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预言,AI时代的组织 | 从一人公司到AI原生公司——做一个AI Native的孵化器,服务AI Native的小公司

前两篇预言如下,主要聊的产品,这篇聊聊组织。

DeepSeek向左,Manus往右:再来16条关于AI对产品/组织/个人影响的预测/判断,供讨论

AI对产品影响的22个猜想/预言/暴论——有些已经是现在进行时

缘起是看了一篇叫《AI原生公司》的文,有点启发,摘录+讨论。

如果说“一人公司”强调的是通过工具来扩展个人能力,那“AI原生公司”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创始人不是简单地使用工具,而是在设计一个由 AI 代理网络驱动的组织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创始人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编排者”(orchestrator),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企业家(solopreneur)。

在完成初始化后,“AI 原生”的组织形态遵循着一个核心原则:非必要,不雇人。这不是简单的成本控制策略,而是对工作本质的重新思考。每个新需求出现时,第一个问题不是“我们需要招募什么样的人”,而是“这个问题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Neo 张宁,公众号:Platform Thinking03.17.25: AI 原生公司

一个显而易见的推论,就是从“用户需求”到最终产品(你也可以叫交付、服务、解决方案)的路径会越来越短,经手之人/岗位数量会越来越少。

这种“短”会催生一种新型组织,即,之前《一人企业》的智能版,之前可能还需要调用各种即插即拔的“外包、付费服务、供应商”,现在则越来越多地调用各种AI。

延伸阅读:不想上班的社恐福音,《一人企业》以及我的实践

今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动态生成不同的组织,没有传统公司、组织结构、岗位职务,取而代之的是有着不同“技能点”的自由人。只有在需要完成相对大型任务的时候,传统公司的残影才会出现。

其实,传统公司的固定组织结构,本来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而AI时代的公司可能更接近生物组织的形态。

在组织结构上,AI 原生公司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网络形态,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层级。每个团队成员都是一个节点,连接和调度着不同的 AI 代理。这种结构让组织能够根据需要快速重组和调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如果企业的本质在于更低的交易成本,那么组织规模坍缩,人才折叠,分工界限模糊,几个趋势必然发生。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团队、组织管理都将发生变化,谁在打造新的组织,谁又在为新的组织打造新的工具?

Neo 张宁,公众号:Platform Thinking03.10.25: 被 AI 折叠的组织

诺贝尔奖得主伊利亚·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持续交换能量维持动态有序,也许会在组织领域具象化。

AI原生公司,类似AIGC,组织也是"实时生成式"的,其自组织、自适应、边界动态模糊的特性可能突破传统科层制的熵增困境。

AI原生公司可能催生新型生产关系。当核心价值由AI系统创造,传统的股权结构可能失效。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与AI的结合会产生什么?这将对现有商业法律体系构成挑战。

当然,还有伦理挑战,当组织完全由AI驱动,如何保持人性温度?医疗、教育等需要情感连接的领域,纯粹AI架构可能遭遇"效率诅咒"。或许未来的组织形态会分化出"暖AI架构"(保留人类情感节点)和"冷AI架构"(纯效率导向)两种范式

近一点的,我还能想到两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记忆、短期信任。

人类组织通过共同经历形成集体记忆,而任务驱动的,时聚时散的组织,记忆何来?这可能催生新型知识管理服务,把每一次任务形成的记忆封装,形成可交易的市场,供今后调用

传统组织的信任建立在长期互动中,而动态组织需瞬时信任构建。于是,外部可观察的个人信用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综上,三五年内,为AI Native的小公司服务的AI公司(记为AI4AI),可能是一波机会。

那么,我设想的AI Native孵化器,也许,第一波就应该服务AI4AI的公司,当然,我们也会投资,也是重点关注这样的团队。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丛书作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