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embeddings)将离散的标记(tokens)转换为高维向量表示

       在序列转换模型中,嵌入(embeddings)是一种将离散的标记(tokens)转换为连续的、高维向量表示的方法。这些向量通常具有维度 d_{model},这个维度是模型的一个超参数,可以根据模型的复杂性和任务的需求进行调整。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说明:

  1. 标记化(Tokenization):

    将输入文本分割成单词、子词或字符等标记
  2. 词汇表映射(Vocabulary Mapping):

    将每个标记映射到一个唯一的整数索引,这个索引通常来自于模型的词汇表。
  3. 嵌入矩阵(Embedding Matrix):

    模型包含一个嵌入矩阵,其行数等于词汇表的大小,列数等于d_{model}。每个行向量是预训练的,代表了词汇表中一个特定标记的向量表示
  4. 查找嵌入向量(Looking Up Embedding Vectors):

    根据标记的索引在嵌入矩阵中查找对应的向量,得到标记的嵌入表示
  5. 学习与调整(Learning and Adjusting):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嵌入向量会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学习和调整,以更好地捕捉语义信息并适应特定任务。
  6. 上下文感知(Contextual Awareness):

    对于一些高级模型,如BERT或ELMo,嵌入向量会考虑单词的上下文信息,生成上下文感知的词向量
  7. 维度选择(Dimension Choice):

    d_{model}的选择会影响模型的容量和性能。较大的维度可能允许模型捕捉更多的信息,但也可能导致计算资源的增加和过拟合的风险。
  8. 预训练与微调(Pre-training and Fine-tuning):

    嵌入向量通常首先在大规模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
  9. 优化与正则化(Optimization and Regularization):

    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优化算法(如SGD、Adam)和正则化技术来防止过拟合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10. 应用(Application):

    学习到的嵌入向量可以用于各种NLP任务,如机器翻译、文本摘要、情感分析等。

       通过这种方式,序列转换模型能够将自然语言的复杂性转化为数学形式,使得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语言数据。这种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1.嵌入矩阵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序列转换模型中,嵌入矩阵(也称为嵌入层或词嵌入矩阵)是模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用于将离散的词汇表中的标记(tokens)转换为连续的向量表示。以下是嵌入矩阵的一些关键特性:

  1. 词汇表大小:

    嵌入矩阵的行数与模型的词汇表大小相等,每个行向量对应词汇表中的一个特定标记。
  2. 维度:

    嵌入矩阵的列数由模型的超参数d_model决定,这个维度是模型设计者根据模型复杂性和任务需求选择的。
  3. 预训练向量:

    嵌入矩阵的每个行向量是预训练得到的,代表了词汇表中一个标记的向量表示。这些向量能够捕捉单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
  4. 初始化:

    在训练开始前,嵌入向量可以随机初始化,或者使用预训练的词向量(如Word2Vec、GloVe)进行初始化。
  5. 学习与调整: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嵌入向量会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学习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特定任务。
  6. 上下文感知:

    对于上下文感知模型(如BERT),嵌入向量会根据单词的上下文动态变化,生成不同的表示。
  7. 稀疏与密集:

    传统的词表示(如one-hot编码)是稀疏的,而嵌入向量是密集的,这使得它们在存储和计算上更高效。
  8. 模型参数:

    嵌入矩阵是模型参数的一部分,其权重在训练过程中会被优化。
  9. 预训练与微调:

    嵌入向量通常首先在大规模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然后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
  10. 多语言支持:

    对于多语言模型,嵌入矩阵可以包含来自不同语言的标记,以支持跨语言的文本处理。

       通过嵌入矩阵,模型能够将离散的文本数据转换为连续的向量空间,这使得可以应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语言数据。这种方法在NLP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任务,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

2.学习与调整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嵌入向量会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学习和调整,以更好地捕捉语义信息并适应特定任务。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步骤:

  1. 前向传播:

    输入数据(如文本序列中的单词或字符)首先被转换为标记(tokens),然后通过嵌入层映射到维度为 𝑑modeldmodel​ 的向量空间中。
  2. 损失计算:

    模型的前向传播生成预测输出,该输出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通过损失函数计算得出。
  3. 反向传播:

    损失函数的结果用于计算每个参数的梯度。反向传播算法确保这些梯度能够传播回模型的每个部分,包括嵌入层。
  4. 梯度更新:

    利用计算出的梯度,使用优化算法(如随机梯度下降SGD、Adam等)更新嵌入向量,以减少损失函数的值。
  5. 权重调整:

    嵌入层的权重(即嵌入向量)会根据梯度的方向进行调整,以更准确地表示输入标记的语义。
  6. 迭代学习:

    这个过程在训练数据上多次迭代进行,每次迭代都使嵌入向量更加精确地捕捉语义信息。
  7. 正则化:

    为了防止过拟合,可能会应用正则化技术,如dropout、权重衰减等,这也会影响嵌入向量的更新。
  8. 上下文感知:

    对于上下文感知模型,如BERT,嵌入向量会根据单词在句子中的具体上下文动态调整。
  9. 微调:

    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嵌入向量可以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以提高任务相关的性能。
  10. 任务导向的优化:

    嵌入向量的调整是任务导向的,意味着它们的变化是为了优化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

       通过这种方式,模型能够学习到任务相关的特征表示,从而提高其在该任务上的表现。这种调整是自适应的,它允许模型从数据中学习,并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

3.上下文感知

        高级模型如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和ELMo(Embeddings from Language Models)能够生成上下文感知的词向量,这是它们与传统词嵌入模型(如Word2Vec和GloVe)的主要区别。以下是这些模型如何实现上下文感知的一些关键点:

  1. 双向上下文(Bidirectional Context):

    BERT使用双向训练方法,同时考虑单词左侧和右侧的上下文信息,而传统模型通常只考虑单向(要么是左侧要么是右侧)的上下文。
  2. 多层感知(Multi-layer Perception):

    这些模型使用多层神经网络结构来捕捉不同层次的语义信息,每一层都可能捕捉到不同粒度的上下文特征。
  3.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

    BERT中的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生成每个单词的表示时,考虑到输入序列中所有单词的信息。
  4. 上下文编码(Contextual Encoding):

    ELMo使用多层双向LSTM来生成每个单词的上下文编码,这些编码捕捉了丰富的上下文信息。
  5. 预训练任务(Pre-training Tasks):

    这些模型通常在大规模文本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使用的任务(如掩码语言模型任务)鼓励模型学习上下文相关的表示。
  6. 微调(Fine-tuning):

    在特定任务上微调时,模型可以调整其参数以更好地适应任务的上下文需求。
  7. 可变形的表示(Deformable Representations):

    上下文感知模型能够为同一个单词生成不同的向量表示,这取决于单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上下文。
  8. 细粒度的语义(Fine-grained Semantics):

    这些模型能够捕捉到单词的细粒度语义差别,包括情感、语气和风格等。
  9. 一词多义(Polysemy):

    上下文感知模型可以为多义词生成准确的表示,即使这些词在不同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
  10. 跨句子上下文(Cross-Sentence Context):

    一些模型甚至能够考虑跨句子的上下文信息,这对于理解段落和文档级别的语义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机制,上下文感知模型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适应性强的词向量表示,这使得它们在各种NLP任务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4.嵌入向量的预训练和微调

       嵌入向量的预训练和微调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一种常见的做法,特别是在使用高级模型如BERT、Word2Vec、GloVe和ELMo时。以下是这个过程的详细说明:

预训练阶段:

  1. 大规模语料库:

    嵌入向量通常在大规模的文本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这些语料库可能包含数十亿个单词,覆盖广泛的主题和语言使用情况。
  2. 无监督学习:

    预训练是无监督学习的过程,这意味着模型通过分析单词在语料库中的分布来学习语言的统计特性,而不需要人工标注的数据。
  3. 学习语言模式:

    模型学习捕捉语言的模式,如单词的共现频率、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4. 初始化嵌入:

    预训练帮助初始化嵌入向量,为后续的微调阶段提供一个好的起点。

微调阶段:

  1. 特定任务数据集:

    一旦在大规模语料上预训练完成,模型就会在特定任务的数据集上进行微调,这个数据集通常比预训练语料库小得多,但包含了与任务相关的标注信息。
  2. 有监督学习:

    微调是有监督学习的过程,模型根据标注数据调整其参数,以提高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
  3. 任务适应性:

    微调使模型能够适应特定任务的特定语言特征和需求。
  4. 调整嵌入向量:

    微调过程中,嵌入向量会根据任务数据进一步调整,以更好地表示对任务有用的特征。
  5. 优化算法:

    使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来更新模型的权重,包括嵌入层的权重。
  6. 正则化技术:

    应用如dropout、权重衰减等正则化技术来防止过拟合。
  7. 评估和迭代:

    在微调过程中不断评估模型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迭代调整。

       通过这种预训练和微调的结合,模型能够首先学习通用的语言表示,然后快速适应特定任务的需要。这种方法在NLP领域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模型在各种任务上的性能,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和问答系统等。

5.维度d_{model}选择

d_{model}是一个重要的模型超参数,它决定了序列转换模型中嵌入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维度。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序列转换模型中,如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或Transformer架构中,d_{model}通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嵌入层输出:

    模型的嵌入层将输入标记(tokens)转换为维度为d_{model}的向量。
  2. 隐藏层维度:

    在多层感知机(MLP)或Transformer模型中,d_{model}通常也决定了隐藏层的大小。
  3. 注意力机制:

    在Transformer模型中,注意力机制的不同头(head)通常会使用d_{model}作为输入和输出的维度。
  4. 模型容量:

    d_{model}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模型的容量,即模型可以存储和处理的信息量。
  5. 计算复杂性:

    增加d_{model}的值会增加模型的参数数量和计算负担,可能导致训练时间增长。
  6. 过拟合风险:

    较大的d_{model}可能增加过拟合的风险,尤其是在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
  7. 资源消耗:

    d_{model}的值会影响内存使用和计算资源的消耗。
  8. 性能平衡:

    选择d_{model}的值需要在模型性能和计算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
  9. 经验调整:

    实践中,d_{model}的最优值通常通过实验和经验调整来确定。
  10. 任务相关性:

    不同的任务可能需要不同大小的d_{model}。复杂任务可能需要更大的维度以捕捉更多细节。
  11. 预训练模型:

    在使用预训练模型时,d_{model}的值通常与预训练模型的维度相匹配。
  12. 微调过程:

    在微调预训练模型时,可能需要保持d_{model}不变,以确保嵌入向量的兼容性。

d_{model}的选择对模型的最终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任务和可用资源仔细考虑。

 

  • 26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以下是基于 PyTorch 实现的 TransH 算法,可以将 Neo4j 的知识图谱转换嵌入向量: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torch.autograd import Variable from tqdm import tqdm from py2neo import Graph # 定义 TransH 模型 class Trans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entity_num, relation_num, dim, margin=1.0): super(TransH, self).__init__() self.entity_num = entity_num self.relation_num = relation_num self.dim = dim self.margin = margin # 定义实体、关系、映射矩阵 self.entity_embeddings = nn.Embedding(entity_num, dim) self.relation_embeddings = nn.Embedding(relation_num, dim) self.projection_matrix = nn.Embedding(relation_num, dim * dim) def forward(self, head, relation, tail): # 获取实体、关系、映射矩阵的向量表示 head_emb = self.entity_embeddings(head) relation_emb = self.relation_embeddings(relation) tail_emb = self.entity_embeddings(tail) proj_mat = self.projection_matrix(relation) # 将向量表示转换成矩阵表示 head_mat = head_emb.view(-1, 1, self.dim) tail_mat = tail_emb.view(-1, 1, self.dim) proj_mat = proj_mat.view(-1, self.dim, self.dim) # 计算 TransH 中的映射向量 head_proj_mat = torch.matmul(head_mat, proj_mat) tail_proj_mat = torch.matmul(tail_mat, proj_mat) head_proj_vec = head_proj_mat.view(-1, self.dim) tail_proj_vec = tail_proj_mat.view(-1, self.dim) # 计算 TransH 中的距离函数 dist = torch.norm(head_proj_vec + relation_emb - tail_proj_vec, p=2, dim=1) return dist # 定义 TransH 中的 margin loss def margin_loss(self, pos_dist, neg_dist): loss = torch.sum(torch.max(pos_dist - neg_dist + self.margin, torch.zeros_like(pos_dist))) return loss # 定义训练函数 def train(model, train_data, optimizer, batch_size, margin): # 将数据集分成若干个 batch batch_num = (len(train_data) - 1) // batch_size + 1 np.random.shuffle(train_data) total_loss = 0.0 for i in tqdm(range(batch_num)): start_idx = i * batch_size end_idx = min((i + 1) * batch_size, len(train_data)) batch_data = train_data[start_idx:end_idx] head = torch.LongTensor(batch_data[:, 0]) relation = torch.LongTensor(batch_data[:, 1]) tail = torch.LongTensor(batch_data[:, 2]) neg_head = torch.LongTensor(batch_data[:, 3]) neg_tail = torch.LongTensor(batch_data[:, 4]) # 将数据转移到 GPU 上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model.cuda() head = head.cuda() relation = relation.cuda() tail = tail.cuda() neg_head = neg_head.cuda() neg_tail = neg_tail.cuda() # 计算正样本和负样本的距离 pos_dist = model(head, relation, tail) neg_dist = model(neg_head, relation, neg_tail) # 计算 margin loss 并进行反向传播 loss = model.margin_loss(pos_dist, neg_dist)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total_loss += loss.data.cpu().numpy() return total_loss / batch_num # 定义 TransH 算法的训练过程 def transh_train(entity_list, relation_list, triple_list, dim, lr=0.001, margin=1.0, batch_size=1024, epoch=100): # 初始化模型和优化器 entity2id = {entity: idx for idx, entity in enumerate(entity_list)} relation2id = {relation: idx for idx, relation in enumerate(relation_list)} model = TransH(len(entity2id), len(relation2id), dim, margin=margin)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lr) # 将三元组转换成训练数据 train_data = [] for head, relation, tail in triple_list: if head not in entity2id or tail not in entity2id or relation not in relation2id: continue head_id = entity2id[head] tail_id = entity2id[tail] relation_id = relation2id[relation] train_data.append([head_id, relation_id, tail_id]) # 开始训练 for i in range(epoch): loss = train(model, train_data, optimizer, batch_size, margin) print("Epoch %d: loss=%.4f" % (i + 1, loss)) # 返回实体的嵌入向量 entity_embeddings = model.entity_embeddings.weight.data.cpu().numpy() return entity_embeddings # 连接 Neo4j 数据库并查询数据 graph = Graph(host="localhost", http_port=7474, user="neo4j", password="password") result = graph.run("MATCH (n)-[r]->(m) RETURN n.name, r.name, m.name").data() # 提取实体、关系和三元组列表 entity_list = list(set([item['n.name'] for item in result] + [item['m.name'] for item in result])) relation_list = list(set([item['r.name'] for item in result])) triple_list = [[item['n.name'], item['r.name'], item['m.name']] for item in result] # 使用 TransH 算法将知识图谱转换嵌入向量 entity_embeddings = transh_train(entity_list, relation_list, triple_list, dim=50, lr=0.01, margin=1.0, batch_size=1024, epoch=100) # 保存实体嵌入向量 np.savetxt("entity_embeddings.txt", entity_embeddings, delimiter=",") ``` 其中,`TransH` 类定义了 TransH 模型,包括实体嵌入矩阵、关系嵌入矩阵和映射矩阵,并实现了前向传播和 margin loss 函数。`train` 函数定义了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将数据集分成若干个 batch,计算正负样本的距离和 margin loss,并进行反向传播。`transh_train` 函数定义了 TransH 算法的训练过程,包括将三元组转换成训练数据,初始化模型和优化器,并开始训练。最后将实体嵌入矩阵保存到文件中。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数据集和需求,修改代码中的参数和超参数,例如嵌入维度、学习率、margin、batch_size 和 epoch 等。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