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原子轨道和分子结构(轨道-形状-性质)

一、烷烃的结构:

1.价键理论的两个重点:①电子运动的局部性。②电子之间的成键是共价键。

2.甲烷形成正四面体的原因:由键长和键角决定

①碳氢键的键长固定不变。②碳氢键的键角由于斥力而相隔相对较远的距离而形成。

3.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为了同时符合价键理论(运动局限性)和电子轨道排布,2s,2p分布不一的电子通过吸收能量激化而形成相同的四个sp3轨道用于与氢的1s轨道成键,形成八电子稳定结构。

4.σ键的特点:①结合牢固(电子云最大重叠/不易异裂)②能沿着轨道对称轴自由旋转 ③头碰头

5.极性:共价键由于原子的电负性造成电子分布不均的性质

烷烃非极性的理由:碳和氢的电负性差异较小。

水是极性溶剂的原因: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且无对称结构,为极性分子。

6.沸点:①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高,高级烷烃增加一个CH2沸点增加大,低级烷烃增加一个CH2沸点增加小。②支链沸点低。分子作用力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在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条件下,支链越多,接触面积越少,沸点越低。

7.熔点:①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高(晶体紧密度越高)②相比于少一碳原子的烷烃,双数碳原子的熔点增幅大于单数碳原子的熔点增幅。(双数烷烃的两侧甲基距离更大,晶体堆叠更加密集(X射线衍射法))

丙烷相比于乙烷熔点更低的原因:分子对称性越好,排列越紧密,熔点越高。丙烷是锯齿状结构,相比于甲烷和乙烷对称性更差,熔点最低。

8.密度:①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高,高级烷烃增加一个CH2沸点增加大,低级烷烃增加一个CH2沸点增加小。②同环烷烃相比与链状烷烃,晶格排列更加整齐且具有环的牵制,密度更高。

二、卤代烃的结构:

       1.卤代烃的结构特征:由于卤族元素的存在,卤族元素的电负性远大于碳原子。卤原子将成键电子转移到它一侧,使得碳原子呈电正性,易发生电子反应(亲电,亲核进攻/烷烃不可进行电子反应)。

       2.沸点(同上以外):①受到偶极-偶极作用力的影响,极性越强,沸点越高。

       对于相同碳原子数量、相同排列方式的卤代烃,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大于偶极-偶极作用力的影响,所以RI>RBr>RCl>RF

       3.溶解性:不溶于水

       4.密度: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水密度小,溴代烃、碘代烃密度比水大。

       5.可极化性:通常体积越大,可极化性越强。(I>Br>Cl>F)

三、烯烃的结构:

       1. 乙烷平面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乙烷的2s轨道上的一个电子激发到2p轨道上形成三个sp2杂化轨道,剩下两个碳上单独的p轨道肩并肩形成Π键(假如是σ键,键于键之间的张力过大会破坏接近于120°的键角,继而无法形成平面结构)。

       2.Π键的性质:①易断裂(重叠程度小)②不能绕轴(C=C轨道)自由旋转(使p轨道离开重叠状态)③肩并肩

3.乙烯Z和E型之间的转化:E型相比于Z型更加稳定(甲基之间的空间斥力),E型通过破坏Π键而进行半扭转式变化。

4.Z、E型的判断方法:①沸点的大小。②偶极矩。

5.极性:①规则:sp轨道杂化,s轨道所占比例越大,电负性越强,极性越大。②对称的反式(E)烯烃偶极矩为0。顺式(Z)由于极性的存在而产生偶极-偶极作用,沸点更高。③烯烃的极性由于sp2杂化,相比于烷烃更高。

四、共轭体系:

       1. 共轭体系平面结构的连接方式:两侧双键,中间单键,交错重叠的方式排列。碳碳之间以sp2杂化沿轴方向链接。

       2.离域大Π键的影响: ①键长平均化:碳碳双键之间的键长和单烯烃双键键长相差不大,双键之间连接的单键的键长短于单键键长(双键之间的两个碳原子的p轨道重叠导致单键的键长变短)。

       3.物理吸收:①紫外光谱。②易极化(折射率高):Π电子离域,相比于烯烃的Π电子运动更剧烈,极性越强。

       4.趋于稳定:相比于非共轭二烯烃,共轭二烯烃之间的Π电子可以离域,氢化热(与氢气反应并产生稳定化合物产生的热,该指标越小,反应物能量越低)相比于共轭二烯烃更小,更加稳定。

五、炔烃的结构:

       1.结构类型:直线型,碳上的两个p轨道之间彼此平行、重叠形成两个Π键。

       2.电子云分布:三键Π电子云位于σ键轴上下和前后部位,中心重叠Π电子云密度最低。

       3.键长的影响因素:①s占比。②键种类。

       4.沸点:更加细长,沸点更高。

六、联烯的结构:

1.烯烃的四种类形式:普通烯烃、共轭二烯烃、孤立二烯烃(性质和普通烯烃类似)、联烯。

2. 联烯平面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中间的碳处于sp杂化结构,两侧的碳上p轨道一个与中央p轨道平行,另一个碳p轨道垂直。

七、甲醇的结构:

       1. 甲醇平面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碳、氧原子是sp3杂化,氧原子之前的排布方式是2s22p4,激化后的sp3轨道有两个轨道饱和成孤对电子,另外两个轨道不饱和。不饱和的两个轨道分别与H原子和C原子成键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2.极性:氧的电负性强于碳,具有极性。

3.溶解性:低级醇和水可以任意比互溶。(碳的电负性和氢类似,所以水的极性和醇类似)高级醇的烷基对于整个醇的影响相比于低级醇大得多,性质类似于烷烃的性质。

4.密度:随着碳数量而逐渐增大。

5.熔点、沸点:①比同碳烷烃的熔沸点高得多(氢键作用)②碳数量多的醇,贴合更加密切·,熔沸点增多。③分子内氢键。

八、醚的结构:

       1.物理性质:易挥发易燃,沸点低(无氢键)。

       2.溶解性:由于极性的差异,多数醚不溶于水,乙醚微溶于水,四氢呋喃和1,4-二氧六环能和谁互溶。

九、醛酮的结构:

       1. 醛酮平面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相比于烯烃,醛酮将一侧的碳转化为氧以sp3杂化形式,孤对电子的位置和H的位置相同。

2.极性:极性基团,氧一侧属于负电一侧。

3.沸点:相比于烷烃高(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比醇低(醛酮也有氢键但相比于醇较小)。

4.溶解性:低级醛酮和水可以任意比互溶。(碳的电负性和氢类似,所以水的极性和醛酮类似)高级醛酮的烷基对于整个醛酮的影响相比于低级醛酮大得多,性质类似于烷烃的性质。

十、羧酸的结构:

       1.羧酸平面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类似于醛酮,但碳上的一个H被替换为羟基。

       2.结构中的“C=O”和“C-O”键:键长不一样,但在H离去之后,“O-H”中O处于sp2杂化轨道状态,氢氧键被转化为p轨道的孤对电子。这对孤对电子和碳和碳氧双键上的氧形成“三中心四电子”的Π电子离域结构,两条键的键长相当。

       3.溶解性:低级羧酸和水可以任意比互溶。(碳的电负性和氢类似,所以水的极性和羧酸类似)高级羧酸的烷基对于整个羧酸的影响相比于低级羧酸大得多,性质类似于烷烃的性质。

       4.沸点:比醇高,会形成二缔合体。

       5.羧酸衍生物(酰胺/酯)的结构:同理于羧酸的“C=O”和“C-O”键。

十一、胺的结构:

       1. 胺平面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相比于甲烷,将其中的一个H转化为孤对电子,N原子采用sp3杂化。胺相比于氨,键角增大,N具有趋向于sp2杂化的趋势。键长变短,具有双键的性质。

       2.“氨”与“胺”之间的区别:胺指的是氨分子上的H被一个或多个取代的过程。

       3.物理性质:①碱性:在酸性条件下形成铵盐,易溶于水。②电负性:氮的电负性比氧弱,所以氢键更弱,熔沸点更低。③溶解性:低于醇高于烷烃。

      

十二、重氮甲烷:

       1.极性:整个分子的极性不大(C原子、N原子的p轨道之间会产生“三中心四电子“键的电子平均化)。

       2. 重氮甲烷的平面结构的电子轨道解释:C原子处于sp2杂化结构,N原子处于sp杂化。后者的键长更平均可形成“三中心四电子“大Π键结构。

       3.反应类型:重氮甲烷的三个极限式子既可以完成亲核、亲电反应,也可以完成中心反应(卡宾)、自由基反应。

       4.共振论:经典结构式不能用于表达符合反应现象的结构式,采用共振论表示。(共轭二烯烃2,3位C成键的双键性质(价键理论无法表达)解释)

       5.共振论的作用:用已知理论(电负性)推算结构性质(亲电、亲核)。

       6.共振式的要求:①符合lewis结构式(氢外两个电子、卤族元素八个电子)。②相同排列顺序。③相等的未成对电子(常用价态判断)。④极限式之间的差别仅限于电子的排布。※碳正/负离子也符合lewis结构式。

       7.极限式稳定差别:①越分散,越稳定。②完整价电子层(碳正离子)比不完整更稳定。③负电荷在电负性强的原子上,正电荷在电负性弱的原子上。④共价键数量越多越稳定。④异号电荷离得越远,稳定性差。⑤改变键长(单键变成双键)、键角(单双键键长的差异),不稳定。⑥任何一个能量高于杂化体。

       8.极限式对杂化体的贡献:①能量最低。②等价的贡献相同(键的排布、电子排布)。③极限式越多,越稳定。

       9.共振式对于亲电反应机理的影响(1,3-丁二烯的加成说明):

(正负电子和双键转移位置隔一个位置)

       由图所示,H质子可以加在一四位或者二三位。假设加在一四位上

        10.链中出现sp3杂化而无法共振的原因:

        11.例题:分析下列结构哪个稳定?

 

  • 28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 回答1: 你好!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是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其中包括使用分子结构计算机模拟和经典化学方法。 通常,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例如,分子中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会影响它们是否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的速度和产物。另外,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它的化学性质。 经典化学方法包括分析分子的电负性、基性和亲电性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分子是否容易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产物。 计算机模拟则可以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来模拟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 总之,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问题,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 回答2: 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成分,可以预测其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首先,分子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分子的化学键、原子组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来预测。例如,双键的存在可能使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因为双键可以更容易地断裂和形成新的键。具有强烈电性的原子(如氧、氮和氯)可能使分子在水解、氧化或取代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此外,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量也会影响其溶解性、沸点、熔点等性质。 其次,化学反应的预测可以通过分析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来完成。一般来说,当反应物中存在较强的键和稳定的分子结构时,反应可能会较不活跃。相反,当反应物中存在较弱或不稳定的键时,反应可能更容易发生。根据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等),我们可以根据反应物的特性和反应机理预测反应的进行。 化学家还可以使用计算化学方法,例如计算化学软件和量子力学模拟,来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计算化学可以通过在电脑上模拟分子的结构、振动、电子结构等属性来提供有关分子的信息。这种方法在新化合物的设计和反应机理研究中非常有用。 总之,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分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分析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我们可以预测分子的性质和反应行为。使用计算化学方法也可以辅助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这些预测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 回答3: 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是一项重要的化学研究领域,它涉及分子的结构、成分以及它们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分子模拟技术来预测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分子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推断出分子的结构、稳定性、性质和反应。其中,分子力场可以模拟分子的力学行为,量子力学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可以计算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能量变化。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技术来研究分子性质和化学反应。例如,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技术可以用于确定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分子的电子和振动特性。同时,热分析技术如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可以研究分子的热稳定性和热反应。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已知的分子性质和反应,开展类比和归纳推理,以推测未知分子的性质和反应。基于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我们可以预测它们的溶解性、化学反应活性、酸碱性等。 需要强调的是,预测分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借助于理论模型、实验技术和经验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分子的环境条件和实际应用需求。因此,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中。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