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的涌现能力:现象与解释

本文探讨了大语言模型(LLM)的涌现能力,即模型在达到一定规模后,突然展现出微观个体无法解释的特殊现象。文章讨论了涌现现象的定义、生活中的例子,并分析了模型规模、训练数据量等因素对涌现能力的影响。作者指出,涌现能力不仅与模型规模有关,还可能受训练数据量、训练充分程度和任务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文中提出了三种可能解释涌现能力的猜想,包括任务评价指标不平滑、复杂任务与子任务关系以及Grokking现象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注1:本文整理自我在今年3 月 11 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ChatGPT 及大模型专题研讨会」上《大型语言模型的涌现能力:现象与解释》的现场分享,介绍了大语言模型中的涌现现象,以及关于涌现能力背后原因的相关猜想。感谢CSDN帮助整理的文字稿。

注2:另,有人问了,既然很多自然现象也体现出涌现能力,那么大语言模型的涌现现象需要解释吗?我个人认为是需要的。毕竟,说大语言模型的某个特殊现象属于“涌现现象”,也是被个别研究提出来,未有确切证明或证据,是否它和自然现象中出现的涌现现象内在机制是类似或一样的,其实可以存疑。而且我认为大模型的这个现象,背后应该有些我们可以理解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追求现象背后的解释,仅仅把目前解释不了的现象统一归类为涌现或者其它什么概念,就此了之。那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大模型的目前理解不了的很多现象,统一归类为这是一种“神迹”,那世界上很多事情就简单多了。另另,用Grokking解释涌现现象,尽管我把它称为”用玄学解释玄学“,但是觉得还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也许可以把上面的说法,优化为”用含玄量较低的玄学解释另外一个含玄量较高的玄学“。

注3: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大语言模型的这个所谓“涌现现象”,如果仅仅把现象归因于模型规模,目前看大概率是把问题简化了,很有可能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如果让我归纳的话,某个任务&#x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