎

        24G家居雷达由于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红外PIR方案中穿透性弱、监测距离短等痛点,因此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家居产品开始在智能化升级中接受24G雷达方案。从市场表现来看,由于24G雷达模组在价格、尺寸、功耗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其场景适配性得到显著扩张,出货量连续三年实现70%以上增长,2022年达到310万颗。
图表 44:2019-2023年中国家居家电24G毫米波雷达模组出货量

        芯片方面,目前国产24GHz毫米波雷达芯片已经开始大批量应用,特别在照明、家居等产品的内置应用上,例如国内矽典微推出的S3KM111 SoC、S5KM312 SoC等雷达芯片产品,适配于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卫浴、安防监控等丰富的AIoT应用场景。
        由于我国毫米波雷达芯片产业相对起步较晚,尤其在高频率毫米波雷达芯片技术上积累较少。海外雷达芯片大厂例如德国英飞凌发布的60GHz雷达芯片产品BGT60TR13C,可实现人体动作检测、生命体征监测,可用在智能家居中,也可用于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瑞典半导体公司Acconeer同样将60GHz毫米波雷达应用在家居智能、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中。未来突破高频率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技术瓶颈,对我国毫米波雷达产业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竞争格局

        国内家居雷达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据我们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共有家居雷达方案商约30余家,根据各家的产品形态不同可分为家居雷达模组供应商和家居雷达终端产品供应商两类。
图表45:家居家电毫米波雷达市场主要参与者

        同时随着下游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近两年家居毫米波雷达模组市场新进企业明显增加,根据新进者公司背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微波雷达模组企业,例如迈睿科技、易探科技、觅感科技等;另一类是无线通信模组企业,例如海凌科、易而达、安信可等。

(四)发展趋势

1、低功耗、小型化

        家居毫米波雷达小型化、低功耗发展趋势明显。雷达作为电器开关入口,低功耗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小型化的设计可以将毫米波雷达嵌入到更多的设备设施中。

2、低成本化

        家居雷达模组产品价格呈逐年下降态势明显,这也是当前毫米波雷达在全屋智能领域出现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毫米波雷达在智能家居市场之初产品价格动辄上千元,由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目前家居雷达终端价格已经普遍降低到几百元,部分品类OEM的价格甚至在100元以下。用户已经可以勉强接受当前价格,通过毫米波雷达产品进行联动,以获取更好的居家体验。
图表46:2020-2023年家居家电雷达模组价格走势

3、多传感器融合

        多传感器融合是家居雷达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居雷达与其他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另外一种是同一空间内多个家居毫米波雷达的协同探测,也将会增强雷达探测的信息维度。

4、家居雷达标准化

        家居雷达场景的标准化工作亟待起步,由于目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家厂商的应用标准和技术路线各异,缺乏行业统一标准,这是毫米波雷达向智能家居领域拓展的难点之一,需要行业内整合意见,构建行业标准。未来随着家居毫米波雷达应用场景不断衍生,将给家居雷达产品的标准化工作提出较高的需求。

  • 17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Matlab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领域的高级数学软件,可以用于各种信号处理和雷达应用,包括毫米波雷达的时频分析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探测和测量的雷达技术。它的特点是工作频率高、波长短,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精度。时频分析是对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提取的过程。对于毫米波雷达数据,时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信息。 在Matlab中,时频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连续小波变换(CWT)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等。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对毫米波雷达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和特征提取。 在进行时频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收到的毫米波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杂波、滤波和降噪等。然后,可以使用Matlab提供的信号处理工具箱来进行时频分析。通过将雷达数据输入到相关函数中,我们可以获得时域和频域上的信号特征。 在时频分析中,我们通常会获得时频图谱或时频分布图,它展示了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这些图谱,我们可以识别出目标物体的特征,包括其出现的时刻、频率成分和振幅等。 总而言之,Matlab可以用于毫米波雷达的时频分析,通过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和使用合适的时频分析函数,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为雷达应用领域提供更精确和可靠的数据分析工具。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奔袭的算法工程师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