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半导体芯片选择硅作为材料?

本文揭示了半导体作为芯片核心的原因,着重介绍了硅的特性,如可掺杂性、整流效应,以及硅作为替代锗的优势。半导体的PN结和三极管作用,以及它们在信息存储和计算中的关键角色。同时提到了硅的广泛应用和IBM选择锗硅材料的潜在优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看看为什么半导体可以用来做芯片?

目前用来制作芯片的材料基本都是半导体,所谓半导体就是导电性能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的材料,比如硅、锗、硫化银等等。

为什么半导体可以用来做芯片呢?主要因为半导体有两个特性特别适合干这个。

第一个特性,半导体具备可整流性。简单理解就是半导体的导电与所加电场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是可以有方向性的。比如,给半导体两端加上正电压,它可能就导电;反之,将它两端所加的电压极性反过来,就不导电。

根据电场方向,可以导电也可以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用这个原理可以做成“电子开关”,用来进行“0”和“1”的计数,这就是可以用电路玩二进制了。有了0和1代表的二进制就可以组成庞大的信息了,所谓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半导体的另外一个特性,可掺杂性,让半导体可以做成三极晶体管。

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它的导电性能是很弱的,大概一亿个原子才派一个原子贡献一个导电电子。但,若是在半导体中添加一点杂质,大概百万个半导体原子中加入一个杂质原子就能极大程度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通过这个杂质掺杂的手段,可以制作PN结。所谓PN结,就是将少量杂质磷或者锑元素掺杂到半导体中形成N型半导体,少量硼或者铟元素掺杂做成P型半导体;再将N型和P型半导体的掺杂区紧密接触,这个交界面就是PN结。

两个PN结可以做成PNP结,PNP结可以做成三极晶体管。三极晶体管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可以用来制作运算放大器,各种能够做加减乘除微分积分等等的放大器凑在一起就能够实现各种运算。

这样,半导体既可以表达二进制,又可以做成能够计算的电路,用来做各种计算、存储芯片是不是很合适呀。

此外,半导体还具备光敏特性和热敏特性,能够用来制作各种传感器芯片。

转自—— 科技小知识001-为什么半导体可以用来做芯片? - 知乎

为什么硅作为半导体芯片?

半导体是指在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像日常生活中的铜线,铝线是导体,而橡胶之类是绝缘体。从导电性来看:半导体是指一种导电性可控,范围从绝缘体到导体之间。

在半导体芯片的早期,硅并不是主角,锗才是。第一个晶体管是锗基晶体管,而且第一个集成电路芯片是锗芯片。Silicon,Germanium

不过锗,有些很不好解决的问题,诸如,半导体的界面缺陷很多,热稳定性不好,氧化物不够致密。而且,锗是一种稀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一百万分之七,锗矿分布还非常分散。正是由于锗非常稀少,分布不集中,导致锗的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物以稀为贵,原料成本高,锗晶体管也便宜不到哪儿去,所以锗晶体管很难大规模生产。

所以,研究者,将研究的目光往上跳了一级,看中了硅元素。可以这样说锗所有的先天不足都是硅的先天优势。

  1. 硅是仅次于氧第二丰富的元素,但是你基本上无法在自然界找到硅单质,其最常见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而其中二氧化硅又是沙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此外,长石、花岗石、石英等化合物都是基于硅-氧化合物。

  2. 硅的热稳定性不错,有着致密、高介电常数的氧化物,可以轻易制备出界面缺陷极少的硅-氧化硅界面。

  3. 氧化硅不溶于水(氧化锗溶于水),也不溶于大多数的酸,这简直是和印刷电路板的腐蚀印刷技术一拍即合。结合的产物,就是延续至今的集成电路平面工艺。


阅后思考:如果你有条件,有热爱,有资金,有人才,也可以试试找一下替代硅的下一个材料。但是也需要时间来沉淀打磨,而国外有这个条件,有这个积累。道阻且长,不曾遗忘。随后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 IBM推出7nm工艺新型芯片要使用锗硅材料?”,其理论基础为锗的载流子迁移率要高于硅(Si)的,这件事情可以理解为理论上应用Ge能够制造时钟频率更高,即更快的集成电路。半导体很多情况是工艺上的问题

参考资料

为什么用硅来制备半导体芯片?是什么奠定了硅的统治地位?

半导体芯片为什么一定要用硅 为什么硅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 情书号 

为什么芯片的制作偏偏选用硅作为半导体材料-电子发烧友网

为什么 IBM推出7nm工艺新型芯片要使用锗硅材料? - 知乎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KGDB(Kernel GNU Debugger)调试Linux内核的方法及其重要性。文章首先强调了Linux内核作为系统核心的重要性及其调试的必要性,随后介绍了KGDB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包括其基于调试stub和GDB串行协议的工作机制。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使用KGDB调试内核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内核配置、设置启动参数、建立调试连接和进行调试操作。文中还通过一个实战案例展示了KGDB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总结了使用KGDB时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文章展望了KGDB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如优化调试性能、支持新型硬件架构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应用。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Linux系统开发经验的研发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调试和优化Linux内核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开发者深入了解Linux内核的运行状态,精准定位并修复内核问题;②优化内核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③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远程服务器维护等场景,特别是在硬件资源有限或无法直接接触设备的情况下。 其他说明:在使用KGDB进行调试时,需特别注意串口设置的一致性、内核版本的兼容性以及调试信息的完整性。同时,要解决常见的连接失败、断点无效等问题,确保调试过程顺利进行。未来,KGDB有望在技术上不断优化,并拓展到更多应用场景中,为Linux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