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驯化过程中,形态、生理和生存环境会发生显著变化,究其根本是物种遗传基础发生了改变。大量研究表明, 由于人工选择的作用, 致使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 现代品种与古老的地方品种之间在群体遗传结构及性状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群体驯化过程中,DNA甲基化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之一,帮助驯化物种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此外,DNA甲基化的可逆性和环境敏感性有助于动植物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选择压力,加速驯化进程,提高群体改良效率。
但是以往对群体代谢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基于SNP这种遗传标记,但作为重要表观遗传修饰的DNA甲基化,特别是有关群体DNA甲基化与驯化改良的关系以及对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却很少。
因此,本期我们将深入探讨驯化和改良的群体甲基化的最新进展,通过解读已发表的文章,展示这一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其对我们群体甲基化研究的启示。
「 文献案例 」
01 DNA 甲基化的增加有助于梨在驯化和改良过程中的早熟
-
发表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
发表期间:Genome Biology
-
发表时间:2024
-
材料选择:41份亚洲梨(Pyrus pyrifolia):包括14个野生梨品种(PYW1-PYW14)、13个地方品种(PYW1-PYW12)和15个改良梨品种(PYW1-PYW15)。
-
技术:WGBS+ SSRNA-seq+ WGS+ qRT-PCR
-
主要研究结果:
梨(Pyrus ssp.,蔷薇科杏仁核亚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温带水果作物之一。与野生梨相比,栽培梨的果实在许多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显著变化,包括果实大小、含糖量和核细胞含量。野生梨和栽培梨之间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关键表型变化的演变。2024年4月5日,南京农业大学吴俊教授团队对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