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Zookeeper概述
1.1 Zookeeper简介
- 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指由很多台计算机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一致对外,并且处理同一请求! 系统对内透明,对外不透明! 内部的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相互通信,例如使用RPC/REST 或者是WebService ! 客户端向一个分布式系统发送的一次请求到接受到响应, 有可能会经历多台计算机!
- Zookeeper是一个java编写的开源的分布式的,为分布式应用提供协调服务的存储中间件。
- Zookeeper从设计模式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基于观察者模式设计的分布式服务管理框架,它负责存储和管理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进程与模块都关心的数据(比如HDFS数据存储系统的url,hdfs://hadoop101:9000),然后接受观察者的注册,一旦这些数据的状态发生变化,Zookeeper就将负责通知已经在Zookeeper上注册的那些观察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实现集群中类似Master/Slave管理模式;
- Zookeeper采取观察者模式设计,可以运行客户端在读取数据时,设置一个观察者一旦观察的节点触发了指定的事件,服务端会通知客户端线程,客户端可以执行回调方法,执行对应的操作;
- Zookeeper=文件系统+通知机制
- Zookeeper:一个领导者(Leader),多个跟随者(Follower)组成的集群。
- 集群中只要有半数以上节点存活,Zookeeper集群就能正常服务,否则无法正常服务。Zookeeper集群节点数量一般为奇数。
1.2 Zookeeper特点
- 全局数据一致:每个Server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副本,Client无论连接到哪个Server,数据都是一致的。Zookeeper中的数据按照顺序分批入库,且最终一致!
- 数据更新原子性,一次数据更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 单一视图:Client无论连接到哪个Zookeeper节点,数据都是一致的。
- 可靠性:每次对Zookeeper的操作状态都会保存到服务端,每个server保存一份相同的数据副本。
- 更新请求顺序进行,来自同一个Client的更新请求按其发送顺序依次执行。
- 实时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Client能读到最新数据。
- Zookeeper:一个领导者(leader),多个跟随者(follower)组成的集群。
- Leader只有一个,在集群启动时,自动选举产生!Leader负责进行投票的发起和决议,更新系统状态;选举Leader时,只有数据和Leader保持同步的Follower有权参与竞选Leader!在竞选Leader时,serverid大的Server有优势!
- Follower用于接收客户请求并向客户端返回结果,在选举Leader过程中参与投票
- ZK在设计时,采用了paxos协议设计,这个协议要求,集群中只要有半数以上节点存活,Zookeeper集群就能正常服务。
1.3 Zookeeper数据结构
- ZooKeeper数据模型的结构与Unix文件系统很类似,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棵树,每个节点称做一个ZNode。
- 很显然zookeeper集群自身维护了一套数据结构。这个存储结构是一个树形结构,其上的每一个节点,我们称之为"znode",每一个znode默认能够存储1MB的数据,每个ZNode都可以通过其路径唯一标识。
- ZooKeeper是负责存储和管理系统中各个模块都关心的数据(核心的配置信息),这类数据不是特别大,所以1M完全够用。
1.4 Zookeeper应用场景
提供的服务包括:
- 统一命名服务、
- 统一配置管理(推+拉)、
- 统一集群管理、
- 分布式消息同步和协调机制
- 服务器节点动态上下线、
- 软负载均衡
- 集群管理
1.4.1 统一命名服务
在分布式环境下,经常需要对应用/服务进行统一命名,便于识别。例如:IP不容易记住,而域名容易记住。
1.4.2 统一配置管理(数据发布与订阅)
- 分布式环境下,配置文件同步非常常见。
- 一般要求一个集群中,所有节点的配置信息是一致的,比如 Kafka 集群。
- 对配置文件修改后,希望能够快速同步到各个节点上。
- 配置管理可交由ZooKeeper实现。集中式配置中心(推 + 拉)适用于配置信息多设备共享,会发生动态变化的配置信息。
- 可将配置信息写入ZooKeeper上的一个Znode。
- 应用启动时主动到Zookeeper上获取配置信息,并注册Watcher监听。
- 一旦配置管理员变更了Zookeeper配置节点的内容。
- Zookeeper推送变更通知到各个客户端服务器,触发Watcher回调函数process()。
- 应用根据逻辑,主动获取新的配置信息,更改自身逻辑。
1.4.3 统一集群管理
- 分布式环境中,实时掌握每个节点的状态是必要的。实时掌握每个节点后可根据节点实时状态做出一些调整。
- ZooKeeper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节点状态变化
- 可将服务器A节点(临时节点)信息写入ZooKeeper上的一个ZNode(比如ZNodeA)。
- 一旦服务器A宕机,该临时节点ZNodeA在Zookeeper上的信息就消失;
- 监听临时节点的ZNodeA可获取它的实时状态变化,从而可以监听整个集群的节点变化状态。
- 有多少机器在工作?
- 每台机器的运行状态收集
- 对集群中设备进行上下线操作
- 分布式任务的状态汇报
…
1.4.4 服务器动态上下线
客户端能实时洞察到服务器上下线的变化
1.4.5 软负载均衡
- 在Zookeeper中记录每台服务器的访问数,让访问数最少的服务器去处理最新的客户端请求
- Register负责域名的注册,服务启动后将域名信息通过Register注册到Zookeeper相对应的域名服务下。
- Dispatcher负责域名的解析。可以实现软负载均衡。
- Scanner通过定时监测服务状态,动态更新节点地址信息。
- Monitor负责收集服务信息与状态监控。
- Controller提供后台Console,提供配置管理功能。
二、Zookeeper安装
1、Zookeeper单机安装
1.1 安装前准备
- 安装Jdk
- 拷贝Zookeeper安装包到Linux系统下
- 解压到指定目录
[wyr@hadoop102 software]$ tar -zxvf zookeeper-3.4.10.tar.gz -C /opt/module/
1.2 配置修改
- 将/opt/module/zookeeper-3.4.10/conf这个路径下的zoo_sample.cfg修改为zoo.cfg;
[wyr@hadoop102 conf]$ mv zoo_sample.cfg zoo.cfg
- 打开zoo.cfg文件,修改dataDir路径:
修改内容:dataDir=/opt/module/zookeeper-3.4.10/datas[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vim zoo.cfg
- 在/opt/module/zookeeper-3.4.10/这个目录上创建datas文件夹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mkdir datas
1.3 配置Zookeeper环境变量
在/etc/profile系统环境变量中添加Zookeeper环境变量
JAVA_HOME=/opt/module/jdk1.8.0_121
HADOOP_HOME=/opt/module/hadoop-2.7.2
ZOOKEEPER_HOME=/opt/module/hadoop-2.7.2
PATH=$PATH:$JAVA_HOME/bin:$HADOOP_HOME/bin:$HADOOP_HOME/sbin:$ZOOKEEPER_HOME/bin
export PATH JAVA_HOME HADOOP_HOME ZOOKEEPER_HOME
1.4 操作Zookeeper
- 启动Zookeeper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art
- 查看进程是否启动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jps 4020 Jps 4001 QuorumPeerMain
- 查看状态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atus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Mode: standalone
- 启动客户端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bin/zkCli.sh
- 退出客户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quit
- 停止Zookeeper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op
2.1 Zookeeper分布式安装部署
2.1.1 集群规划
在hadoop101、hadoop102和hadoop103三个节点上部署Zookeeper。
2.1.2 解压安装
- 解压Zookeeper安装包到/opt/module/目录下
[wyr@hadoop102 soft]$ tar -zxvf zookeeper-3.4.10.tar.gz -C /opt/module/
2.1.3 配置服务器编号
- 在/opt/module/zookeeper-3.4.10/这个目录下创建datas目录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mkdir -p datas
- 在/opt/module/zookeeper-3.4.10/datas目录下创建一个myid的文件,添加myid文件,注意一定要在linux里面创建,在notepad++里面很可能乱码
[wyr@hadoop102 datas]$ touch myid
- 编辑myid文件,在文件中添加与server对应的编号:102
[wyr@hadoop102 datas]$ vi myid
102
2.1.4 配置zoo.cfg文件
- 重命名/opt/module/zookeeper-3.4.10/conf这个目录下的zoo_sample.cfg为zoo.cfg
[wyr@hadoop102 conf]$ mv zoo_sample.cfg zoo.cfg
- 打开zoo.cfg文件
[wyr@hadoop102 conf]$ vim zoo.cfg
- 修改数据存储路径配置
dataDir=/opt/module/zookeeper-3.4.10/datas
- 增加如下配置
配置参数解读#######################cluster########################## server.101=hadoop101:2888:3888 server.102=hadoop102:2888:3888 server.103=hadoop103:2888:3888
server.A=B:C:D。
- A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集群模式下配置一个文件myid,这个文件在datas目录下,这个文件里面有一个数据就是A的值,Zookeeper启动时读取此文件,拿到里面的数据与zoo.cfg里面的配置信息比较从而判断到底是哪个server。
- B是这个服务器的ip地址;
- C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
- D是万一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
2.1.5 分发zookeeper-3.4.10目录到hadoop101、hadoop103
分发配置好的/opt/module/zookeeper-3.4.10目录到其他机器上,并分别在hadoop101、hadoop103上修改myid文件中内容为101、103
[wyr@hadoop102 module]$ xsync.sh zookeeper-3.4.10/
2.1.6 配置Zookeeper环境变量
在hadoop102服务器的/etc/profile系统环境变量中添加Zookeeper环境变量
JAVA_HOME=/opt/module/jdk1.8.0_121
HADOOP_HOME=/opt/module/hadoop-2.7.2
ZOOKEEPER_HOME=/opt/module/hadoop-2.7.2
PATH=$PATH:$JAVA_HOME/bin:$HADOOP_HOME/bin:$HADOOP_HOME/sbin:$ZOOKEEPER_HOME/bin
export PATH JAVA_HOME HADOOP_HOME ZOOKEEPER_HOME
将hadoop102服务器的/etc/profile分发到hadoop101、hadoop103
2.1.7 集群操作
- 分别启动Zookeeper
[wyr@hadoop101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art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art [wyr@hadoop103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art
- 查看状态
[wyr@hadoop102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atus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Mode: follower [wyr@hadoop103 zookeeper-3.4.10]# bin/zkServer.sh status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Mode: leader [wyr@hadoop104 zookeeper-3.4.5]# bin/zkServer.sh status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Mode: follower
- 用脚本xcall.sh 群起
[wyr@hadoop102 ~]$ xcall.sh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zkServer.sh start 要执行的命令是/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zkServer.sh start ----------------------------hadoop101----------------------------------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Starting zookeeper ... STARTED ----------------------------hadoop102----------------------------------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Starting zookeeper ... STARTED ----------------------------hadoop103----------------------------------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Starting zookeeper ...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STARTED [wyr@hadoop102 ~]$
- 用脚本xcall.sh 群起
[wyr@hadoop102 ~]$ xcall.sh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zkServer.sh status 要执行的命令是/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zkServer.sh status ----------------------------hadoop101----------------------------------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Mode: follower ----------------------------hadoop102----------------------------------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Mode: leader ----------------------------hadoop103---------------------------------- ZooKeeper JMX enabled by default Using config: /opt/module/zookeeper-3.4.10/bin/../conf/zoo.cfg Mode: follower [wyr@hadoop102 ~]$
三、配置参数解读
# The number of milliseconds of each tick 心跳间隔
tickTime=2000
#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the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phase can take 初始化限制:10个心跳间隔(20s内如果还没同步完成,则抛异常)
initLimit=10
#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can pass between sending a request and getting an acknowledgement(每次同步数据的时间限制在5个心跳)
syncLimit=5
# the directory where the snapshot is stored.快照目录
# do not use /tmp for storage, /tmp here is just example sakes.实际应用中不要用tmp目录
#dataDir=/tmp/zookeeper
dataDir=/opt/module/zookeeper-3.4.10/datas
# the port at which the clients will connect
clientPort=2181
# the maximum number of client connections.
# increase this if you need to handle more clients
#maxClientCnxns=60
#
# Be sure to read the maintenance section of the
# administrator guide before turning on autopurge.
#
# http://zookeeper.apache.org/doc/current/zookeeperAdmin.html#sc_maintenance
#
# The number of snapshots to retain in dataDir
#autopurge.snapRetainCount=3
# Purge task interval in hours
# Set to "0" to disable auto purge feature
#autopurge.purgeInterval=1
Zookeeper中的配置文件zoo.cfg中参数含义解读如下:
1、tickTime:通信心跳数
tickTime =2000:通信心跳数,Zookeeper服务器与客户端心跳时间,单位毫秒
- Zookeeper使用的基本时间,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个tickTime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时间单位为毫秒。
- 它用于心跳机制,并且设置最小的session超时时间为两倍心跳时间。(session的最小超时时间是2*tickTime)
2、initLimit:LF初始通信时限
initLimit =10:LF初始通信时限
- 集群中的follower跟随者服务器(F)与leader领导者服务器(L)之间初始连接时能容忍的最多心跳数(tickTime的数量),用它来限定集群中的Zookeeper服务器连接到Leader的时限。
- 投票选举新leader的初始化时间
- Follower在启动过程中,会从Leader同步所有最新数据,然后确定自己能够对外服务的起始状态。
- Leader允许F在initLimit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
3、syncLimit:LF同步通信时限
syncLimit =5:LF同步通信时限
- 集群中Leader与Follower之间的最大响应时间单位,假如响应超过syncLimit * tickTime,Leader认为Follwer死掉,从服务器列表中删除Follwer。
- 在运行过程中,Leader负责与ZK集群中所有机器进行通信,例如通过一些心跳检测机制,来检测机器的存活状态。
- 如果L发出心跳包在syncLimit之后,还没有从F那收到响应,那么就认为这个F已经不在线了。
4、dataDir:数据文件目录+数据持久化路径
dataDir:数据文件目录+数据持久化路径
- 保存内存数据库快照信息的位置,如果没有其他说明,更新的事务日志也保存到数据库。
5、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端口
clientPort =2181:客户端连接端口
- 监听客户端连接的端口
四、Zookeeper内部原理
1、选举机制
- 半数机制:集群中半数以上机器存活,集群可用。所以Zookeeper适合安装奇数台服务器。
- Zookeeper虽然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指定Master和Slave。但是,Zookeeper工作时,是有一个节点为Leader,其他则为Follower,Leader是通过内部的选举机制临时产生的。
-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整个选举的过程。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从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如下图所示。
- 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报文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 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 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老大,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 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所以它只能接收当小弟的命了。
- 服务器5启动,同4一样当小弟。
2、节点类型
2.1 Znode有两种类型:
- 短暂(ephemeral):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断开连接后,创建的节点自己删除
- 持久(persistent):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断开连接后,创建的节点不删除
2.2 Znode有四种形式的目录节点(默认是persistent )
- 创建znode时设置顺序标识,znode名称后会附加一个值,顺序号是一个单调递增的计数器,由父节点维护
- 注意:在分布式系统中,顺序号可以被用于为所有的事件进行全局排序,这样客户端可以通过顺序号推断事件的顺序
- 持久化目录节点(PERSISTENT):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
- 持久化顺序编号目录节点(PERSISTENT_SEQUENTIAL):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依旧存在,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 临时目录节点(EPHEMERAL):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
- 临时顺序编号目录节点(EPHEMERAL_SEQUENTIAL):客户端与zookeeper断开连接后,该节点被删除,只是Zookeeper给该节点名称进行顺序编号
3、Stat结构体
- czxid-创建节点的事务zxid
每次修改ZooKeeper状态都会收到一个zxid形式的时间戳,也就是ZooKeeper事务ID。
事务ID是ZooKeeper中所有修改总的次序。每个修改都有唯一的zxid,如果zxid1小于zxid2,那么zxid1在zxid2之前发生。 - ctime - znode被创建的毫秒数(从1970年开始)
- mzxid - znode最后更新的事务zxid
- mtime - znode最后修改的毫秒数(从1970年开始)
- pZxid-znode最后更新的子节点zxid
- cversion - znode子节点变化号,znode子节点修改次数
- dataversion - znode数据变化号
- aclVersion - znode访问控制列表的变化号
- ephemeralOwner- 如果是临时节点,这个是znode拥有者的session id。如果不是临时节点则是0。
- dataLength- znode的数据长度
- numChildren - znode子节点数量
4、监听器原理
- 首先要有一个main()线程
- 在main线程中创建Zookeeper客户端,这时就会创建两个线程,一个负责网络连接通信(connet),一个负责监听(listener)。
- 通过connect线程将注册的监听事件发送给Zookeeper。
- 在Zookeeper的注册监听器列表中将注册的监听事件添加到列表中。
- Zookeeper监听到有数据或路径变化,就会将这个消息发送给listener线程。
- listener线程内部调用了process()方法。
- 常见的监听
- 监听节点数据的变化:get path [watch]
- 监听子节点增减的变化: ls path [watch]
5、写数据流程
- 客户端可以连接任意的zkserver实例,向server发送写请求命令。比如Client 向 ZooKeeper 的 Server1 上写数据,发送一个写请求。
- 如果Server1不是Leader,那么Server1 会把接受到的请求进一步转发给Leader,因为每个ZooKeeper的Server里面有一个是Leader。这个Leader 会将写请求广播给各个Server,比如Server1和Server2,各个Server写成功后就会通知Leader。
- 当Leader收到半数以上的节点 Server 数据写成功了,那么就说明数据写成功了。如果这里三个节点的话,只要有两个节点数据写成功了,那么就认为数据写成功了。写成功之后,Leader会告诉Server1数据写成功了。
- Server1会进一步通知 Client 数据写成功了,这时就认为整个写操作成功。
五、客户端命令行操作
命令基本语法 | 功能描述 |
---|---|
help | 显示所有操作命令 |
ls path [watch] | 使用 ls 命令来查看当前znode中所包含的内容 |
ls2 path [watch] | 查看当前节点数据并能看到更新次数等数据 |
create | 普通创建 -s 含有序列 -e 临时(重启或者超时消失) |
get path [watch] | 获得节点的值 |
set | 设置节点的具体值 |
stat | 查看节点状态 |
delete | 删除节点 |
rmr | 递归删除节点 |
1、启动客户端
[atguigu@hadoop103 zookeeper-3.4.10]$ bin/zkCli.sh
2、显示所有操作命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help
ZooKeeper -server host:port cmd args
stat path [watch]
set path data [version]
ls path [watch]
delquota [-n|-b] path
ls2 path [watch]
setAcl path acl
setquota -n|-b val path
history
redo cmdno
printwatches on|off
delete path [version]
sync path
listquota path
rmr path
get path [watch]
create [-s] [-e] path data acl
addauth scheme auth
quit
getAcl path
close
connect host:port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 quit
Quitting...
2021-01-29 06:34:49,403 [myid:] - INFO [main:ZooKeeper@684] - Session: 0x1774b1ab1180001 closed
2021-01-29 06:34:49,404 [myid:] - INFO [main-EventThread:ClientCnxn$EventThread@519] - EventThread shut down for session: 0x1774b1ab1180001
[wyr@hadoop101 zookeeper-3.4.10]$
其中可以设置观察者(watch)的命令为:
- stat path [watch]
- ls path [watch]:监听当前路径子阶段数据的变化,一旦新增或删除了子节点,会触发事件
- ls2 path [watch]
- get path [watch]:监听指定节点数据的变化
注意: 观察者在设置后,只有当次有效!
3、-server host:port cmd args
执行完命令后就退出ZooKeeper ,不进入ZooKeeper 客户端
[wyr@hadoop101 zookeeper-3.4.10]$ bin/zkCli.sh -server hadoop101:2181 ls /
Connecting to hadoop101:2181
2021-01-29 11:19:17,742 [myid:] - INFO [main:Environment@100] - Client environment:zookeeper.version=3.4.10-39d3a4f269333c922ed3db283be479f9deacaa0f, built on 03/23/2017 10:13 GMT
2021-01-29 11:19:17,744 [myid:] - INFO [main:Environment@100] - Client environment:host.name=hadoop101
2021-01-29 11:19:17,744 [myid:] - INFO [main:Environment@100] - Client environment:java.version=1.8.0_121
2021-01-29 11:19:17,746 [myid:] - INFO [main:Environment@100] - Client environment:java.vendor=Oracle Corporation
2021-01-29 11:19:17,746 [myid:] - INFO [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