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计思维 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为产品或服务的目标用户解决定义不明确或未知问题的思维方式。自从认知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Herbert A. Simon 在他1969年的著作《人工科学》中首次提到设计思维的概念之后,世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其原理贡献了许多想法——史蒂夫·乔布斯在1997年回到苹果后(苹果收购NeXT之后),开始 运用设计思维 实现他对苹果产品的愿景,从而构成了现在的苹果战略:
- 追逐大众的需求和欲望,而不仅仅是企业的需求,
- 通过使人们爱上苹果产品来建立同理心
- 做设计而不是完成工程工作,设计师需要同时考虑产品的形式和功能,
- 构建简单且用户友好的产品,而不是复杂且难以操作的产品。 谷歌、苹果和
Airbnb 等全球重量级企业已将设计思维发挥出显著的效果,如今它已逐渐成为国际领先大学的热门学科。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一些场景和例子介绍设计思维涉及的五个阶段——移情、定义、构思、原型和测试。注意,设计思维是一个非线性的迭代过程。.
二、 设计思维 的五个阶段
第 1 阶段:移情(Empathize)——研究用户的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将过去的经验和对世界的假设抛在脑后,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直接观察、网上论坛、研究报告资料等深入了解目标受众需要什么、他们的行为、感受和思考方式。进一步,我们需要挖掘为什么他们在现实环境中与产品交互时展示此类行为、感受和想法,从而做到真正洞察用户、对即将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感同身受的理解。找到驱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潜在因素和动机是成功设计的核心因素。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三个方向出发去了解我们的用户。
“是什么”——记录下真实发生的事情的细节,切记不要假设;
“怎么做”——分析这个人是如何做他正在进行的事情的,是否花费了很长时间,是否需要很努力才能完成,表情是微笑还是皱眉;
“为什么”——根据前面获取的信息,对用户的动机和情绪做出有根据的猜测,然后跟用户一起核实或者测试这些动机假设。
除了被动地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他们或在采访中与他们互动以外,我们也可以代入用户的角色去体验他们的经历,即俗话说的穿上他们的鞋子走上一英里,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