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实验】AEM:CuO-C60电催化CO2还原成C2+产物

905 篇文章 1 订阅
108 篇文章 1 订阅

f0e802e4e1ccb35067b573c8bb21cefa.jpeg 

在CO2电催化还原过程中,构建Cu0-Cu+双活性位点对C-C偶联生成多碳(C2+)产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Cu基前驱体(Cu+等)很容易还原为Cu0,特别是在大电流密度下,因此开发一种简单的Cu+稳定方法来形成Cu0-Cu+双活性位点非常可取但具有挑战性。 

基于此,天津大学张兵教授和赵博航博士(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利用富勒烯(C60)作为稳定Cu+位点的电子缓冲剂,通过氧化铜和C60前驱体的复合材料得到了由原位形成的Cu0-Cu+双活性位组成的催化剂。 在366 mA cm−2的局部电流密度下,其提供高达61%的C2+产品法拉第效率(FE),在-1.4 V下Cu+位点具有良好的12 h耐久性。

  e6e2e26ef95935d7d57fa3053fedcab0.jpeg


通过DFT计算,作者分析了C60与Cu0之间的电子转移。单个Cu模型中的Cu位点表现出Cu0的特征,CuOx模型中的氧结合Cu位点表现出Cu+位点的电荷密度特征。对比单Cu和CuOx中的Cu0和Cu+位点,Cu-C60模型中C60附近Cu位点的电荷密度体现了Cu+特征,验证了Cu0-Cu+双活性位点是通过缓冲作用形成。 此外,Cu0和C60的电荷密度差和平面平均电子密度差表明,所获得的Cu+位点是由电子通过C60和Cu的界面从Cu转移到C60引起的。结果表明,C60的电子缓冲作用可在还原条件下稳定Cu+位点。

  51055ab02e04ab259735195072f4f485.jpeg


通过原位ATR-FTIR光谱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uO预催化剂上Cu+位点的肩峰逐渐减小,在-1.4 V施加电位约8 min时几乎消失。对于CuO-C60,即使将频谱采集时间延长到5 h,也可以观察到Cu+的信号,实验证实了C60的电子缓冲效应和Cu+在CuO-C60上CO2ER过程中形成Cu0-Cu+双活性位的稳定性。

  adbf783459b1a4c2f8524cddee5c8ff9.jpeg


C60-Stabilized Cu+ Sites Boost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C2+ Products. Adv. Energy Mater., 2023.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