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carriage return
换行:line feed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 10 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 0.2 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
- 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换行><回车 >”,即“\n\r”;
- 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
一个直接后果是,
- 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 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
- 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搜索/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一个简单举例
考虑如下的一段程序,在 Windows 系统和 Linux 系统不同的表现:
FILE *fp = fopen("./1.txt", "w");
char ch[3] = {'a', 10, 'b'}; // 10 ⇒ 0a:表示换行,13 ⇒ 0d:表示回车
fwrite(ch, 1, 3, fp);
fclose(fp);
Windows 系统:
61 0D 0A 62
写入 3 字节,却占 4 字节
Linux 系统
61 0A 62
写入 3 字节,仍是三字节;
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偏执地写入10(一个换行符),在 Linux 系统下就是0A
,而在 Windows 下却为0D 0A
(回车+换行)。
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这就牵涉到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区别了,默认的文件打开 mode(”w”, “r”) 均为文本模式(text mode)。以文本模式写入(’\n’ ⇒ ‘\n\r’),再以文本模式读取(’\n\r’ ⇒ ‘\n’),不会发生错误。如果以文本写入,再以二进制模式(binary mode)读取,或者反之,便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