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位论文宏观结构

        学位论文宏观结构指的是标题、摘要、引言﹑核心章节、论文总结、参考文献和致谢。本章介绍宏观结构的基本要求以及一些关联性要求。
        摘要的举例和参考文献的列表与引用要求分别在附录A.2和附录B中详细介绍。

2.1 学位论文标题、摘要与关键词

        如果一篇学位论文最终进入检索系统中,那么人们会通过关键词首先检索到论文的标题与摘要。正因如此,这里把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要求放在一起考虑。


2.1.1 标题的分类与一般性要求

这里主要介绍论文标题的要求,最后也简要介绍章节标题的一些要求。首先介绍一下标题的分类。

1. 标题分类

标题可以简单分为:描述型标题、声明型标题和提问型标题(Jamali & Nikzad, 2011)。

1)描述型标题:描述主题,但不揭示主要结论。例如,《每天跑步对免疫力的影响研究》就指出了主题。统计表明,绝大多数学位论文的标题都是描述型标题。

2)声明型标题:指出主要结果或结论。例如,《每天跑步半小时可以提高免疫力》就指出了会提高免疫力的结论。

3)提问型标题:以提问的形式介绍主题。例如,《每天跑步对免疫力有影响吗?》就是提问型标题。这类标题比较适合文献评论,在学位论文中很少见。

2. 学位论文的标题要求

Leeming (2016) 巧妙地用“ABCDEF”来总结标题的要求。这六个字母分别代表 accurate、brief、clear、declarative、engaged 和 focused,中文意思分别是准确、简练、清楚、说明问题、吸引人和专注。为了做到这些,标题要求满足用词具体、句型简洁和定位明确三个基本原则。

1)用词具体是指标题中的核心词汇应该是与主题相关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既要求信息丰富又要求很具体,精确到最后一级。比如说,你的论文讨论的是动车速度问题而不是一般的动车问题,那么标题中就不能只用“动车”作为核心术语,而应使用“动车速度”作为核心术语。

2) 句型简洁是指标题尽可能简短。因此,标题并不是完整满足语法规则的语句。例如,“每天跑步对免疫力的影响研究”作为一句独立的句子出现在正文中,语法就不正确,因为没有谓语。如果用一句完整的话作为标题,这种标题称为全句型标题。

3)定位明确是指能看出面对的问题和界定的范围。例如,假定你研究的是跑步对提高健康成年人免疫力的影响,那么用“每天跑步对免疫力的影响”作为标题,定位不明确,而标题“每天跑步对提高健康成年人免疫力的影响”的定位更明确。

除了满足以上三个基本原则,论文标题还有一些其他的一般性要求。

1)标题不含缩写语。中文标题很少有缩写语情况。应避免把英文缩写作为标题的一个词。例如,不要把 laser-based method 的英文缩 LBM 用来替代“基于激光的方法”。一些广为人知的特定术语,如 DNA,则可以出现在标题之中。

2)标题中的符号。一般要求标题中不出现数学符号(某些数学论文可能除外,Buter & Van Raan, 2011)。标题中不应使用分号,否则给人印象是两个标题的拼凑。使用斜杠也会使意义不明确。

3)标题的长度。附录A.1给出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而言,学位论文的标题大概包含20个字,最短的是8个字,最长的达28个字。但这只是针对一个院系的情况。更多学科的情况则缺乏统计数据。

3. 章节标题的要求

论文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子节都有标题。这些标题除了反映该章节的主题与内容,建议还应满足一些其他规范。

1)不同大纲级别的标题的作用。章与节的标题主要用于结构划分,子节甚至更低一级的标题用于导读。某一子节如果太长,那么建议用更多的子标题区分不同部分的内容。

2)不同大纲级别的标题的区别。高一级的标题可以使用描述型标题,如“2.2节跑步对身体的影响”。最低一级的标题可以使用声明型标题,指出结论,如“2.2.1节跑步可提高免疫力”。

3)相邻的同级标题的要求。相邻的同级标题,如某节中的子节,应使用相同类型、相同语法的标题。例如“2.2.1节跑步可提高免疫力”和“2.2.2节跑步可增加肌肉弹性”。

4. 构造标题的简易方式

如果能用一句完整的“主语+谓语+问题”型句子能表示做了什么工作,那么把这个句子的主语去掉,把谓语调后或去掉,就成了标题。

比如说,用“我研究了智能自主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方法”表示清楚了学位论文工作,去掉主语,把“研究”置后(去掉一些表示时态或语气的词),就成了标题“智能自主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方法研究”。进一步把谓语去掉,就成了标题“智能自主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方法”。


2.1.2 学位论文摘要:要素、要求与结构

论文的摘要是对整个论文的简介,需要通过一页以内的文字描述将论文的一些要素交代给读者。下面介绍摘要需要包含的五个要素、摘要的四种基本结构和摘要的一些基本要求。

1. 摘要的五个要素

具体而言,摘要需要包含动机、问题陈述、方法、结果和结论这五个要素(Koopman, 1997),即需要陈述所涉及的问题、描述论文工作的动机,介绍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指出得到了什么结果和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

1)问题陈述:对论文面对什么样的问题进行交代尽可能指出问题所覆盖的范围和重要性。

2)动机:指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3)方法:描述论文为了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模拟、分析、实验、调查等),突出方法的主要特征(参数适应的范围、精度,是原创还是改进的方法)。

4)结果:介绍论文得到的主要结果是什么。依据论文的性质不同,这些结果可以是一些有用的数据、一条规律、一个发现、一个改进、一个新的方法、一项产品、一幅作品等。

5)结论:介绍论文的结果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使用价值。

2.摘要的一些要求
 

        摘要应反映学位论文的构成,反映整个论文的结构和指出代表全文的主要元素。例如,如果你的论文有四章,那么应该分配一段话来总结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在摘要中一般只有提到三个问题的空间,如果在一篇论文中有超过三个主要的研究问题,应考虑通过将一些问题降低到附属地位来调整内容数目。

        摘要是独立阅读的文本,可以出现在检索系统之中,因此摘要不能含有未经解释的缩写语,一般建议不出现数学符号(数学系的论文可能除外)。摘要中不能出现对脚注、图形、表格、公式、文献和章节的编号的交叉引用。也就是说,摘要是一段独立的、自圆其说的、自洽的对论文的总结,从而摘要可以独立阅读,不能通过翻阅论文其他部分才能看懂。

        对定量结果的表述需要尽可能量化到最后一级。像“结果显示,杨树和柳树的数目不一样”太笼统,至少改为“结果显示,杨树比柳树的数目多”,最好改为“结果显示,杨树数目比柳树数目多20%”。

        摘要是通篇论文的简介,因此不能有论文结论以外的观点。虽然尽可能包含五个要素,但依据贡献的侧重点,强调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程度可能不一样。如果结果重要,那么需要突出结果。如果方法重要,那么需要突出方法。

        标题通常与摘要一起阅读,因此不应在摘要的第一句中重复或转述标题。

3. 摘要的四种基本结构

        常见的摘要有四种基本结构:

①以五要素为纲领的结构,

②三段结构,③四段结构,

④自由结构。

相关举例见附录A.2。

1)以五要素为纲领的结构

大多数论文的具体写作采用了背景、动机、方法、结果和结论的单向思路,因此在摘要中适合按顺序交代问题陈述、动机(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五个要素(Hartley,2010)。

2)三段结构

有的论文工作的意义比较明显,不需要另外强调结论,摘要可使用三段结构,分别介绍:①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②这份工作做了什么,③这份工作给出的结果是什么。其中,第一段其实包含了问题陈述中的背景、目标和一部分结论(即意义)。第二段包含了动机、方法和解决的具体问题。第三部分包含了有价值的结果。

3)四段结构

有一些学科,如人文科学,可能不需要问题陈述。此时,可以分成四段,分别是:①这份工作做了什么,②这份工作是如何做的,③采用的资料或方法是什么,④这份工作的结论是什么。

由于这类工作的结果主要用于形成结论,结果本身可表述性不强,因此往往在摘要中不给出具体结果。

4)自由结构

一些论文强调解决了几个不同的问题。此时,在介绍完问题陈述和总的动机后,接下来可以分成几部分(与论文中的主要章节相对应),分别针对每个子问题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进行介绍。如果针对每个问题有各自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可以将三个要素结合起来介绍(有时还需要将小动机放在前面)。即使这样,最后还可以给出总的结论。

2.1.3 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和贡献的最关键的词汇。一些检索系统会录入论文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检索到你的论文,因此关键词需要符合所在学科的规范。

        关键词是指表达学位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用以指出论文的主题。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关键词的学术出版规范,论文的主题是指学位论文要研究的主体内容或中心思想,包括主题因素和主题分析。主题因素可以指构成学位论文主题的主体因素、方面因素、限定因素、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等。主题分析可以指学位论文类型和结构的分析。

        关键词的详细要求可参阅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中的关键词编写规则。


 

2.2 学位论文引言

        一般要求在引言中按顺序交代背景与意义、现状分析和本文工作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的具体标题名称可以根据学位论文的性质进行调整。例如,对于研究型论文,“背景与意义”可以改成“研究背景与意义”或“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可以用“研究现状”表示。一般情况下,“本文工作”也可以写成“研究内容”。

        从引言的这三个要素能清楚地指出论文的背景、动机、任务和目标,交代论文的来龙去脉与论文工作的必要性或重要性。

2.2.1 引言的基本结构

        引言一开始,可以给出一个两到三行的概述,开门见山地指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概述可以是论文标题的扩充,并以“下面介绍该问题的背景与意义、现状分析以及本文工作”结尾。这种形式的概述为展开背景讨论,介绍现状分析和交代本文的内容埋下伏笔。

        引言一般以三个要素的名称为标题或具有相似意义的标题划分为三大节,即第一节的标题为背景与意义(或相似意义的标题),第二节的标题为现状分析(或相似意义的标题),第三节的标题为本文工作(或相似意义的标题)。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现状分析”和“本文安排”之间插入“面临的挑战”一节。当使用的方法比较通用且介绍起来相对简单,也可以给引言插入“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作为最后一节。此时,在论文其他章节不需要再对方法进行介绍。

        三个要素的介绍强调背景问题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的重要性。“背景与意义”要求通俗易懂,普通读者也能看懂。“现状分析”则是基于文献调研的专业级别的介绍,目的是排除已经有成熟结果的问题、牵引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细化问题和可为本文工作利用的现有手段、结果和结论。“本文工作”则是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中挑选出的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并交代论文的安排。


2.2.2 背景与意义

        背景是指你要考虑的问题的来源是什么,问题有什么重要性,问题的具体定义是什么。

        背景介绍遵循问题由宽到窄、由一般到具体的顺序。以比论文主题更广泛的问题开始,逐步收缩到自己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比如说,你可以就某学科门类(如经济学、工学)问题开始,用一级学科问题过渡、逐步收缩到由一般到特定的专业方向问题。如果你关心的是应用研究,那么更宽泛的问题是更广阔层面的应用背景(如工程问题或社会问题)。如果你关心的是基础研究,那么更广阔的问题是指这些基础研究的应用。

        背景的介绍需要通俗易懂,甚至可以采用科普式的语言。可以通过具象型或示意型图形来说明问题(图形分类知识见3.3.1节)。一个核心专业问题不一定为所有读者所熟悉,此时可能需要给出描述、定义甚至解释。

        在背景介绍中需要引用一些文献。主要给出能说明问题背景和问题重要性的文献。例如,可以通过引用综述文献,来说明问题引起了众多关注、有一定的发展历史或是新的增长点,以此突出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背景分析指出需要通过现状分析才能明确的问题,从而牵引出现状分析的必要性。


2.2.3 现状分析

        一般情况下,需要查阅、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才能给出现状分析。然而,本科毕业设计周期短,不像研究生那样有1~2年完成文献调研,因此写出有水平的现状分析具有较大难度。另一方面,研究生的选题往往依据自己的文献调研而来,而一般情况下,本科生的选题则由指导教师制定,甚至是指导教师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题目,由本科生选择。正因为如此,需要阅读的文献以及如何写现状分析应得到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面给出框架性建议。

        现状分析是围绕背景问题来介绍文献的现有工作和状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可以先简要介绍历史(可以安排一个子节),以此牵引出人们针对哪几类问题开展了工作。历史应反映出相关问题由窄到宽、由肤浅到深入、由影响范围小到影响范围广的趋势。

        针对每类问题(可以用子节分割每类问题),介绍研究或工作状态,指出哪些问题得到了充分考虑,有什么结果和结论,哪些还有什么不足或遗留了什么问题。

        针对每类问题的介绍,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如年代递增的逻辑顺序、由方法到结果到结论的逻辑顺序、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由基础到应用的逻辑顺序、由理论到计算到实验的顺序等。

        对于一些重要工作,可以适当给出一些前人的图表和规律。论文需要重点用到的前人的方法和结论等,其具体介绍应放到论文的其余部分并再次加以引用。

        介绍前人的成果时,可以参考前人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的内容,但需要改变语气,以免被误解是自己的观点。

        通过引用文献来介绍现状,而不是凭空介绍现状。对于一些重要的贡献,应指出作者并介绍他们的观点、结果或结论。应突出早期(原始)文献、重要节点文献和最新文献的介绍。对于大多数中间结果,可以通过引用综述文献来归纳,而不需要一一列举文献。

        最后对现状分析进行小结(可以安排一个子节)。小结可以按顺序归纳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哪些问题已经有了成熟的工作,有什么重要结果和结论。第二是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遗留的问题是什么。第三是归纳那些你将使用或参考的前人研究手段和结果。

        现在归纳现状分析中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求。

        1)介绍研究历史时,突出重要文献:

        ①原创文献,尤其是最早的工作;

        ②里程碑工作,即那些在各年代推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工作;

        ③最新进展的文献,即最近几年的文献。

        2)突出要具体用到的文献:你要用到其给出的具体方法、结果和结论的文献。

        3)尽可能引用一手文献(原始文献):引用谁的工作时就引用谁的文献。如果找不到一手文献而需要引用二手文献时,需要采用“见文献(二手文献的编码或作者-出版年)”的方式引用。

        4)引用自己读过的文献:引用的文献必须自己亲自阅读过。

        5)对文献原意的尊重:指出文献的主题或观点时,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6)特殊声明:如果使用了尚未毕业的研究生学长的工作,且这些工作没有在期刊论文中发表,应采用合理的方式(如通过添加脚注或通过致谢)声明。


2.2.4 本文工作

        从现状分析遗留的问题,指出你要考虑的内容,以及你在论文余下部分是如何安排这些内容的。建议分成五个方面介绍:

        第一是进一步从更高层次上总结或提炼研究现状分析中指出的遗留问题;第二是围绕在背景中指出的期望或需求,指出要解决遗留问题中的哪些问题并交代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第三是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即从多大程度上满足期望;第四是概述研究或设计思路是什么;第五是论文如下部分如何安排,指出论文分成几章,每一章将完成哪些工作,各章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2.3 核心章节:方法、结果与讨论

        核心章节用于交代方法和结果,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结果进行讨论。依据学科与方向的不同,核心章节有规范结构、自由结构和论文稿件结构三种基本结构。一些大学对博士论文允许“论文稿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除开始的引言和结尾的总结外,都是以可发表或已发表的(期刊或会议)论文稿件作为主要章节。

        下面先对这规范结构和自由结构进行介绍,接着介绍方法、结果和讨论的一些要求。


2.3.1 规范结构

        规范结构的英文缩写是 IMRaD,是 introduction(引言),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and discussions(讨论)的首写字母组合。可见,规范型结构的定义把引言也涵盖进来了。

        对于规范结构,论文核心部分划分为方法、结果和讨论三大章。每一章需要有一个简短的摘要,表示这一章要交代什么内容。末尾有简短的总结,表示这章得到了什么。规范型结构也有一些变体,如IRaD结构(方法被放在结果的第一部分)。

        第一章引言。在2.2节已经介绍了引言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方法。方法是指你用什么方式来得到你要的结果的。方法介绍一般包括研究思路、使用的手段与材料、策略与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合理性分析等几个方面。更多介绍见2.3.3节。

        第三章结果。为了解决引言中指出的需求问题,从采用的方法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是发现了什么,验证了什么,改进了什么,补充了什么,推广了什么和创造了什么。有的结果用文字表述,有的用数据、图形和表格表述,有的用数学表达式表述,也可以几种表述方式有机结合。更多要求见2.3.4节。

        第四章讨论。讨论的目的是解释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潜在价值,分析方法偏差和不足对结果的可能影响,比较与前人结果的差异,用现有知识和理论辩护你的观点,指出并评论论文的局限性和弱点。对结果讨论形成的论点可构成结论的基础。更多要求见2.3.5节。

        在某些情况下,方法与结果具有相对性。一条理论可能是某篇论文的研究结果,但可能会成为其他论文的方法。有时,论文的目标本身就是为了提出一个新的方法,比如说提出一套新的预测天气的模拟算法。对于这种情况,这个模拟算法本身就是你要的结果,而得到这个模拟算法的过程就是你的方法。反过来,如果你的目的是利用一套数值模拟算法来研究某地区的特殊天气,那么这套模拟算法就是你的方法,天气变化规律则可能是你要的结果。因此,方法与结果相比是相对的。不同领域可能对什么是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理解不一样,同一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对什么是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理解也不一样。


2.3.2 自由结构

        自由结构的论文的核心部分按不同的主题分章。当然,规范结构也是自由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由结构的某一章甚至两章可能单独用于介绍方法,如方法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章的标题应指出具体的方法而不能简单称之为方法。

        如果某一章有独立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则在内部可以按规范结构划分节段。一些论文并不需要刻意指出什么是方法、结果和讨论,而是隐含在其他形式的内容之中。例如,一些数学论文有引理(lemma)、定理(theorem)、推论(corollary)和命题(proposition)等。如果把定理看成结果,那么该定理的证明可以称为得到该定理的方法。推论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讨论和结论。如果最终是为了证明一个大问题(大的结果或结论),那么为了得到这个大问题的证明而构建的一系列铺垫性引理、定理及其证明也可以看成方法。

        对于自由结构,每一章的标题如同论文的总标题一样,应突出本章的主题。每一章都要求有摘要,摘要交代本章要做什么。每一章都需要小结,指出本章得到了什么。每一章至少含两大节,进一步可通过子节区分不同的小主题。

        自由结构各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并联型、串联型和混合型三种。

        1)并联型:各章处理不同类型的、相对独立的问题,一般各自有自己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例如“第2章奔跑速度与腿长的相关性分析”,“第3章奔跑速度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2)串联型:各章处理的问题存在前后关联,即下一章要用到上一章的结果或者结论,IMRaD结构是串联型的一个特例。例如“第1章引言”,“第2章相关性分析方法”,“第3章相关性分析方法的验证”。

        3)混合型:一部分章节相互独立,一部分章节存在前后逻辑关联。


2.3.3 方法介绍的一些要求

        这里先简要介绍什么是方法。接着给出方法介绍的三个要素和一种常见的逻辑结构。最后给出一些一般性要求。与方法介绍相关的一些句型将在附录A.3.3介绍。

1. 什么是方法?


        为了介绍方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方法。然而,不同学科和不同方向的研究方法往往有较大差异。方法的称谓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在同一框架下针对所有学科进行方法定义有一定的难度。舒特尔沃斯指出(Shuttleworth, 2018),对于“纯”科学问题,如化学或天体物理学,研究方法很容易定义,通常是严格定量的。而对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来说,有很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研究者必须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站在一般性角度,则可以用分类方式区分不同方法。附录C.1给出了适合所有学科的方法的一些抽象分类方式。这里的方法,是指你用什么方式来得到你要的结果的。这往往涉及研究思路、使用的手段与材料、策略与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合理性分析等几个方面。

2. 方法介绍的三个要素


        对于那些结果高度依赖于方法的论文,方法的介绍往往需要包含三个要素。三个要素是指研究手段、使用方式和合理性讨论。手段是客观的,对谁都一样。例如,一套软件和一套测量数据的设备是手段,对谁都一样。但是,使用这些手段的方式可能因人而异,甚至有一定的主观性。与专业水平以及场地等因素有关。不同的使用方式(包括场地、样本和材料的选取)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需要交代使用手段的方式。进一步,还需要分析选用手段和使用方式的合理性。有的论文(如一些数学论文)的方法贯穿于各种结果的证明与论证之中(Reiter,1995)。以上三个要素的介绍不一定要单独用一章或一节。论文中的推理性证明与论证应详细到别人可以重复推导,确信你结果的正确性。当三个要素交代得很清楚,那么别人就可以照着论文中的方式重现结果,从而在读者看来,论文中声明的结果应该是可验证和可重复的(Huett & Koch, 2011),从而得到的结果是可信的。当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一定正确。这就要求结果可证伪。然而,不是所有的结果都可以重复和证伪。实验性和基于观点的研究结果一般可重复可证伪。但观测性研究结果则有可能无法重复和证伪。具体介绍见附录C.2。

3. 方法介绍的逻辑结构


        对于那些需要单独介绍方法的论文,可参考约翰(John, 2017b)给出的学位论文方法的标准逻辑结构来书写方法介绍。这种标准逻辑结构包含整体思路(哲学范畴)、条件(手段与工具等)、策略与步骤、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以及合理性讨论五个方面。
        1) 整体思路。概括你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以及说明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思路。读者能从中看出你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方式。
        2) 条件。条件可以是手段与工具,如数学物理方法、软件和测量设备等。可以是场地、材料、样本、采访对象、问卷对象或资料等。对于自己设计的条件,应详细交代细节和原理。如果使用已有的条件,应说明为什么选用这个条件。
        3) 策略与步骤。策略与步骤是你使用手段、工具和其他条件获得结果的方式或过程。可以是测量、观测、调查、记录、计算、推理、分析、统计、比较、设计等。如果你得到结果的方式高度依赖于你的步骤,那么可以给出流程图。以人文社科为例,你的策略与步骤可能是个案研究、文献比较研究、相关性与预测、评估研究、调查与问卷研究等。
        4)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如果你呈现的结果属于定量型的,那么需要用到数据采集与处理。你必须解释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如何分析处理这些数据的。比如说,如果数据量很大,你需要交代是如何用到软件工具来统计数据或者用图形来表示数据的。
        5) 合理性讨论。不同的学科问题涉及的合理性讨论不一样。对于科学研究,需要说明你的研究方法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可重复的,精度如何。有的需要讨论伦理问题。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到人与动物,或者一些其他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与私密性问题。最后是局限性,即有什么限制和不足,是否具有普遍性。

4. 方法介绍的其他要求


        如果是使用发展成熟的方法,只需要介绍是什么方法,你是如何使用的,并不需要介绍获得该方法的详细过程。引用一个读者可以找到更多细节的参考文献。如果你构造了一个新的方法或者改进了一个方法,应给出得到这个方法的过程,详细介绍该方法。解释为什么要有一个新的方法或者对方法进行改进,方法有什么局限和如何使用。

        如果你采用的方法包含了敏感因素,如测量结果对环境温度高度敏感,那么需要重点指出敏感因素及其可能的影响。在讨论部分可以对敏感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讨论,指出这一敏感因素的不确定性会对结果带来多大的误差。

        对于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的方法,可借助文字解释、示意图、照片或流程图等让方法介绍清晰易懂。

        如果方法包含了很多细节,可以把一些细节介绍放入到附录之中。针对一些比较具体的方法,下面给出五种常见的具体研究方法的一些要求。

1. 基于设备的实验方法


        需要交代实验设备是什么,实验环境、实验步骤、数据收集方式、数据分析方法,误差分析或控制方法、实验参数范围等,以便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重复、验证或改进你的结果。

2. 基于计算机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


        对数值模拟采用的数学模型、算法、实现方法(即程序实现,如是否采用了商业软件,是否采用了云计算或并行计算等)、参数选择、计算过程、输出结果的方式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其他研究人员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和验证你的结果。对物理模型涉及的假设(如简化)进行合理性讨论,对算法的精度进行讨论和解释,并采用标准问题的已知结果进行精度校验,指出误差范围。讨论所采用的物理模型、算法和程序为何能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数值模拟方法有可调参数,那么需要验证计算结果与可调参数之间的无关性。

3. 基于数学物理模型的理论推导方法


        有一些论文基于假设、数学物理模型和逻辑推理获得结果。如果有假设或简化,需要对假设的或简化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可以在得到结果后,依据结果的合理性反过来说明假设的合理性。对一些重要推理过程需要解释清楚,给出逻辑过程。一些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可能占据了论文的很大篇幅,而结果只是一条定理。一些能轻易重复的细节可以忽略。对于经过推理而得到的新的方法,需要交代方法如何使用,需要讨论方法的适应范围。如果得到一些将用于得到结果的重要数学表达式,那么对表达式每一项的意义进行讨论。

4. 软件、工具和产品的设计方法


        交代设计的原理是什么,设计的目标参数是什么,采用的设计工具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具,给出设计的流程或步骤,交代设计的对象有哪些控制参数,这些参数的范围是什么。

5. 调查分析方法


        交代调查的对象是什么,样本数目选取的依据是什么,完成调查的时间(或时间跨度)、地点或对象,调查的步骤是什么。介绍是如何进行统计分析的,如何降低统计误差的。以步骤为例,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往往包含这样几个步骤:A定义问题,B收集数据,C分析数据,D提出一个假设或理论,采用诱导型(inducive)逻辑,E验证假设,采用推理型(deducive)逻辑,F这个被验证的假设用于回答所定义的问题。于是,在介绍调查分析方法时,需要介绍完成这六个步骤采用了什么方法。


2.3.4 结果介绍的一些要求

        结果可以是发现了什么,验证了什么,改进了什么,补充了什么,推广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有的结果用文字表述,有的用数据、图形和表格表述,有的用数学表达式甚至数学定理表述,也可以几种表述方式有机结合。结果的常见形式见附录C.3。这里介绍结果的筛选与提炼以及结果组织的一些要求。与结果介绍相关的一些句型将在附录A.3.3介绍。

1. 结果的筛选与提炼


        有的论文可能只有一项结果(如一条重要的数学定理,或者一件产品)。数学定理往往只用很短一个段落给出(见3.1.2节),因此占据论文的篇幅极短,论文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证明过程(即方法)和对定理代表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分析讨论。对于一件产品,其介绍可能也不需要太多的篇幅,论文大部分都在介绍其设计过程,以及用多学科方法分析其性能,介绍其应用价值。

        有的论文工作则可能给出许多结果。对于这些情况,不是所有结果都值得放在论文中,挑选那些有意义的、值得讨论的、可以总结出规律的,反映原创或使用价值的结果,以及那些可以佐证、补充和纠正现有结果和结论的结果。

        如果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有意义的现象,那么这个结果应放到论文中。如果有一组结果很相似,差异只是源于不同的条件,那么只需要挑选有代表性的结果介绍。但不能通过故意去掉一些数据来虚构一个规律等方式来筛选结果。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得到的某个数量有增有减,那么不能去掉那些随时间在减少的数据点,来虚构总是在增长的“规律”。

        在面对不好结果和好的结果时,要视目标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比如说,你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艺术品、软件和元器件,当然应挑出你的好的作品作为你的结果。反过来,如果你的目的是验证一套设计工具的作用,那么它给出的好的结果和差的结果都要展示,目的是说明这套工具在什么情况下给出的结果好,什么情况下给出的结果差。

        总之,筛选结果的原则是,你的结果是有意义的,能以此给出有价值的结论,这些结果和结论不会产生误导,且你的结果和结论不会违背原创规则。

        对于数据类结果,我们首先得到的一般是原始数据。但放在论文中的数据则是经过提炼、归纳和重新表述的。除非你的问题类型只会给出极少量的数据或本身就要求罗列数据(例如,一些数学研究可能要求穷举那些反映某种性质的数字)。否则你不能通过单纯罗列一大堆数据的方式表述结果。数量较少的时候使用表格等方式展示,数量多的时候需要用图形展示。

        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图形可以让文章显得更美观,让杂乱的数据展示规律,让深奥的逻辑变得浅显易懂。图形丰富了论文的语言,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斜率、曲率、凹凸、奇点、拐点和极值。图形让我们能理解什么叫秩序,什么是混沌。图形可以展示快慢、多少、比例、相对大小、趋势和疏密程度。相同的数据不要全部在图形、表格和文本中重复介绍,文字部分只用于指出图形表格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如范围、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方差等),并对图形和表格反映的数据变化的定性规律进行描述。如果你的图形是图案,如经过测量或计算得到了大气温度在地球表面(某区域)的值的分布,或人口密度分布,那么需要对图案中的特征进行表述,指出哪些地方高、哪些地方低,是否有极值,是否存在一些特殊形态等。在3.3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论文中展示、描述、标注和引用图形和表格。对于数学类结果,一般用标准的数学段落(引理、定理、推理等)组织结果,更多介绍见3.1.2节。对于用文字类表述的结果,需要用主题段落来组织内容,更多介绍见3.1.3节。

        必要的结果较多时,合理地将经过筛选与凝练的结果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介绍顺序,是书写组织结果时需要满足的基本原则。论文校对服务机构Proofreading Service经常用邮件推送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一篇邮件涉及如何报道研究结果,其中第4条是这样说的:

        用事实和客观的方式写下你的发现部分。目标是尽可能清晰、准确和准确地传达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是大量复杂的信息。因此,保持简单结构、结构良好的句子要比错综复杂的措辞和表达方式有效得多。虽然人们经常推荐主动语态,但过去式是合适的,因为研究已经完成了。确保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正确有效,这样就能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含糊不清、不精确或模棱两可的陈述往往会混淆和误导读者,冗长的风格只会增加一些填充,同时浪费一些有价值的词,而这些词可能会在清晰和逻辑的解释中得到更好的使用。在报告发现时可能需要一些专业术语,但是对于本文前面没有定义的任何潜在的不清楚或混淆之处,应该向读者澄清。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不寻常或不标准的缩写。你的读者会想了解你对结果的报道,而不是浪费时间仅仅为了理解你说的话而查阅术语。合理地组织你的发现部分将有助于你在解释、强调、提供分析和总结读者理解接下来的讨论部分所需的信息时,讲述一个关于你的研究结果的合理故事。

        论文校对服务机构还提到,结果部分的开头段落一般需要重述所研究的问题,以便聚焦读者的注意力。在结尾的地方也应该总结关键的结果,这样为解释和讨论结果提供了一个平稳的过渡。另外,有许多有效的方法来组织结果。你的发现部分的结构可能由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决定,或者与你的方法部分的安排相匹配。

        可以用副标题(子节)来区分不同类型的结果,副标题可以让人记住这里有什么样的结果。按时间、重要性等逻辑顺序呈现不同类型的结果。开始介绍的结果和最后介绍的结果容易让人记住,因此重要结果要么放在前面,要么放在末尾。

        对于重要结果,最好特别强调一下这是重要结果。如果一个结果会在论文其他地方用到或者讨论,那么需要在给出结果的位置指出来。这也是标明重要性的一种方式。

        如果一项结果的介绍位置距离方法介绍的位置较远,那么还需要进一步指出你是在什么条件下用前面介绍的什么方法得到的结果。

        如果一项结果意想不到或者与前人的认识有本质性的差异,那么需要特别强调(可以在讨论时强调)。

        如果前人有针对类似问题的研究结果,需要引用别人的文献,指出前人有类似工作,结果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在讨论结果时介绍。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只是在引言中引用了文献,而在结果和讨论中不引用一篇文献。适当在结果介绍中引用别人的工作,会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好印象,了解你与别的工作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国立新加坡大学英语交流中心Chan(n, d.)给出了组织结果描述的更多细节,以下介绍其中的4条要求,我们对部分要求进行了扩充:

        1)图形与表格的合理使用。有图形和表格时,文字描述与图形需要有机结合,图形和表格只是介绍结果的一种辅助形式,结果的实质内容更多地需要文字介绍。图形的目的是让文本中对复杂内容的介绍变得更紧凑、更直观和更容易理解,不能通过图形的使用反而让结果的介绍变得更复杂。当然,如果问题本身是得到了照片类结果,则应围绕照片本身展开文字描述。

        2)介绍结果时不要用非客观语气。不要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修饰看起来异常的数据,不要用情绪词汇修饰一个结果。例如,“调查显示,具有压倒性多数的受访者——90%——并不知道全球气候变暖有多大危害,这一结果确实令人失望”应改为“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并不知道全球气候变暖有多大危害”,“压倒性多数”和“令人失望”带有作者的情感,结果是事实,而不是带有作者情感的事实。

        3)副标题的正确使用。某些结果的描述需要较长的篇幅。结果的介绍跨几页时,需要使用副标题来清楚地表明不同的结果是什么。在高一级的标题(如节)可使用描述型标题(即指出问题的标题),而在最低一级的标题使用声明型标题(即指出结论或观点的标题)。不仅如此,相邻的同一级标题应该具有相同的语法(例如都是短语)和相同类型的标题(如都是描述型标题,或都是声明型标题),例如,“2.2节公众不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分析”、“2.2.1政府宣传的力度不够”、“2.2.2科学家撰写的科普文章太少”。

        4)推出结果的主体。一项结果的推出需要指出主体(类似于主语)。主体可以是来源、作者、作者与读者、结果本身和图形表格。来源是指得到结果的方式,如调查、计算、观测或测量。例如,“我们将关于…的结果表示在图2.2中”中的我们是指作者,“从图2.2我们可以看出,…结果”中的我们则是指作者与读者,而“计算表明…”的主体是“计算”。更多表示结果的句型将在附录A.3.3中介绍。


2.3.5 讨论的基本要求

        结果是客观的东西,是你依据你的方法直接得到的、没有任何主观因素的数据或其他形式的结果。但对结果的讨论则带有主观因素,因为讨论的深度与你的水平和掌握的知识广度有关。这里无法介绍如何提高讨论深度的知识,只是介绍有哪些方面需要讨论,如何安排讨论顺序以及值得注意的地方。讨论的一些句型见附录A.3.3。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有的论文工作适合单独用一章或者一节对全部或者部分结果进行讨论,有的论文工作适合将讨论(或分析)贯穿于整个方法和结果的介绍之中。例如,一些定性研究适合将讨论与结果结合在一起。

        讨论的目的是解释你的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潜在价值,带来了什么知识,有什么广泛的意义,重点解释看似矛盾的单一结果和相互矛盾的结果,分析方法偏差和不足对结果的可能影响,比较与前人结果的差异,用现有知识和理论辩护你的发现和观点,指出并评论论文的局限性和弱点。对结果讨论形成的论点可构成你结论的基础。

        如果采用了规范结构(IMRaD),那么有单独一章进行讨论。此时,可以将讨论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展开:

        ①回顾引言指出的主要目标;

        ②明确讨论的具体目标;

        ③指出解决方案的独创性;

        ④解释和分析结果;

        ⑤说明研究的局限性;

        ⑥陈述潜在应用。

        对于结果本身的解释和分析,可以按结果的出现顺序或结果之间可能存在的前后逻辑关系安排对结果讨论的顺序。

        如果是自由结构,那么紧跟每项结果,可以开展讨论。对于意义十分明显或者不太重要的结果,则没有必要进行讨论。介绍完多项结果和它们的讨论后,可以对结果之间的关系和共同意义进行讨论,重点解释看似矛盾的单一结果和相互矛盾的结果。

        无论何种结构,讨论应使用现在时态,而不要使用过去时和将来时(Rucker,2016)。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卡斯滕斯等人(Kastens et al., n. d.)指出的学位论文结果的讨论可以包含的10个方面(我们添加了举例)。

        1)结果有什么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是结果的形态,变化趋势等。比如说,你的结果是一组面相,就需要对面部特征进行描述,如五官是否对称,是大眼睛、高鼻梁、厚嘴唇和窄型脸吗?

        2)结果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否有共同点?

        指出各部分结果或你的结果与别人结果之间有什么关联,包括相似性和差异,不同结果之间是否显示某种趋势,是否能对不同结果的共同特点进行概括。这如同你得到了一组面相,可以比较它们面部特征之间的差异,有什么共同特点。

        3)结果的特征与共同点有什么例外?

        有时,一些结果有一些共同特征,但不排除有例外。如果有,需要单独指出这种例外的情况。比如说,一组面相主要是亚洲面孔,但有一个例外,是欧洲面孔。这需要指出来。

        4)解释这些特征的潜在原因或机制是什么?

        这是对结果和结果特征的解释。对于某些结果,可以试图找出原因以及影响因素。需要用证据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就能给出预测方法,用你的预测方法预测更多的结果。比如说,你比较一组人的面相,发现某些炎热地区的人种比寒冷地区的人种颜色更深,而且颜色的深浅与纬度相关,那么你的这一结论就可以用于预测不同纬度的人种的脸色。

        5)与前人的结果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指出你的结果与之前工作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是否推广、纠正或者补充了前人的结果?是否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发现?

        6)回答引言中的背景问题。

        指出你的结果是否为你在引言中提出的需求问题给出了答案,从多大程度上回答了你的问题。

        7)结果是否有应用价值?

        你的结果只是针对你的问题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是否可用于解答其他问题?

        8)结果的不足与遗留的问题是什么?

        讨论你的结果的局限,如研究方法的局限、研究方式的局限以及研究结果的局限。指出还需要开展哪些工作才能弥补这些不足。

        9)从你的结果指出你知道了什么过去不知道的?

        如果你的结果丰富了知识,指出这些新的知识是什么。还可以提及你的研究结果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

10)当前结果的意义是什么?

        是指你的结果和结论有什么更广泛的意义,依据你的结果,对更宽阔的问题提出建议。例如,针对“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并不知道全球气候变暖有多大危害”这一结果,其意义可以是“这一结果表明,向公众传播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与气候变化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效,政府可以在这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对方法的合理性讨论一般安排在方法介绍部分。但如果结果和方法之间有一些特殊关系需要讨论,那么安排在结果之后的讨论之中。

        经过讨论,你可能归纳出哪些结果最重要,因此讨论结尾前总结性地归纳最重要的结果。最后介绍你的主要结论,但这不是简单罗列前面的结果和结论,而是在更高的抽象层次上总结你的结论。

        对于那些需要单独用一章或一节进行讨论的论文,Rucker (2016)指出,讨论部分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之一。然而,许多学生写得很匆忙,从而错过了从讨论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讨论部分本可以让你对你的发现有一个全新的视角,这样就可以从你的研究中深入挖掘并提供新的和原创的想法。下面是Rucker(2016)指出的讨论的常见错误。

        1)简单地重复结果部分,很少参考现有文献。

        2)做出无法从结果中得出的结论。

        3)没有指出什么是你的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

        4)过于关注研究的局限性,会使读者质疑论文的价值。相比之下,有些人可能完全忘记指出论文的局限性。

        5)重复引言中已经说过的话,而没有把它和结果联系起来。

        6)没有给出结论。

        7)引人一些研究结果并未涵盖的主题,即主题与结果无关。


2.3.6 什么是结论?

        论文中以标题为“结论”所涵盖的内容与单独作为一个词汇的“结论”有一定的区别。单独作为一个词汇的“结论”是指:①事件或过程的结束或完成,如对一个论点或文本的总结(the summing-up of an argument or text);②推理得出的判断或决定(a judgment or decision reached by reasoning)。

        论文中以标题为“结论”所涵盖的内容则包含更多的内容。Rucker (2016)指出,虽然结论一般都很简短,但要提供论文的要点。它可以被看作是你讨论的总结,告诉读者为什么你的研究很重要。

        可以形象地说,结论是论点的总结。那么,在学位论文中哪些地方会给出结论呢?

        首先,每一章(至少是贡献章节)应给出一个小结,对该章的要点进行总结,一章的要点不一定能上升到全文要点,全文的要点是要点中的要点。其次,在讨论部分,可以给出一些与结果密切相关的结论,即上面词汇“结论”的定义中指出的“推理得出的判断”。最后,在学位论文的总结与展望部分,比较详细地给出结论,具体包含的内容见2.4.1节。 

2.4 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与致谢

        这里对学位论文最后几部分的一般性要求进行介绍。这几部分分别是总结与展望、致谢和参考文献列表。


2.4.1 总结与展望

        在总结中,可以先用一段话简要回顾背景中提出的需求和目标,为此你采用什么方法给出了什么主要结果。接着重点介绍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从中提炼出几个要点,最后指出这些贡献如何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和使用价值。

        如1.1.1节所介绍的,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要点的表述方式也有差别。要点是让读者记住的东西,数目多了就记不住(Miller, 1956)。

        1)学士论文的要点要求。一般情况下,学士论文并不要求有创新,不要求带来新的知识,因此可以以“主要工作如下”或相似短语启动要点介绍,要点可以是:①完成了什么关键性工作,用一两句话简述所完成的工作;②得到了什么重要结果,结果有什么意义或价值;③设计开发了什么。同一个条目可以有0到4条,总数可控制在2~4条之间。

        2)博士论文的要点要求。一般情况下,博士论文要求有创新,要求带来新的知识,因此可以以“主要创新性工作”或相似短语启动要点介绍,要点可以是:①方法有什么创新,以及这个创新有什么使用价值,起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作用;②得到了什么与众不同的重要结果,如发现了什么现象,得到了什么规律、建立了什么原理、提出了什么假设,再简述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③是否带来了其他形式的新知识(见附录D.5)。同一个条目可以有0到4条,总数应控制在3~5条之间,哪些最重要就列举哪一些,哪怕都是重要结果。

        3)硕士论文的要点要求。硕士论文介于学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之间,一般情况下要求有贡献,可以以“论文完成的工作与主要贡献如下”或相似短语启动要点介绍。要点条目可以有3~4条。

        在展望部分,汇总你的结果和结论有什么局限或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需要开展哪些工作来完善或补充没有完成的工作,进一步指出基于你的工作可以开展哪些新的工作,这些新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为了开展新的工作还需要什么新的方法等。

        论文的摘要也是对论文的总结,那么论文最后的总结与论文的摘要有什么区别呢?

        摘要是全文的简介,让读者知道你做了什么,而总结用于让读完全文的读者记住一些东西。摘要是可以独立阅读的文本,应本着吸引更多读者的目的,因此尽量避免难以理解的术语,做到通俗易懂。总结是给专家看的,能看得懂全文就能看得懂总结。总结需要包含比摘要更多的内容,允许对参考文献、图形、数学表达式和表格的引用,可以出现数学符号、公式与缩写语,因为总结与展望不需要独立出现在检索系统之中。


2.4.2 如何书写致谢

        致谢网站T提供了一些致谢样板,一些写作网站还提供了致谢的一些标准语句和结构要求。这里介绍致谢中的一些问题,并介绍如何书写独一无二的致谢。

1.致谢中常见的问题

        1)态度抄袭。将学长的致谢拷到自己的学位论文之中,仅替换姓名来当作自己的致谢。这属于严重的态度级别的抄袭。

        2)措辞不恰当。人们大概不会计较致谢的文采和语法,但一些措辞需要注意。例如,博士生强调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工作,因此使用“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会让人觉得工作不太独立。

        3)在致谢中对导师进行学术水平和人格评价。这是国内学位论文致谢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既然是致谢,就不能有评价。这不是写评语的地方。

        4)过度致谢。存在致谢内容与自己学位论文工作完全无关的现象,存在致谢语气过于高调的现象。只有朴实无华的致谢语气才能让大多数被致谢对象接受。

        5)存在致谢泄露被致谢对象隐私的情况。致谢对象都有自己的隐私,因此,写完致谢后,最好交给导师修改,以便指出是否有不必要的隐私泄露。

        6)存在致谢遗漏现象。一般不会遗忘致谢导师以及一些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但是,大多数论文的最终版没有致谢那些给自己提供过有效建议的开题报告委员会成员、预答辩成员以及论文评阅人。正常情况下,论文的资助机构也需要致谢。

        7)存在致谢内容形式雷同现象。虽然没有采用拷贝学长的致谢并替换姓名的方式,但致谢内容与其他人的致谢形式雷同。这源于没有掌握书写独一无二致谢的思路。

2.如何写出独一无二的致谢

        只有写出独一无二的致谢,才能让人感觉到致谢是发自内心。一篇学位论文工作来自于导师、学长和科研辅助人员多方面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因此可以写出独一无二的致谢。那么,如何写出独一无二的致谢呢?

        导师提供的机遇是首要的感谢内容。因此,可以列举是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导师是什么时候以及以什么方式给了自己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机会。

        导师在关键问题上的指导也是重要的致谢内容。通过一到两个重要的例子说明导师如何在关键时刻提供指导。举例时可给出大致时间、描述遇到了什么困难、介绍导师是如何提供指导的以及描述因此有什么收获。

        许多学生可能在学位论文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对困难进行简要描述,指出什么人以什么方式给自己克服困难提供了什么帮助,对自己有什么作用。

        有了以上独一无二的事件,还需要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样你的致谢就独一无二了。

        图2-1给出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致谢的样例,供参考。


2.4.3 参考文献

        论文最后的结构是参考文献列表。参考文献的排列格式与数目需要满足一些要求。这里简要介绍这些要求。参考文献的分类、列表的详细信息以及在正文中的引用方式,将在附录B中介绍。

        学位论文允许的参考文献列表有两种格式: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但同一篇论文只能选择一种格式。

1.顺序编码制

        如图2-2所示,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各文献按正文(首次)引用文献的前后顺序排序。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需要按顺序给出各论文的编号,编号放在括号之中。在正文中按编号引用,编号也放入中括号中,并且以上标的形式出现。例如,针对图2-2所示的前两篇文献,正文引用可以是“首次研究荷叶的超疏水性质是[1,2]”。针对第六篇,引用方式可以是,“Gao和Jiang发现水黾的腿上布满刚毛,这种刚毛具有超疏水性[6]”。

2.著者-出版年制

        如图2-3所示,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按作者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序,作者相同时按出版年排序。在正文引用时,引用作者姓名和出版年,其中出版年放在括号中。例如,针对图2-3所示的第一篇文献,引用方式可以是“傅德薰等人(2010)开展了可压缩湍流直接数值模拟工作”,或者“人们在2010年开展了可压缩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工作(傅德薰等,2010)”。“优先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序,接着是名,第一作者姓名相同时按第二作者,如此类推。作者相同时,按出版年排序。如果两篇文章的作者与出版年完全相同,那么在出版年的右侧添加小写a、b、c等以示区分。”

        如果采用著者出版年制,那么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先按文种排序(先排中文文献,接着排日文、西文、俄文和其他文种),接着按著者出版年排序。

        西斯金(Siskin, n.d.)指出,依据论文的参考文献列表,可以看出论文代表的研究水平,因此参考文献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为此,西斯金给出了一些指导性原则来帮助提供足够深入和完善的参考资料列表,从而使你最终的论文成果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1)西斯金第一原则——展示丰富的前期研究知识。论文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研究动态,旨在总结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前期工作。这份先前的学术研究是你论文参考资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体现了你在发展你自己的原创研究问题时以什么样的工作为基础。


        2)西斯金第二原则——显示来源的深度和范围。你的论文参考资料也应该反映广泛的来源。例如,你应该确保你不是只从一个期刊或一个学者的出版物中提取资料,因为这可能会使你的工作有偏见或破坏你的结论。

        3)西斯金第三原则——评估来源的可靠性。你的资料来源也应该被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例如,除非来自声誉良好的期刊网站或学术数据库,否则网络资源应该被忽略,带有明显偏见的文章也应该被忽略。你也应该只引用原始资料,也就是直接取自原始文献的资料,而不是引用二手文献,因为二手文献有可能改变或曲解原始作者的意思。

        4)西斯金第四原则——参考文献格式的一致性。对于学位论文,要么采用顺序编码制,要么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5)西斯金第五原则——其他注意事项。查阅你所在领域以前发表的论文的引文可能会有所帮助,因为它既能让你了解所包含的参考文献的范围,又能让你接触到以前可能没有考虑过的新资料。这些挖掘出来的资源既可以扩大你自己的参考列表,也有助于增加你的学识深度。

        那么,是不是参考文献数目越多就越好呢?也不是。按博士喜剧网站(phdcom-ics.com)提供的博斯科维奇(Boscovich)的建议,可以依据学术质量来考虑参考文献的数目。如图2-4所示,一般情况下,参考文献数目太少的话,读者会认为你在编造一些内容(making things up),参考文献太多的话,读者会认为你原创工作不够。因此,参考文献数目应不多不少。然而,到底多少好呢?

        作为参考,附录A.1给出了国内某院系学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统计数据。一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的平均值分别为30篇、61篇和160篇。

  • 4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