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物联网、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ircuits)芯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它们向更低成本、更低功耗以及更稳定的方向发展[1,2]。而为这些电子系统提供一个性能稳定可靠的高精度时钟模块成了迫切需求。随着半导体工艺水平的不断进步促使各类系统由分立器件向单片集成发展。将原来的片外振荡器以片内集成的形式实现能大幅减少成本,降低功耗等。例如在生物移植芯片、无线传感器[3]、物联网控制芯片等低成本,低功耗的 SoC 中,片上可集成的时钟源已经成为最佳选择。因此,相比于外部时钟源,振荡器作为可集成的片上时钟源,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在实际应用中,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会受到工艺、温度、电源电压变化产生的影响,无法达到足够的精度。然而,在大多数的低成本低功耗的应用环境下,如车载蓝牙传感器,生物移植芯片,智能家居控制芯片等,片上时钟源的性能已经可以满足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考虑到可集成与频率精度两者之间的折中,片上可集成的时钟源将会成为更佳的选择。研究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振荡器设计已经成为热门课题[4]。
目前,可用于片上集成时钟源的包括三种振荡器:LC 振荡器,环形振荡器以及 RC张弛振荡器。相较于另外两种片上可集成振荡器而言,RC 张弛振荡器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 RC 张弛振荡器的温度系数比另外两者的都更小,且相比于 LC 振荡器,没有片上电感的存在[5],使得 RC 张弛振荡器更易于集成,成本更低。基于上述 RC 张弛振荡器的特点,科研工作者逐渐把 RC 张弛振荡器作为片上时钟源的研究热点。
参考:振荡器的设计
关于振荡器
于 2022-02-15 13:14:39 首次发布
随着技术发展,片上系统对高精度、低功耗时钟源的需求增加,振荡器成为焦点。本文介绍了LC振荡器、环形振荡器和RC振荡器,重点讨论了RC振荡器的优缺点,特别是其温度系数小、易于集成的特点,以及电压模和电流模两种拓扑结构的差异,适合不同应用场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