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高管都在用的GROW模型,到底怎么操作?

我又被教育了......

犹记得那个时候,刚开始做项目管理,焦头烂额,不会管人,还老是“背太多猴子”,活像一个夹心饼干,上级下属都嫌弃,在一次吐槽中,被朋友教育了一番,同时给我推荐了这个世界500强高管都在用的沟通模型——GROW模型

在知道有这个方法之后,又去看了一些关于GROW模型的书,在加上自己的实践,不得不说,亲测有效!接下来我会以内容+实例的形式,和大家讲讲GROW怎么用。

一、什么是GROW模型?

GROW模型是由四个英语单词首字母合成,代表着四个步骤:

1)确定目标( Goal ):我们想做的事。

2)澄清现状( Reality ):我们所面对的状况。

3)选择方案( Option ):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

4)承诺行动( Way forward ):我们要采取的行动。

接下来我们一步一步来讲解:

1)确定目标Goal

第一步,确定目标,它的作用在于使后续的沟通有明确的方向,不会因为没有重点而变成无效的沟通。

进一步,如果希望这次沟通可以产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这个目标就要是对方想达到且可实现的,进而,就要用到确定目标的SMART原则了。

SMART原则是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们分别是:

  • specific 具体,目标方向具体明确。

  • measurable 可量化,目标设置时尽量考虑量化。

  • attainable 可行性,目标是可行的,是根据辅导对象自身能力量力而行的。

  • relevant 相关性,实现这个目标对于沟通对象很重要。

  • time-bound 时效性,要给目标设定时间期限。

图片

2)澄清现状(Reality)

第二步是澄清现状,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现状,让我们更加了解当前的状况,盘点曾经做过的努力,产生的结果,遇到的障碍,以此帮我们评估制定的目标是否切实可行。

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了解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已有的主观印象,过程中你要抛开你的预判,耐心了解事实,切记勿要加个人看法。

3)选择方案(Option)

第三步是选择方案,目的是启发对方自己去思考该怎么解决问题,比如说可以用:“你觉得怎么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你会怎么办”等问题来引导他思考,让他自己想到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要注意,对方往往会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我觉得我的能力没有机会参与的”,“这个需要付费,老板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等等。于是你发现沟通就陷入了死胡同,无法在继续进行,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假设法打破这个僵局,你可以问:“如果没有这个限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让对方跳出思维限制来进行思考,发掘更有创意、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在根据方案一一进行针对性排除解决和改进。

另外一点,在对方没有尽力想解决方案之前,尽量避免给对方提出建议,你要做的是启发对方深入思考。你可能会说,如果下属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启发不出来怎么办?当然这种情况,你可以适当的分享经验,但是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对方。最好的效果是,对方自己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自己找出的方法,实施起来才更有热情。

图片

4)承诺行动(Way forward)

最后一步,我们要引导对方选出可行的方案,并承诺实施原定方案实现目标。

但是,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种现象,就是对方心里还有隐形的担忧没有告知,所以我们要了解他对于方案实施的信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问:“如果用1~10分来计算你完成这些方案的完成度,你会打几分?”如果对方回答在8分及以上,说明他的信心还是挺足的。如果低于8分,说明他觉得有难度,你就要追问:“既然你打了5分,你如何调整方案,把分数提高到接近10分呢?”或者“如果要从5~10分,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障碍?”等问题。直到把困难点解决掉。

注意:在这个阶段,引导者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忍不住给出评判,比如说:“你这个不可行性”,“这种做法是错的”等等。进而,在最后了,让对方感觉,还是你说了算,那你说啥是啥呗,原本提起的做事热情,一盆水又浇下去了。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这样说:“这个方法我之前尝试过,有了什么样的结果,你可以做一个参考,基于这个情况,你决定接下来怎么做”,精髓就是你提供建议和依据,怎么做的权力还是在对方手里。

总之,在这一阶段,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对方选择他乐意接受的、最合适的、可操作性的行动步骤,而不是把你希望他采取的行动强加给他。

图片

二、实际案例

背景:

王经理是互联网行业的项目经理,最近刚刚招聘了一个半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小李,目前发现了一种现象,这个程序员看似效率很高,但是代码内容里一些基础的判断都没有添加,就导致在测试代码时,各种小问题频繁出现,而且有时候告诉他,他还很不理解的说:“我内容已经实现了呀”。下面就是王经理和小李的对话。

确定目标:

王经理:今天叫你过来,一是,你刚来工作,看看你自己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二是,想看看你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的期许,我们看怎么在工作上帮你实现你自己的职业规划。

王经理:刚来工作感觉怎么样?工作还习惯吗?有问题和疑惑都可以提出来。

小李:挺好的。

王经理: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怎么考虑的,看看咱们工作上怎么更促进你发展。

小李:未来也是想做项目经理吧,近两年把工资升上去。

王经理:两年内想升多少?

小李:到15k。

王经理:ok,两年达到15k,不错,现在行情做的好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可行性)。但是,我还想在问你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想升值加薪,可是只是说说而已,那么对于这件事如果做不到,对你会有怎样的影响?(目标相关性)

小李:一是对于自身的能力的怀疑吧,另外这个年龄还是有压力的,过两年如果没有一点成绩,说实话,面对家人也挺没有底气的,所以我还是会努力达到的。

王经理:了解,我们继续,接下来细化一下你的目标,两年达到15k,你认为一年内你要做到什么?(目标具体)

小李:这个怎么评判呢?感觉说不清。

王经理:或者说,我们这儿有很多前辈,你看你一年后的技术要达到谁的程度?

小李:曾哥的程度吧。(目标具体)

王经理:了解,你觉得用什么来评判你达到了他的程度呢?

小李:能做到一个项目整个接口的规划,接口文档的撰写以及能把控所有接口的开发,每次测试退回次数不超过3次。(目标可量化)

王经理: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为这个目标开始行动呢?

小李:测试退回率当前项目就可以,接口规划下一个项目我自己下面也会自己想一下。(目标时效性)

王经理:好,我来总结一下,你的目标是从这次谈话结束开始,后面每一个阶段提交的开发任务测试退回次数少于3,并且下次项目自己可以思考整体规划,写出接口文档。

小李:是的。

图片

 澄清现状:

王经理:其实聊下来你对于自己的目标还是很清晰的,关于这个你之前有做过什么努力吗?

小李:我有在私下自己学东西,不过内容有时候和实际工作联系不起来,后面就没学了。

王经理: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

小李:我感觉是自己学习的方向不对吧,没有人给出建议,也不知道学的方向对不对。

王经理:你觉得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小李:其实周末我有约曾哥吃饭,想让他给我一些建议来着。

王经理:哈哈,好的,有些针对性的,也欢迎你来问我。

小李:谢谢领导。

王经理:那么,接下来进行的过程中,你觉得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小李:测试退回还是比较多吧,我觉得自己没有系统化的了解怎么把一些风险代码规避掉;另外一方面接口整体的设计,我的能力估计也不会分配给我。

 选择方案:

王经理: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我能做什么能帮到你。

小李:我想申请一个培训,关于代码风险的规避,让咱们组内的大神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接口设计,下次曾哥做的时候我想参与一下。

王经理:你觉得申请培训以及后续和小曾一起做设计会有什么风险。

小李:大神不愿意培训,和曾哥一起会设计我会降低他的效率。

王经理:关于这些问题,你觉得该怎么解决?

小李:培训方面,领导你能不能帮我给大家打个招呼。关于和曾哥一起设计接口,第一次我先自己做出一版,然后和曾哥的对照,有问题请教,就不和曾哥分配来做,还让他主抓。

王经理:哈哈,好,培训方面,我先打个招呼,然后你去团队里面和大家商量,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怎么进行,这个全权交给你。接口设计,就按你的方法来,最后写完不同的有疑惑的也可以问问小曾。

小李:谢谢领导。

图片

 承诺行动:

王经理:聊了这么多,沟通结束后你打算怎么行动?

小李:我会在今天下午问大家关于培训的情况,最近一周时间也会研究一下我们当前项目接口设计内容,先学一遍,下次新项目开始,和曾哥同步想接口设计的部分。

王经理:那么我怎么跟进你进行的情况呢?

小李:我日报中会加上培训沟通的进展,以及今天学习到的接口设计想法。

王经理:好,那就开始行动吧,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沟通。

小李:好的,谢谢领导。

三、总结

越是简单的模型,越是难以快速把握精髓。所以这里必须强调,好的模型,只有配合倾听、提问、反馈等技巧,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所以这里,关于问题的沟通也有几点建议:

1)多用开放式提问:比如,用“如果让你对自己的工作打分1~10分,你打几分?”来提问,而不是“你对你的工作满意吗?”。

2)时刻聆听:很多人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完全听不到对方说的内容,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引导,这样的做法,结果肯定不会好的。

3)不要有诱导性问题:比如:“这件事你难道没有责任吗?”,“你当时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愤怒”。

4)频繁打断对方:很多人听自己擅长的领域时,会频繁打断对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但是被打断的不爽感,会导致对方根本没有心情听你说话。

5)过多使用“为什么”:“为什么”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被质疑,以至于产生抵触心理,可以把“为什么”改成“是什么”,“如何”等词。比如:“你为什么要离职”改成“你是如何想到离职的?”。

图片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码字不易,点赞、评论、收藏,一键三连,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当然如果有任何想法想分享,随时留言哦~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