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首次报道,即创纪录的FE

澳大利亚和中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出富氧空位的钙钛矿氧化物作为电催化剂,实现高电流密度下的双电子转移氧还原和水氧化,从而高效电合成过氧化氢。研究还利用DFT计算揭示了反应机制,提出新的参数预测催化活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ada0a3167d42aaf3fbfaae9d0eb96c9e.jpeg

通过选择性双-电子转移氧还原或水氧化反应的电合成过氧化氢提供了一种更清洁,更经济的替代蒽醌工艺,但在高电流密度下实现高法拉第效率(FE)还是一个挑战。

基于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戴黎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Guntae Kim等人报道了富氧空位的缺氧Pr1.0Sr1.0Fe0.75Zn0.25O4-δ钙钛矿氧化物可很好地结合反应中间体,促进选择性和高效的双电子转移途径。该氧化物在宽电位范围(0.05 ~ 0.45 V)和高离子强度下电流密度超过50 mA cm−2下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效率(~99%),在低过电位(0.39 V)下对双电子转移水氧化反应具有高选择性(~80%)。此外,采用双功能电催化剂的无膜电解槽,在2.10 V和50 mA cm-2下实现了创纪录的163.0%的FE,首次报道在新型无膜电解槽中高效双功能氧化物催化氧还原和水氧化,用于可扩展的过氧化氢电合成。

1ac7f671158573c986cb76568c6ec798.jpeg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D-PSFZ对H2O2生成的内在活性。在ORR和WOR过程中Fe-O端面表面产生H2O2的反应机理和反应中间体,表明ORR和WOR的效率可以通过单个反应中间体的能态(如ORR的HOO*和WOR的HO*)来热力学评价,分别以ΔGHOO*和ΔGHO*作为预测对2e-ORR和2e-WOR催化活性的参数。在不含Zn的PSF中,ORR和WOR的极限电位分别为0.16/0.07 eV和1.98/2.14 eV。在B位点掺杂Zn和通过改变表面构型引入Ov后,活性结果被正拓宽。因此,Zn和Fe原子都是ORR和WOR的活性位点。

460405cf1a046b406ced2f04bc09a42c.jpeg

从ORR和WOR这两个步骤的更替轨迹来看,对H2O2生成的竞争反应步骤是两个反应途径中O*中间体的形成。对于生成H2O2的高选择性表面,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应有利于H2O2而不是O*。虽然ΔGHOO*和ΔGHO*可作为描述ORR或WOR的描述符,但ΔGO*更适合预测ORR和WOR中H2O2对O*形成的有利程度。

d8ec74b7d06f9202a7ec65d1e6536eb1.jpeg

Concurrent oxygen reduction and water oxidation at high ionic strength for scalable electro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Nat. Commun.,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1397-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