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电流内环前馈解耦策略

文章介绍了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通过坐标变换和电流内环解耦策略,特别是前馈解耦方法,实现对d轴和q轴电流的独立控制,有效提升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依托坐标变换理论,将定子电流分解为独立控制电机转矩和励磁的分量。然而,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交直轴的电压方程仍然存在与电机转速、电流和电感相关的耦合项。由于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转速较高,则耦合项对电机控制系统的影响不可忽略,从而使电流环的控制性能下降。故需要对其进行解耦,目前,常用的解耦设计方法有前馈解耦、偏差解耦以及内模控制,本文主要分享电流内环前馈解耦控制策略。

1 永磁同步电机在dq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将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PMSM的数学模型经过CLARK 和 PARK 变换之后,得到以下dq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对其取拉氏变换:

将这个数学模型转换为一张图来表示:

所谓耦合是指的这么一件事。我们现在有两个可控的输入量​ Ud和​ Uq,对应是d轴和q轴的输入电压。我们希望d轴的电压只控制d轴的电流,q轴的电压只控制q轴的电流,二者互不影响。但实际上我们一看上面的系统框图就知道,这样是不可能的。因为

### 永磁同步电机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原理 #### 1. 控制架构概述 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由外环的速度环和内环电流环构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电机速度和转矩的有效控制[^3]。 #### 2. 外环——速度环 在外环中,设定的目标速度与实际测量到的速度之间的误差作为输入信号传递给比例积分(PI)控制器。经过计算后的输出用于调整内部电流指令值,使得电机能够按照预期的速度运行。此过程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特性[^4]。 #### 3. 内环——电流内环负责处理来自外部的速度命令以及负载变化所引起的扰动。具体来说,在dq坐标系下分别对d轴和q轴上的分量实施独立调控,即id* 和iq*, 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PWM波形驱动逆变器工作。为了提高性能并减少耦合效应带来的影响,通常会在电流环路里引入前馈补偿机制[^2]。 ```matlab % MATLAB/Simulink 中的一个简单 PI 调节器示例 Kp = 0.5; Ki = 0.1; sys = tf([Kp Ki],[1 0]); step(sys); title('Simple PI Controller Response'); ``` #### 4. 解耦技术的应用 由于存在交叉项干扰,单纯依靠上述两层结构难以获得理想的动态品质。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一种常见做法是在传统矢量变换基础上附加额外的状态反馈路径,以此抵消因电磁感应等因素造成的相互作用力,进而达成更好的线性化效果[^1]。
评论 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爱斯维尔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