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激光雷达(LiDAR)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市场主流以混合固态(Semi-Solid-State)产品为主,但纯固态(Solid-State)技术正在加速突破,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技术发展阶段

  1. 机械式激光雷达(Mechanical LiDAR)

    • 现状:技术成熟,但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低(运动部件易损耗),逐渐退出车载主流市场。

    • 应用场景:早期自动驾驶测试车(如Waymo)、高精度测绘、工业领域。

  2.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Semi-Solid-State)

    • 现状:目前市场主流技术,通过减少运动部件(如MEMS微振镜、转镜、棱镜)实现小型化和低成本,同时保持较高性能。

    • 优势:平衡了成本、可靠性和性能,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广泛用于量产车型。

    • 代表技术

      • MEMS微振镜(禾赛AT系列、速腾聚创M1)

      • 转镜/棱镜方案(华为96线雷达、图达通Falcon)

  3. 纯固态激光雷达(Solid-State)

    • 现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被视为未来方向。无任何机械部件,可靠性高,适合大规模量产。

    • 代表技术

      • Flash LiDAR(短距补盲雷达,如大陆集团HFL110)

      • OPA光学相控阵(技术难度高,Quanergy等公司尝试中)

      • VCSEL+SPAD方案(苹果iPhone LiDAR采用类似技术)

    • 挑战:Flash方案探测距离短,OPA工艺复杂、成本高,尚未大规模商用。


二、市场主流产品

  1. 车载领域(ADAS/自动驾驶)

    • 混合固态主导

      • 速腾聚创M1/M2(MEMS方案,已搭载于小鹏、极氪等车型)

      • 禾赛AT128(转镜方案,理想L系列标配)

      • 图达通Falcon(蔚来ET7/ES7等车型)

      • 华为96/192线雷达(问界、阿维塔车型)

    • 纯固态尝试

      • Cepton微动式(Micro Motion)雷达(通用汽车Ultra Cruise项目)

      • Ibeo Next固态雷达(长城汽车部分车型)

  2. 补盲/短距雷达

    • Flash固态雷达

      • 大陆集团HFL110、Ouster DF系列,用于近距离感知和盲区监测。

  3. 非车载领域

    • 机械式雷达:仍用于机器人(如禾赛Pandar系列)、无人机、测绘(如Velodyne Puck)。

以下是速腾聚创(RoboSense)和禾赛科技(Hesai)的主要产品及其简要介绍,涵盖技术路线、核心参数和应用场景:


一、速腾聚创(RoboSense)

技术路线:以MEMS微振镜混合固态雷达为主,同时布局纯固态补盲雷达

核心产品
  1. M系列(M1/M2)

    • 技术:MEMS微振镜方案,车规级(已通过ASPICE CL2认证)。

    • 参数

      • 测距:200m@10%反射率(M1);300m@10%(M2)。

      • 分辨率:等效125-300线。

    • 应用:L2+/L3级自动驾驶,搭载于小鹏P5/G9、极氪001/009、比亚迪仰望U8等车型。

  2. E1(纯固态补盲雷达)

    • 技术:Flash纯固态,无任何运动部件。

    • 参数

      • 测距:90m@10%反射率,FOV 120°×90°。

      • 体积:仅名片大小,功耗<10W。

    • 应用:近距离盲区监测,2023年量产,适配Robotaxi和乘用车。

  3. RS-LiDAR系列(机械式)

    • 代表型号:RS-Ruby(128线)、RS-HELIOS(32线)。

    • 应用:无人配送车、机器人、高精度测绘。


二、禾赛科技(Hesai)

技术路线:主打转镜式混合固态雷达,同时推进超远距高性能产品

核心产品
  1. AT系列(AT128/AT512)

    • 技术:转镜扫描方案,车规级(满足ISO 26262功能安全)。

    • 参数

      • AT128:测距200m@10%,128线,每秒153万点云。

      • AT512(2023年发布):测距300m@10%,512线,每秒1228万点云(行业最高分辨率之一)。

    • 应用:理想L系列全系标配AT128;AT512面向L4级Robotaxi和高端车型。

  2. FT系列(FT120)

    • 技术:纯固态补盲雷达,基于VCSEL+SPAD架构。

    • 参数:测距100m@10%,FOV 100°×75°,零运动部件。

    • 应用:2023年量产,适配车企和无人驾驶卡车。

  3. Pandar系列(机械式)

    • 代表型号:PandarXT(32线)、Pandar128(128线)。

    • 应用:无人驾驶测试车、工业测绘、智慧交通。


三、两家公司对比

维度速腾聚创禾赛科技
技术路线MEMS混合固态 + Flash纯固态补盲转镜混合固态 + VCSEL纯固态补盲
核心优势低成本、高可靠性(MEMS工艺成熟)超远距、高分辨率(AT512性能领先)
量产进度M1/M2已大规模上车(年产能百万级)AT128装机量全球第一(理想全系标配)
车企合作小鹏、比亚迪、极氪、Lucid理想、集度、路特斯、高合

  • 速腾聚创:通过MEMS方案实现低成本车规级量产,补盲雷达(E1)填补纯固态市场空白。

  • 禾赛科技:以转镜技术支撑高性能(AT512)、高可靠性,同时布局纯固态补盲(FT120)。
    两家公司均处于车载激光雷达第一梯队,技术路线差异导致适配不同车企需求(性价比 vs 高性能)。

 

三、未来趋势

  1. 混合固态持续主导:未来3-5年仍是车载主力,技术优化(如芯片化、降本)是重点。

  2. 纯固态突破加速

    • Flash方案在补盲场景率先落地,OPA和VCSEL+SPAD技术有望在2025年后进入前装市场。

    • 半导体工艺(如硅光技术)和芯片集成将推动固态雷达成本下降。

  3. 车规级与规模化量产:车企更关注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目标降至500美元以下)。


总结

当前激光雷达处于混合固态主导、纯固态技术突破的阶段,主流产品以MEMS和转镜方案为主,并逐步向固态过渡。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纯固态雷达有望在车载领域占据更大份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FakeProgram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