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分析、监控机制与财务困境
阿齐图尔·瓦兹纳·加扎利
*ab
, 努尔·艾玛·沙菲
b
, 祖拉伊达·莫哈末·沙努西
b
a
伦敦金斯顿大学与会计研究所,马来西亚工艺大学
b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会计研究所
抽象
本研究旨在分析机会主义行为(自由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监控机制(杠杆)和压力行为(财务困境)对盈余管理的关系。确实有几个
因素可以激励经理人管理收益。在这项研究中,假设管理层倾向于管理收益,以避免报告损失或避免报告收益出现任何下降。这项对 2010年至
2012
年马来西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且利润较高时,公司的经理会从事盈余管理。这项研究的 结果将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解释,从而为监管机构收紧规则和监管提供相关意见,以提高公众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信心。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free cash flow and profitability),
monitoring mechanism (leverage) and pressure behaviors (financial distress) towar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re are indeed several factors that could motivate the managers to manage earnings. In this study, it is assumed that the management incline to manage earnings in order to avoid reporting losses or to avoid showing any decreases in the reported earnings. This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a sample of Malaysian public listed companies from year 2010 to 2012 shows that managers of the companies would engage in earnings management when the company is financially healthy and when the profit of the company is high.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 valuable explan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thus, would give relevant views to regulators in
tightening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关键词: 盈余管理,
;
机会主义行为
;
杠杆,财务困境
;
监测机制
1.
介绍
报告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将公司的年度财务信息传递给
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都以可靠和及时的方式。该报告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会计收益,用于帮助用户制定公司政策。融资等
重大决策,
debt covenants, executive remuneration
债务契约,即高管薪酬,是根据年度报告中报告的可用信息制定的。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他们基本上可以根据报告中获 得的信息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从田园诗的角度来看,报告的收益应该反映公司的基本经营经济性,并简化公司内部的
有效资源分配。尽管如此,鉴于经理在报告和收集公司特定信息方面比外部信息使用者具有控制优势,经理有机会以最适 合公司或自己的方式展示公司的收益。这个话题通常被称为盈余管理(EM
),对学术界和从业者非常感兴趣(
Hatam et
al.
,
2013
)。
盈余管理发生在
“
经理在财务报告和构建交易中使用判断力时
”
更改财务报告,以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基本经济表现
公司或影响取决于报告会计数字的合同结果
“
(
Healy & Wahlen
,
1999
)
.
经理人可以使用收益信息向股东和债务持有人传达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公司业绩的优质和有用的信息。如果是这
样的话,那么盈余管理可能不会对股东和公众造成伤害。然而,世通和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改变了盈余管理的前景,转
向了机会主义的观点。关于这种观点,经理人管理收益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不是为了股东的利益
(
Watts&Zimmerman
,
1986;Subramanyam
,
1996
年
;Holthausen
,
1990
年
;Healy & Palepu
,
1993
年
;Guay
等人,
1996
年
;Demski
,
1998
年
;Arya
等人,
2003
年
;Hao
,
2010 & Jiraporn et al
,
2008
)。
与欺诈不同,盈余管理包括选择符合公认会计原则(
GAAP
)的会计和估计。这意味着实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将在公认的
会计程序范围内管理其收益(
Rahman &Ali
,
2006
)。但是,某些监控机制可以防止经理夸大收益。监测假说承认外部
监测(如债权人监测)对盈余管理做法的影响。在持续的监测下,管理层的夸大收益可能会被发现,因此不太可能影响
股价(
Shih & Yueh
,
2002
)。
与此同时,金融困境的压力也会对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可能会遭受重大财务损失。如果公司陷入财
务困境,经理们会预料到他们的奖金会被削减,有可能被取代,并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声誉中遭受损害
(
Liberty&Zimmerman
,
1986;Gilson
,
1989
年)。因此,对于保守的管理层来说,管理者会抓住机会,通过选择不同的
会计方法来掩盖这种不断恶化的业绩,这些会计方法可以增加收入并掩盖损失(
Habib
,
Bhuiyan
和
Islam
,
2013
)。
Rosner
(
2003
)报告说,事后破产但事前没有出现的公司从事增加收入的收益操纵行为。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机会主义行为(自由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监控机制(杠杆)和压力行为(财务困境)对盈余管
理的关系。这项研究的结果将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解释,从而为监管机构收紧规则和监管提供相关意见,以
提高公众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信心。这项研究还有望为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以及负责更密切地观察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
监管机构提供有用的信息。
2.
文献综述与假设发展
2.1
盈余管理 从广义上讲,会计就是经济信息的计量和向财务信息使用者传达。根据信息使用者的类型,无论是债权人、
贷款人、监管机构还是广大公众,会计分为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内部会计用于公司内部的决策,例如项目和盈利能力评
估,而外部会计则用于协助利益相关者做出有关其与公司关系的决策。因此,外部会计应为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
客户、供应商和雇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他们各自就未来投资、税收、谁做生意以及与谁合作做出决策(
Watts &
Zimmerman
,
1986;Spohr
,
2005
年)。
192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准备和发布外部会计信息的责任在于公司的经理。
作为内部人士,管理人员运用他们对公司当前状况和业务环境的内部知识来准备信息,从而真实和公平地了解公司的财
务状况和业绩。为了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它需要既相关又可靠(
Spohr
,
2005
)。然而,鉴于管理人员与会计信息
的外部用户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利用其自由裁量权编制和报告会计信息以谋取自身利益的机
会。在编制和报告会计信息时使用自由裁量权就是我们所说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没有具体或明确的定义。先前的研究为盈余管理提供了许多定义,
Schipper
(
1989
)是最早给出盈余管理定义
的人之一。
Schipper
(
1989
)将其定义为:
“
有目的地干预外部财务报告过程,意图获得一些私人利益
”
。
Healy&Wahlen
(
1999
)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泛的定义。根据他们的定义: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人员在财务报告和交易结构中使用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基本经济
业绩,或影响取决于报告的会计数字的合同结果”。另一方面,
Leuz
,
Nanda
和
Wysocki
(
2003
)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内部
人员对公司报告的经济业绩的改变,以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者或影响合同结果。无论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何,它都同意管理
意图是盈余管理的先决条件
;
然而,这种意图是否应具有机会主义性质尚不完全清楚。一些关于盈余管理的介绍也使用这
个术语来表示管理自由裁量权,而不是机会主义的(例如
Dechow&Skinner
,
2000;
斯科特,
2003
年)。盈余管理可以是
合法的,也可以是非法的。不合法的盈余管理自然会导致财务报告的欺诈性,进而可能误导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这种欺诈性财务报告一旦被揭露,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厉惩罚,并可能导致公司清盘并像安然公司那样不复存在。
但是,在确定盈余管理是合法还是非法的情况下,最好参考公认会计原则(
GAAP
)。如果这些做法在
GAAP
范围内,
那么它将被归类为合法的盈余管理。然而,如果这些做法超出了
GAAP
的界限,将导致不合法的盈余管理(
Al Khabash
和
Al Thuneibat
,
2009
)。
Yaping
(
2005
)在他的研究中指出,盈余管理的运用需要管理层的判断来改变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管理者在会计中使
用自己的判断和自由裁量权的能力使他们有权选择任何允许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方法中的任何估计(
Dechow&Skinner
,
2000
)。管理收入的方法之一是使用权责发生制。虽然应计总额与盈余管理密切相关,但应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应计项
目总额都与盈余管理有关。在总应计费用中,它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所说的非全权应计,也称为正常应计,
基于管理层根据公司的经济业绩进行估计(
Abd. Rahman & Mohamed.
Ali
,
2006
年)。
同时,应计总额的另一部分是酌情权责发生制,即在会计原则的约束下由管理层管理的应计项目总额的一部分(
Amman
et al.
,
2006
)。因此,酌情权责发生制将用于确定盈余管理。
Becker
,
Defond
,
Jiambalvo & Subramanyam
(
1998
)
;
弗兰克尔,强生和纳尔逊(
2002
)
;Mohd.Saleh
,
Mohd.Iskandar & Hassan
(
2005
) 和
Abd.Rahman & Mohamed Ali
(
2006
) 是使用酌情权责发生制作为盈余管理代理的研究示例。除了使用权责发生制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各种已知技
术来管理收益。
Ratsula
(
2010
)认为,有四种管理收益的技术。第一种技术被称为洗澡。通过使用这种技术,管理层倾
向于报告更多的损失,以提高未来报告利润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组织压力大或重组的情况下。
第二,是收入最小化。利润高的公司更有可能采用这种技术,以避免政治压力和所得税反映,因为这种技术需要管理层
增加费用,以尽量减少报告的收入。第三种技术是收入最大化。这种技术
193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主要用于经理等个人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最后一种技术是收入平滑。该技术是有意采用的,目的是减少报告收
入的波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会拒绝描述报告的低收益
;
因此,他们将平滑收益作为管理收益的一种技术。这些
技术被选为管理收益的工具的可能性将取决于管理层的动机(
Ratsula
,
2010
)。
确实有许多因素可以激励经理人管理收益。
Duncan
(
2001
)指出,盈余管理发生在遇到超额利润时期或拒绝报告收入下
降的公司中。同时,
Aman
等人(
2006
)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债务契约、政治成本、内部融资和股权所有权是导致收
益操纵的因素。在这项研究中,假设管理层倾向于管理收益,以避免报告损失或避免报告收益出现任何下降。这是为了
装点门面,向市场和公众展示,表明公司能够在市场上竞争并保持良好的表现(
Shuto
,
2007
)。
2.2
机会主义行为
机会主义经理可能会管理会计数字以掩盖负面业绩,并将其报告为一家高绩效公司。在这项研究中,从自由现金流和公
司盈利能力的角度讨论了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高自由现金流可能会为经理人创造管理收益的机会,并造成代理问
题。最初,自由现金流是一种盈余现金流,可以很容易地用于为任何可以提供正净现值的项目提供资金(
Jensen
,
1986
)。如果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被错误地投资或以经理人忽视的方式支出以最大化股东的财富,就会发生代理问题
(
Jensen
,
1986
)。换句话说,经理可以选择投资于有利可图的投资或低回报的投资。如果基金经理选择投资于无利可
图的投资或低回报的投资,公司可能处于低增长状态。以前的文献规定,当盈余自由现金流很高时,经理将获得他们的
个人利益(
Ross
,
1973;Jensen & Meckling
,
1976
年
;Jensen
,
1986
年
;Gul
,
2001
年)。
通常,在有盈余自由流动的公司中发生的盈余管理可以与可自由支配的应计项目(
DAC
)相关联。
Bukit & Iskandar
(
2009
)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他们认为盈余自由现金流可能会激励经理人从事增加收入的管理,财务灵活性信号。換
句話說,自由現金流高、增長機會低的公司與代理問題有關,經理人傾向於利用收入增加來提高報告的收益
(
Gul&Tsui
,
1998;Chung
等人,
2005
年)。此外,
Stulz
(
1990
)指出,无赤字现金流是公司更有可能发行债务作为外
部资金的原因。通过拥有这种自由现金流,经理人有望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项目,而不是让它闲置。机构股东、贷款人、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其他方面采取有效和高效的监督和纪律处分行动,可能会限制那些拥有自由现金流和低增长机会
的公司经理投资于浪费性投资(
Gul
,
2001
年)。
大多数时候,经理们提供夸大报告的收益,以提高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并提高发行价格
(
Rahman&Abdullah
,
2005
)。除此之外,盈利能力下降的公司经理有动力平滑收益(
White
,
1970
)。此外,公司收入
的严重波动和盈利能力下降是其中之一
经理们为平滑公司收益而采取的激励措施(
Ashaari
、
Koh
、
Tan &
Wong
,
1994
年)。根据
Dennis
和
Michel
(
1996
)的说法,盈余管理有三个目标,即
是
;
降低政治成本,公司的财务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理的财富和福祉。因此,管理人员采用的盈余管理至少应满足
这些目标之一。
因此,基于上述论点,本研究提出:
H1
:机会主义行为(以自由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为代表)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着关系。
194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2.3
监测机制
监测机制可分为内部监测和外部监测。内部监督由公司内部的各方组成,如董事会和内部审计委员会,确保内部控制的有
效性,以减少管理层和盈余管理本身的机会主义行为。根据
Van de Poel & Vanstraelen
(
2007
)的说法,荷兰上市公司由
于充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而导致的异常应计项目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外部监督是来自公司外部的监督机制的一部分,例
如贷款人的监督和机构监督。
杠杆是指用于为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运营提供资金的债务金额,而不是
公平。杠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机制,以避免过度盈余管理的做法,最终会损害公司。根据
Andrade
和
Kaplan
(
1998
)的说法,高杠杆公司将面临更高的财务风险,例如财务困境,债务违约和破产风险。此外,
Jensen
(
1991
)认
为,新规制的建立和经济衰退危机可能会对高杠杆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些高杠杆公司的情况恶化了。如果债务价
值超过债务最佳价值,公司可能会考虑拥有高杠杆(
Shubita&Alsawalhah
,
2012
)。因此,债务比率越高,风险越大,因
此利率就越高(
Shubita&Alsawalhah
,
2012
)。
管理层利用公司资产谋取个人利益和利用公司资产的能力
可能受到外部贷款人存在的限制(
Bilimoria
,
1997
年)。由于他们担心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贷方将确保管理层充分利
用有利可图的投资中可用的现金。换句话说,监督活动将由贷方进行,以确保公司实现债务偿还。贷款人最终将监督管
理层的行动,因为这是决定还款的主要因素(
Leng 2008
)。先前的研究发现,支付给高杠杆公司首席执行官 (
CEO
)
的长期薪酬较少。这意味着,如果存在贷方的监控,管理层就没有空间征用公司的现金流。根据
Cable
(
1985
)和
Nibler
(
1995
)的说法,贷方的监控有助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而
Chirinko
和
Elson
(
1996
)发现贷方的监控与公司收益之
间存在微不足道的关系。
先前的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与非违约公司相比,违约公司更愿意进行更多的会计变更。同样,
Sweeney
(
1994
)进行
的研究
;Dichev & Skinner
(
2002
)和
Beatty&Weber
(
2003
)报告说,经理们做出会计选择是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通
过应用增加收入的动机。
Christie
(
1990
)支持这一点,因为杠杆是选择会计方法的解释力之一。另一方面,如果高杠杆
公司希望获得新贷款,贷方将要求并审查几项措施,这将给经理管理收益带来很大压力(
Zagers-mamedova
,
2009
)。
由于管理层被允许选择任何允许的会计方法和估计,经理将利用这个机会来管理收益,因为会计实务的操纵很难衡量
(
Dechow&Skinner
,
2000
)。
对于杠杆是否会影响管理人行使盈余管理的潜力,众说纷纭。
Aman
等人(
2006
年)的一项研究认为,杠杆对
1997
年经
济危机后的盈润管理没有影响。这是因为马来西亚的企业部门严重依赖商业银行融资来获得外部资金。因此,公司面临
的财务困难可能会促使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善其绩效。相比之下,一些文献声称,债务可能会阻碍或限制盈出管
理作为监测机制。有债务,将约束管理层偿还债务,以避免债务契约违约和被贷方起诉(
Stulz
,
1990
)。同样,
Balsam
,
Bartov
,
& Marquardt
(
2002
) 和
Siregar & Utama
(
2008
) 的一项研究声称,贷款人可以更多地获得相关和
及时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发现不道德的经理人所做的盈余管理。
因此,基于上述论点,本研究提出了第二个假设:
H2
:监控机制(以杠杆为代表)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
195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2.4
财务困境
一般而言,陷入困境的公司是指在不久的将来,公司将无法履行其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会破产或重组
(
Ignatov
,
2006
)。
Md. Zeni & Ameer
(
2010
) 将财务困境公司定义为一个术语,用于指定与公司债权人的协议或合
同未按预期或处于困难阶段的情况。同时,
Hu & Ansell
(
2005
)在他们的文章中将不良企业定义为负债率大于
1
(
>1
)
或利息覆盖率(基于现金流)小于
1
(
<1
)的企业。第一个定义是基于股票破产,这意味着其负债高于其总资产。因
此,第二个定义是基于基于流量的破产,即其经营现金流低于其最低条件。对于这两种情况,如果情况变得严重,可能
会导致破产。
财务困境是任何组织都会应对的非常复杂和复杂的情况。衡量财务困境的复杂性往往会导致识别问题,即个人因素是否
是财务困境的触发因素或某种程度上的后果(
Outecheva
,
2007
)。财务困境的差异源于财务困难来源的多样性。金融理
论指出,这些困难可能是由外源性或内生性风险因素引起的。通常,内生风险因素是指公司内部的问题。因此,风险只
影响同一业务线内的特定公司或少数公司。另一方面,外生风险因素更为普遍,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影响市场中的所有公
司。通常,确定财务困境的根源归因于扩展的实证研究。
Karels
和
Plakash
(
1987
)将财务困境的所有潜在原因分为两
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管理不善可归入内部危险因素。管理不善的可能形式是不需要改变、沟通不充分、
过度扩张、无意中不当处理项目或欺诈可以归入内部因素。同时,外部因素与管理技能无关。它可以分为监管发展效率
低下、劳动力市场动荡或自然灾害。
大多数不健康的公司都因为经济衰退而陷入困境,这是金融危机的常见后果(
John & John
,
1992
)。另一方面,尽管经
济衰退,但由于外国竞争加剧以及由内部财务困境(即所谓的)造成的,某些公司正在恶化
“创造性会计”或会计技术的变化。
Asquith
,
Gertner & Scharfstein
(
1994
)提出了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三个原因。他
们强调,企业特定业绩不佳是财务困境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行业表现不佳,最后,他们指出高杠杆率是财务困难的其
他原因。
Andrade
和
Kaplan
(
1998
)报告了与
Asquith
等人(
1994
)类似的结果,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还发现高杠杆交
易是财务困境的常见原因。高杠杆是公司缺乏现金的主要原因,因为需要现金来支付因高杠杆而必须支付的费用。此
外,
Opler&Titman
(
1992
)表明,高杠杆公司的财务困境在行业低迷中埋下了种子,这些公司更有可能有动力从事套期
保值活动。
增加收入或减少收入的可自由支配应计项目的选择取决于财务困境的严格程度(
Jaggi&Lee
,
2002
)。如果预计财务困境
是暂时的,那么公司管理层采用增加收入的可自由支配应计项目的可能性就会更高,反之亦然。与破产的公司一样,这
些公司的管理层将更倾向于使用收入递减的盈余管理来管理其报告的收益,因为在违规行为发生前几年,公司已经向上
管理其收益,因此已经用尽了向上盈余管理的手段。因此,他们被迫求助于收入减少的盈余管理。鉴于关于企业困境与
盈余管理策略之间关联的尚无定论,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假设:
H3
: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196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马来西亚交易所
2010
年至
2012
年期间的上市公司。
2010
年的研究样本包括在马来西亚交易所主板上市的
七个工业部门。与研究相关的所有数据均使用
Thomson DataStream
下载。较早的样本包括
1,498
个公司年。剔除
216
个有
缺失值的公司年份数据后,最终可用样本为
1,166
个,正态性检验后进一步剔除
116
个公司年份。
该研究应用了
Kothari
的
2005
年模型来衡量盈余管理。这个的用途
测量与许多盈余管理研究一致,例如
Abdul Rahman
和
Wan Abdullah
(
2005
)
;Antle
(
2006
年)
;Carramanis & Lenox
(
2008
),
Mohd.
阿里,莫哈末。
Salleh & Hassan
(
2008
),
Ahmad-Zaluki et al.
,
2011
和
Jouber & Fakhfakh
,
2012.
全权应计或异常应计被广泛使用,因为它能够以常识和普遍的方式捕捉会计信息的质量(
Choi
,
Kim
,
Kim
和
Zhang
,
2010
)。这与
Prawit
,
Smith&Wood
(
2009
)的研究一致
;Sun
,
Salama
,
Hussainey
和
Habbash
(
2010
)和
Choi
等人
(
2010
)。
基本上,有许多技术可以衡量公司的财务状况,例如
Rosner
(
2003
)提到的
;McKewon
等人(
1991
),
Hopwood
等人
(
1994
)和
Mutchler
等人(
1997
)。紧随
Altman Z-Score
,这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的最流行方法,它已被多项研究用于衡
量财务困境(
Maina&Sakwa
,
2012
)。在
Demirkan&Platt
(
2009
)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将使用
z
分数衡量的公司的财务状
况分为三类。
z
分数低于
1.81
的公司将被归类为财务困境公司,而其他公司的分数高于
2.67
时可能会被归类为财务健
康,而当其分数介于财务健康和财务破坏范围之间时,可能会被归类为灰色地带。
另一方面,该研究使用自由现金流和利润作为机会主义行为的代表。自由现金流的计算遵循
Lehn&Poulsen
(
1989
)提出
的方法。先前的研究证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经营现金流和资产回报率(
ROA
)密切相关。此外,本研究中使用的
ROA
来自当年的研究。因此,报告良好的
ROA
可能是经理管理收益和显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动力(
Demirkan&Platt
,
2009
)。根据
Rahman&Ali
(
2006
)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使用
ROA
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方法是营业收入或息税前
利润(
EBIT
)除以总资产。
至于监控机制的衡量,该研究使用杠杆作为债务比率(总债务
/
总资产)的代表,这是继
Kim&Yoon
(
2008
)所做的研究
之后。在盈余管理实践方面,客户的规模和流动性对酌情权责发生制有重大影响(见
Becker et al.
(
1998
)
;Francis
,
LaFond
,
Olsson & Schipper
(
2005
)
;
戴维森,古德温和肯特(
2005
)
;Srinidhi & Gul
(
2007
)
;
和
Sukeecheep
等人
(
2013
)。因此,公司的规模和流动性被用作研究中的控制变量。
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来比较变量之间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此外,为了检验假设,该研究使用了回归分析。回
归模型如下:
DACC іt= β
ι
+ β
Ο (
FIN_DISTRESS
)
it + β
ι (
FCF
)
it + β
Υ (
LEV
)
it + β4
(
PROFIT
)
it + β5
(
SIZE
)
it + β6
(流动性)
it + ε it
哪里
;
DACC
全权发生制(盈余管理)
FIN_DISTRESS
财务困境 (
Z-Score
)
FCF
自由现金流(按总资产划分的自由现金流规模)
LEV
杠杆率(债务
比率) 利润 盈利能力 规模 总资产的对数转换 (
LOG_TA
) 流动性 流动
性
197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4.
分析与讨论
表
1
显示了本研究中使用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描述性分析从统计学上解释了研究中使用的变
量。该表报告了本研究中每个变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值。实证结果表明,盈余管理报告的范围为
0.000
至
0.160
。同时,盈余管理的平均值为
0.033
。与
Abdul Rahman
和
Mohd
的研究相比,这个数值略高。
Ali
(
2006
) 报告盈
余管理的平均值为
0.0132
,但低于
Mohd
的研究。
Yusof
(
2010
)报告的盈余管理平均值为
0.165
。这提供了证据,证明
马来西亚的上市公司平均参与盈余管理。
财务困境的平均值为
0.734
,低于公司被归类为健康的
1.8
(
Demirkan&Platt
,
2009
)。结果表明,样本中
73.4%
的公司可
以被归类为灰色地带或不良资产。
表
1.
描述性统计量
对于假设检验,使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汇总如表
2
所示。
表
2.
多元线性回归 (
2010-2012
)
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
系数
t
Sig.
宽容
VIF
B
标准错误
Beta
(常量)
0.083
0.009
9.065
0.000
FIN_DISTRESS
-0.007
0.002
-0.100
-3.238
0.001*
0.869
1.151
FCF
-0.022
0.022
-0.041
-0.996
0.320
0.488
2.050
杠杆作用
0.032
0.007
0.171
4.550
0.000*
0.583
1.714
利润
0.040
0.018
0.097
2.205
0.028*
0.427
2.340
SIZE
-0.010
0.002
-0.196
-6.166
0.000*
0.820
1.220
流动性
0.005
0.005
0.040
1.034
0.301
0.554
1.804
R
广场
0.044
调整后的
R
方
0.039
F
变化
0.000
a.
因变量:
EM
b.
预测变量:(常数)、流动性、
FIN_DISTRESS
、规模、
FCF
、杠杆、利润
198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R
方块指定因变量中变异性的百分比,该百分比由自变量解释。它表示在因变量中吸引或解释的自变量的百分比。在这
项研究中,
FIN_DISTRESS
、
FCF
、杠杆、利润、规模和
LIQUIDUTY
解释了盈余管理方差的
4.4%
。此外,该结果还提供
了证据,证明本研究中的模型是明确指定的。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低
R2
是这种类型的权责发生制回归的典型特征
(
Xie
,
Davidson
和
DaDalt
,
2003;Geiger & North
,
2006
年
;Davidson
等人,
2007
年
;Meek
,
Rao & Skousen
,
2007;Jenkins & Velury
,
2008
年)。
表中的经验结果还表明了假设
1
(
H1
)、假设
2
(
H2
) 和假设
3
(
H3
) 是支持还是被拒绝。这项研究假设,如果机
会主义行为(
FCF
和
PROFIT
)存在,那么盈余管理也将存在(
H1
)。根据表中的结果,
H1
得到部分支持,因为只有利
润显示出显著的关系(
p=0.028
,
p<0.05
),而自由现金流则显示其他关系(
p=0.320
,
p>0.05
)。利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如果公司目前的利润很高,经理们将倾向于管理他们报告的收益,只是为了从积极的报告收益中受益。同时,自
由现金流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现金流量较低时,为了公司的生存和持续经营,经理人将采用盈余管理
(
Bukit & Iskandar
,
2009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正试图向公众传达他们能够履行义务,并且公司没有亏损。报告损失
的不利影响将促使管理人员利用其权力操纵报告的收益,这反过来又可能误导报告收入的使用者。
另一方面,根据结果,也支持
H2
(
p=0.000
,
p<0.005
)。
H2
假设监测机制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关系。以杠杆作用为代
表的监测机制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预期结果不一致,预期结果预期监测机制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一般
而言,当外部各方的监督机制收紧时,管理人员就不太可能采用盈余管理(
Majumdar
和
Nagarajan
,
1997
年
;Bushee
,
1998
年
;Rajgopal
和
Venkatachalam
,
1998
年
;El-Gazzar
,
1998
年
;Ling
等人,
2007
)。
同时,支持
H3
,因为结果显示
p=0
的有效值。
001
,
p<0.05
表示财务困境,这是压力行为的代理。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
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公司没有陷入困境时,公司的经理会实行盈余管理,而如果公司处于困境,则会采取其他措
施。这项研究与
Demirkan&Platt
(
2009
)的研究一致。
Demirkan & Platt
(
2009
)解释说,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进行盈余管
理的主要原因仅仅是他们在陷入困境之前已经用尽了操纵和管理收益的手段,也许他们没有从这种操纵中感知到好处。
另一方面,大多数马来西亚大公司通过
Danaharta
和
Danamodal
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即使在困难时期,公司也有其他选
择,而不是屈服于报告报表中的收益管理(
Aman et al.
,
2006
)。通过
Danaharta
和
Danamodal
,它创造了基于信贷的商
业环境,严重依赖银行为公司财务需求提供资金,特别是在公司生存的困难时期(
Aman&Desa
,
1998
)。因此,这可能
是马来西亚金融体系的一个特殊特征,与美国或新西兰等其他国家的环境不同。
5.
结论
这项实证研究是通过使用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样本在以下时间跨度内完成的
2010
年至
2012
年。检验所有假设的回归分析仅对
1166
家公司的最终样本进行了
清理缺失数据后的年份观测值,排除金融机构公司,并在正态性检验后删除异常值。两个假设得到支持(
H2
和
H3
),一
个被拒绝(
H1
)。换句话说,当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且公司利润较高时,公司的经理会进行盈余管理。
采用收益操纵掩盖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并降低了
报告收入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给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带来了问题,因为向投资者提供的有偏见的信息会对他们的
决策过程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金融市场的平稳运作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担忧促使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制定和制定法律
法规,以确保
199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报告信息,以保护依赖报告信息做出经济决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这项研究有几个局限性。首先,该研究仅使用一种权责发生制模型(
Kothari
,
2005
),从而降低了研究的稳健性。
Jaggi
& Lee
(
2002
)认为,使用不同的权责发生制模型将减少计算自由权责发生制的错误。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
收集其他权责发生制模型所需的所有数据。其次,本研究使用了三年期间的样本,最终
对
1166
家公司的年度观察进行抽样,与其他研究相比,该观察被认为太短。在
此外,由于数据的限制,本研究仅关注一般样本公司(金融机构除外)。该研究并不关注特定行业或特定公司规模。如果
研究使用特定行业或特定公司规模的样本,结果可能会提供不同的发现。所用变量的大小和构成可能因行业和公司规模而
异。因此,这将为所研究的变量提供更广泛和确凿的发现。
确认
作者要感谢马来西亚教育部会计研究所和玛拉工艺大学资助和促进这一研究项目。
引用
阿卜杜勒·拉赫曼,
R.
阿里,
FHM 2006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文化和盈余管理:马来西亚证据。管理审计杂志,
21
(
7
),
783-804.
阿卜杜勒·拉赫曼,
R.
万·阿卜杜拉,
WR 2005
。马来西亚的新问题难题:绩效和盈余管理。国家会计研究杂志,
3
,
91-110.
艾哈迈德
-
扎卢基,
N.A.
,
K.
坎贝尔。
A.
良好护理。
2011.
马来西亚
IPO
的盈余管理:东亚危机、所有权控制和
IPO
后业绩。国际期刊会计,
46,111-137
。
Al-Khabash
,
A. Al-Thuneibat
,
A. 2009.
从外部和内部
审计师的角度看盈余管理做法:来自约旦的证据。管理审计杂志,
24
(
1
),
58-80
。阿曼,
A.
德萨,
S.Z.M. 1998
。马来西亚商业体系的发展是由于一种特
殊独特的社会制度。
Isu Pengurusan Perniagaan
, (
4
),
41 64 Aman
,
A.
,
Iskandar
,
T.M
,
Pourjalali
,
H. Teruya
,
J. 2006.
马来西亚的盈余管理:关于
会计选择影响的研究。
马来西亚会计评论,
5
(
1
),
185-209
。
安德拉德,
G.
卡普兰,
S.N. 1998
。金融(而非经济)困境的代价有多大?来自陷入困境的高杠杆交易的证据。金融杂志,
53,1443-1493
。
Antle
,
R.
,
Gordon E.
,
Narayanamoorthy
,
G.
,
Zhou
,
L.
,
2006.
审计费用、非审计费用和应计异常的联合确定。定量财务与会计评论
.27 (3), 235-266.
Arya
,
A.
,
Glover
,
J. Sunder
,
S. 2003.
非管理收益对股东来说总是更好吗?会计视野,
111-116
。
Ashari
,
N.
,
Koh
,
HC
,
Tan
,
SL Wong
,
WH
1994.
影响新加坡上市公司收入平滑的因素。会计与商业研究,
291-301
。阿斯奎斯,
p.
,格特纳,
R.
沙夫斯坦,
D.1994
。金融困境剖析:垃圾债券发行人
的解释。在:经济学季刊,
109,625-658
。
Balsam
,
S.
,
Bartov
,
E. Marquardt
,
C. 2002.
权责发生制管理、投资者成熟度和股权估值:来自
10-Q
文件的证据。
会计研究杂志,
40
(
4
),
987−1012
比蒂,
AJ
韦伯。
2003.
债务合同对自愿会计方法变化的影响
.
《会计评论》,
78
(
1
),
119-142 Becker
,
C.L.
,
Defond
,
M.L.
,
Jiambalvo
,
J.
Subramanyam
,
K.R. 1998.
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当代会计研究,
15
(
1
),
1-24.
比利莫里亚,戴安娜。
1997.
公司控制的观点:对
CEO
薪酬的影
响。人际关系。
50 (7).
俄亥俄州塔维斯托克研究所。武吉,
RB Mohd Iskandar
,
T.
(
2009
年)。盈余自由现金流、盈余管理和审计委员会。会计评论
Bushee
,
B.J.
,
1998
年。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和盈余管理。国际经济与管理杂志,
3
(
1
),
204
–
223.
电缆,
J. 1985
。资本市场信息与工业绩效:西德银行的作用。经济杂志,
95
,
118-32.Caramanis
,
C.
,
Lennox
,
C. 2008.
审计工作和盈余管理。会计与经
济学杂志,
45
,
116-138 Chirinko
,
Robert S. J.A. Elston.1996.
德国的银行关系:实证结果和政策影响。工作文件。埃默里大学,
5
月,克里斯蒂,
A.A.
,
1990
年。检验统计量的汇总:对收缩和规模假设证据的评估。会计与经济杂志,
15-36 Choi
,
J.H.
,
J.B.V. Kim
,
C. Kim.
张彦
.2010.
审计师办公室规模、
审计质量和审计定价。审计:实践与理论杂志,
29,73-97
200
Aziatul Waznah Ghazali et al. /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8
(
2015
)
190 – 201
Chung
,
R.
,
Firth
,
M. Kim
,
JB 2005.
盈余管理、盈余自由现金流和外部监控,商业研究杂志,
58
(
6
),
766-776
。
戴维森,
R.
古德温,
SJ
肯特,
P.2005
。内部治理结构和盈余管理。会计与金融,
45
,
241-267.
Dechow
,
PM
斯金纳,
DJ 2000
。盈余管理:调和会计学者、从业人员和监管机构的观点。
会计视野,
14,235-250
。
Demirkan
,
S. Platt
,
H. 2009.
财务状况、公司治理质量以及经理使用酌情权责发生制的可能性。会计研究杂志,
22
(
2
),
93-117.
德姆斯基,
J. 1998
年。绩效度量操作。当代会计研究,
15
,
261-285.
丹尼斯,
CM
米歇尔。
1996.
决定, 决定,
CA
杂志,
129
(
7
),
38-42.
迪切夫,
I.D. D.J.
斯金纳。
2002.
关于债务契约假说的大样本证据
.
会计研究杂志,
40
(
4
),
1091-1123 Duncan
,
J. R. July 2001.
管理收益的二十种压力。
注册会计师杂志,
34-37
。
El-Gazzar
,
S.M. 1998
年。披露前信息和机构所有权:对收益公告期间市场重估的横断面研究。会计评论,
73,119-129
。弗朗西
斯,
J.
,
R.
拉方德,
P.
奥尔森。
K.
席珀。
2005.
权责发生制质量的市场定价
.
会计与经济杂志,
39
:
295-
327
Frankel
,
R.M.
,
Johnson
,
M & Nelson
,
K. 2002.
非审计服务的审计师费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会计评论》,第
71
-
105
页。
盖格,
M. North
,
D. 2006
年。聘请新的首席财务官会改变事情吗?对可自由支配权责发生制变化的调查。会计评论,
81
(
4
),
781-809
。
吉尔森,
S. 1989
年。管理层更替和财务困境。金融经济研究,
25
(
2
),
241-62.
Guay
,
WR
,
Kothari
,
S.P. Watts
,
R. 1996.
基于市场的全权发生制模型评估。会计研究杂志,
34
,
83-
105.
Gul
,
F.A. Tsui
,
J.S.L. 2001.
自由现金流、债务监控和审计定价:董事股权所有权作用的进一步证据。
审计,
20
(
2
),
71-84.
古尔,
F.A. 2001
年。自由现金流、债务监控和管理人的后进先出
/
先进先出政策选择。公司财务杂志,
13
,
475 – 492.
哈比卜,
A.
,布伊扬,
B.U.
伊斯兰教,
A.2013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财务困境、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的市场定价。管理金融,
39
(
2
),
155-180.Hao
,
Q. &Yao
,
L. 2010.
盈余管理的解释:机会主义还是信号?理论会计研究,
5
,
82-100.
希利,
PM
瓦伦,
JM 1999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及其对标准制定的启示
.
会计视野,
13,365-383
。
Healy
,
P.M. Palepu
,
K.G. 1993.
公司财务披露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会计视野》,第
7
期,第
1
-
11
页。
霍尔特豪森,
R.W. 1990
年。会计方法选择:机会主义行为、高效合同和信息视角。会计与经济杂志,
12
,
207-218.
霍普伍德,
W.
,麦基恩,
J.
穆奇勒,
J.1994
。在持续经营意见决策的背景下重新审查审计师与模型的准确性。当代会计研究,
10
(
2
),
409-31.
胡,
Y.C. Ansell
,
J. 2005.
开发财务困境预测模
型。爱丁堡大学管理学院和经济,
1-22 Ignatov
,
A. 2006.
不良资产企业估值(专著)
.
取自
http://www2.wiwi.huberlin.de///Distressed%20company%20valuation.pdf
。
Jaggi
,
B. Lee
,
P. 2002.
盈余管理对违反债务契约和债务重组的回应。会计、审计和
金融杂志,
295-324
。詹金斯,
D. Velury
,美国
2008
年。审计师任期会影响保守收益的报告吗?会计与公共政策杂志,
27
,
115-132 Jensen
,
M.
Meckling
,
W. 1976.
公司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金融经济研究,
3
(
4
),
305-360.
詹森。
M.C. 1986
年。自由现金流、企业融资和收购的代理成本。美国经济评论,
76,323-329
。
詹森。
M.C. 1991
年。公司控制和金融政治。应用公司金融杂志,
4
,
13-34.
Jiraporn
,
P.
,
Miller
,
GA
,
Yoon
,
S.
,
Kim
,
Y.S. 2008.
盈余管理是机会主义的还是有益的?代理视角。国际金融分析评论,
17,622-634
。约翰,
K.L
,
L.N
,约翰。
1992.
大公司为应对业绩下滑而自愿重组。金融杂志,
47
(
3
),
891-917.
朱伯,
H.H.
法赫法赫。
2012.
收益管理和董事会监督。国际比较管理审计杂志,
27,66-86
。卡雷尔斯,
G.
普拉卡什,
A. 1987
年。多元正态性与企业破产预
测。商业财务与会计杂志,
14
(
4
),
573-593.
Kim
,
H.J. Yoon
,
S.S. 2008.
公司治理对韩国盈余管理的影响。马来西亚会计评论,
7
(
1
)
Kothari
,
S. P.
,
Leone
,
A. J. Wasley
,
C. E. 2005.
业绩与酌
情权责发生制措施相匹配。会计与经济研究,
39
(
1
),
163-197.
莱恩,
K. Poulsen
,
A. 1989
年。私有化交易中的自由现金流和利益相关者收益。金融杂志,
44
(
3.
),
771-787.
冷,
CA 2007
。内部和外部监督措施对公司股息支付的影响:来自部分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证据。国际商业与管理杂志,
2
(
5
),
31
-
45.
Leuz
,
C.
,
Nanda
,
D. Wysocki
,
PD 2003.
盈余管理与投资者保护:国际比较。金融经济研究,
69
(
3
),
505-27.
自由,
S.
齐默尔曼,
J. 1986
年。工会合同谈判和会计选择。会计评论,
61
(
4
),
692-712
。
Maina
,
FG
,
MM Sakwa
。
2012.
了解内罗毕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的财务困境:使用
Z
分数多判别性财务分析模型的定量方法。
JKUAT
科学、技术和工业化会议论文集,第
48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