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RAM实验背景知识
RAM的定义
RAM的英文全称是Random Access Memory,即随机存取存储器,它可以随时把数据写入任一指定地址的存储单元,也可以随时从任一指定地址中读出数据,其读写速度是由时钟频率决定的。RAM主要用来存放程序及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运算结果等。
RAM的分类
单端口:只有一个端口,读写数据不能同时进行,共用数据通道。
伪双端口:拥有两个数据通道,一个用来写一个用来读。
真双端口:拥有两个数据通道,一个用来写一个用来读。
本次实验使用A7系列,是真双端口
实验设计
- 当我们想驱动一个RAM的IP核时,我们需要提供六个信号:clk(时钟)、rst(复位信号)、wea(读写切换)、data(数据线)、addr(地址线)、en(ram的使能)
- 在本次代码中,我们使用RAM这个IP核时,需要一个读写模块,里面有一个读写计数器(最大值64,0-31读数据,32-63写数据,在31时改变读写切换的值),数据计数器(0-31作为写入数据),地址计数器(0-31)用这三个计数器来对应上面六个输入。
二、创建一个新的工程
不会新建工程的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博客,这里只展示一些简略的新建工程过程。将工程命名为ip_ram。
新建工程完成
三、创建RAM IP核
双击点开上图3的位置
下面这个页面是Vivado自动生成的,不用改
最后一页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设置
看到下面的图片,说明IP核已经创建完成了
四、编写代码
创建ip_ram.v(设计文件)、ram_rw.v(读写模块,为什么创建这个可以看上面的实验设计)、ram_xdc.xdc(时序约束文件)
从.veo文件中可以把IP核的实例粘贴出来
ip_ram.v代码如下所示(这里我放的是添加完ILA的完整代码)
`timescale 1ns / 1ps
module ip_ram(
input sys_clk,
input sys_rst_n
);
wire ram_en ;
wire ram_wea ;
wire [4 : 0] ram_addr ;
wi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