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模型与组织设计思考

本文探讨如何通过合作模型解决大型组织中的协作问题。介绍了合作模型的四个促进机制:重复、声誉、局部聚类和群体选择,并结合组织设计提出实践建议,如固定重点业务领域的人员配置、建立声誉系统、从小范围试点开始推广合作以及划分小型管理单元以增加内部竞争,以促进合作和组织发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0d1c06cd4edb156257c404a177e748ae.gif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导语

在大型组织里,作为咨询从业者,常常遇到客户询问各种协作不畅能否通过组织结构变化解决的疑问,有部门墙难打破的,有团队内部忙闲不均的,有绩效激励机制引发的利益冲突等各种场景,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模型思维的角度,引入合作模型,试图给组织设计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本文将分三个板块,先从理论层面介绍合作模型,再联系实际聊聊组织设计思考,最后从合作模型的四种促进合作机制给到组织设计一些建议。

合作模型

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一般会有部分共识,比如常见的雇佣关系,组织通过个体的生产交付来支付相应经济报酬,但毕竟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不尽相同,比如组织想要成长,需要个体效率更大化,而人毕竟不是机器,有自己的意志与选择,群体与个体利益冲突,如何更好结合,我们结合合作模型,一起探索。

我们先从最小的群体:两个人的囚徒困境说起,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足,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非同守沉默。

2e43f287bd07712b29c0532a69a740ca.png

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冲突时,理性决策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个体利益超越群体利益。

所以合作到底如何产生?合作要求合作者采取不完全符合自身利益的行动,而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会经常观察到合作现象。但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却看到合作出现在无数领域中,而且达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当然我们同时也常常看到了合作失败的情况。在合作模型中提到,促成合作的机制有四种:重复、声誉、局部聚类和群体选择,接下来让我们来逐一介绍。

  • 16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