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
文章平均质量分 71
朱老师讲VASP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Angew. Chem. Int. Ed.:近100%选择性,Pd1-Ru1/PIPs助力乙炔双羰基化
此外,根据Pd-4d轨道的局部态密度(PDOS)发现,由于Pd和Ru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Ru原子的引入导致Pd1-Ru1/PIPs的d带中心比Pd1/PIPs的能级更低。对比单钯位点或钌位点催化剂,Pd1-Ru1/PIPs实现了98%的乙炔转化率和近100%的双羰基化产物选择性,并且具有更好的10次循环稳定性,没有明显的衰减。根据计算结果,Pd1-Ru1/PIPs中的单Ru位点在CO配位取代中表现出很强的CO吸附能,形成[PdI3-I-RuCl2(CO)3]-(经过乙醇的亲核攻击和相应的过渡态(原创 2024-01-18 15:25:17 · 422 阅读 · 0 评论 -
Angew. Chem. Int. Ed.:FeSA-NS/C电合成医用H2O2消毒剂
通过DFT计算,作者通过改变FeN4的构型来优化FeSA-NS/C催化剂的设计。引入S原子团后,Fe原子会有更多的电子转移到O2分子中,表明额外的电荷可能占据了O2分子的反束缚轨道,导致O2活化。FeSA-NS/C催化剂在100 mA cm-2的电流下表现出高的氧还原活性和选择性,H2O2选择性高达90%,累积H2O2浓度为5.8 wt.%,足以用于医疗消毒。结果表明,FeSA-NS/C中不对称的FeN3S1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水解离的动能垒,显著加速质子外溢过程,从而促进H2O2电合成动力学。原创 2024-01-18 15:21:20 · 395 阅读 · 0 评论 -
Angew. Chem. Int. Ed.:提高1000倍,最大化利用量子线空穴实现高效光催化的设计原则
最大化地提高空穴转移动力学,通常是半导体基人工光合作用的速率决定步骤,对于同时实现高效太阳能制氢和空穴利用的至关重要,但这仍然难以实现,因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电子参与的半反应上,仅通过经验地使用牺牲电子供体(sacrificial electron donors, SEDs)来消耗浪费的空穴。在光激发下,导带最小值(CBM)处的电子受到三种可能的消耗途径的影响,包括与VBM处空穴的辐射和非辐射复合,以。ads的变化很小,与相应的光催化性能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表明SEDs对H2O吸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原创 2024-01-18 15:19:04 · 370 阅读 · 0 评论 -
Adv. Energy Mater.:N-NaTaO3@Ta3N5核-壳异质结助力光催化整体水分解
在没有任何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在550 nm处,核-壳异质结立方体在光催化整体水分解中表现出高效的H2和O2的化学计量析出,量子效率为2.18%。作者提出了N-NaTaO3/Ta3N5异质结中涉及能带对准和电荷转移机理的示意图:在Xe灯的光激发下,掺杂的NaTaO3的VBs/MS中的电子和Ta3N5的VBs中的电子分别被转移到它们的CBs上。在I-型结构的界面电场引导下,掺杂层的NaTaO3中的光致电子和空穴通过O-Ta-N通道迅速转移到Ta3N5上。fb)分别为-0.95和-0.50 V。原创 2024-01-18 15:15:09 · 432 阅读 · 0 评论 -
IJHE:自发产氢的二维MoSi2N2P2 Janus结构:N端面与P端面的协同
优化后的MoSi2N2P2的晶体结构如图2 (A)所示,优化后的MoSi2N2P2晶格常数为3.14 Å,如图2 (B)所示,该常数大于非Janus MoSi2P4晶格常数(~2.91 Å),小于非Janus MoSi2P4晶格常数(3.47 Å),这是合理的,因为P的半径比N大得多,与N端面相比,Janus结构的P端面垂直扩展明显。为了更好地了解HER的N和P端面(原始和缺陷)上的Janus结构的可调性,作者研究了应力应变(图10 (A))和外部电场(图10 (B))对ΔGH的影响。原创 2024-01-18 15:06:03 · 961 阅读 · 0 评论 -
Nano-Micro Lett.:探究界面水参与HER的阳离子调控机制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阳离子(Li+、Na+、K+、Ca2+和Sr2+)和水分子在Pd(111)电极表面的吸附性能。Li+体系中,靠近Pd表面的水分子中有三个悬垂的氢原子,每个界面水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指向Pd表面,另一个氢原子与其他水分子形成HB。氢原子数为4个(Li+)、6个(Na+)、7个(K+)、7个(Ca2+)和8个(Sr2+)。随着阳离子半径和价态的增加,计算结果显示Li+、Na+、K+、Ca2+、Sr2+周围的水分子配位数分别为4、5、6、6、8。原创 2024-01-14 20:13:38 · 391 阅读 · 0 评论 -
Nano-Micro Lett.:Ag/Sn-SnO2 NSs在安培级电流下将CO2电还原为纯HCOOH溶液
两种体系中*OCHO向*HCOOH的转变吸热程度最高,Ag/ Sn-SnO2上的上坡能量小于Sn-SnO2,表明Ag/Sn-SnO2上HCOOH的形成更有利。报道了由Ag纳米粒子和Sn-SnO2颗粒组成的强耦合纳米片,即Ag/Sn-SnO2纳米片(Ag/Sn-SnO2 NSs),具有优化的电子结构,高导电性和更容易接近的位点。此外,Bader电荷分析表明,Ag/Sn-SnO2上*OCHO的电荷高于Sn-SnO2,表明Ag/Sn-SnO2中Sn原子的电子很容易转移到*OCHO上。原创 2024-01-14 20:12:03 · 429 阅读 · 0 评论 -
ACS Catal.:Bi2O2S实现高效的CO2还原
此外,Bi (110)/Bi-O的*OCHO的ΔG值为-0.003 eV,远低于Bi(110)的0.308 eV,说明Bi-O的存在有利于关键中间体*OCHO的生成,从而促进HCOOH的形成。此外,*OCHO吸附过程中的电荷差分析表明,在*OCHO吸附过程中,Bi(110)/Bi-O中的Bi位点比Bi(110)失去更多的电子,这是由于电子向*OCHO转移所致。因此,吸附在Bi-O/Bi(110)上的*OCHO具有更多的电子积累,可以稳定*OCHO,进一步促进HCOOH的生成。原创 2024-01-14 20:09:50 · 331 阅读 · 0 评论 -
ACS Catal.:丙烯腈基COF助力可见光驱动HER
当TP-BPyN-COF质子化成TP-BPyN-PCOF时,电荷被重新分配,即HOMO位于TP上,而LUMO位于质子化BPyN上,可能是由于吡啶氮和氰基氮的质子化使它们更缺电子,因此质子化的BPyN成为受体单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TP-PN COF和TP-BPyN COF光催化效率分别为10890 μmol g-1 h-1和6457 μmol g-1 h-1,比未改性的TP-BPN COF(782 μmol g-1 h-1)分别提高了13.92和8.26倍。原创 2024-01-14 20:08:07 · 391 阅读 · 0 评论 -
Angew.:CuInP2S6选择性光还原CO2为多碳太阳能燃料
转移到Cu位点的*CO被氢化形成*CHO中间体,被In位点上生成的其他CO攻击,最终形成关键的*CO-CHO中间体。偶联的*CO-CHO中间体的O端和C端受到质子-电子对的攻击,形成吸附的*C2H4,同时释放两个水分子,因此最终产物主要是C2H4。在CuInP2S6单层(ML)的侧边,富含电荷的Cu-In双位点的串联协同作用主要是C2H4产物的高效转化和高选择性,作为ML的基面位,暴露S原子,由于CO2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到*COOH的高能势垒,不能进行CO2的光还原。原创 2024-01-14 20:05:38 · 403 阅读 · 0 评论 -
Angew. Chem. Int. Ed.:Fe-CTF NSs助力Zn-空气电池
通过对Fe原子态密度的积分,作者发现Fe-N3和Fe-N2的d带中心位置分别为-1.23和-1.12 eV,使得Fe原子的d带中心更接近费米能级,增强了反应中间体对金属活性中心的吸附。通过对块层状Fe-CTF进行简单的球磨剥离,制备了丰富的少层晶体纳米片(Fe-CTF NSs),并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性能,其半波电位和起始电位分别高达0.902和1.02 V,具有超高比容量和功率密度分别为811 mAh g-1和230 mW cm-2的优异Zn-空气电池性能。原创 2024-01-13 10:14:57 · 407 阅读 · 0 评论 -
J. Am. Chem. Soc.:p-Cu@m-SiO2电催化CO2还原为乙烯
作者计算了不同催化界面上的反应自由能,以确认CO2RR途径。对于p-Cu@m-SiO2,*CO-*CHO偶联的自由能远低于*CHO加氢生成*CH2O的自由能,说明SiO2修饰后反应途径完全改变。*CO + *CO → *COCO的反应势垒为1.49 eV,而*CO + *CHO → *COCHO的反应势垒仅为- 0.70 eV,因此在Cu-Si界面上很难发生*CO-*CO耦合。p-Cu@m-SiO2的pDOS表现出1 π轨道的分裂和*CO中间体2 π*轨道的电荷增加,表明Si-Cu界面上的CO被激活。原创 2024-01-13 10:13:24 · 454 阅读 · 0 评论 -
Adv. Mater.:首次报道,Dr-Ir/C NSs高效催化HER
作者构建了不同晶格应变参数的Dr-Ir/C NSs原子模型图,其中氢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H*)是评价催化剂本征活性的重要指标,ΔGH*接近于零,表明催化剂具有最佳的H*吸附能力,即最佳的催化性能。作者计算了不同应变程度下Dr-Ir/C NSs的H*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发现压缩应变为4%的Dr-Ir/C NSs的H*吸附吉布斯自由能最小ΔGH*,表明其HER活性最好。Dr-Ir/C NSs具有优异的HER性能,在50 mV下具有6.64 A mg-1的高质量活性,是最好的Ir基催化剂之一。原创 2024-01-13 10:10:51 · 396 阅读 · 0 评论 -
Adv. Mater.:HEANCs助力肼氧化辅助电解制氢
Pt-5d轨道占据了最深的位置,在HER还原过程中充当了主要的电子储存库,而Ni-3d和Co-3d轨道占据EF附近的能带,主要作为HER和HzOR的电子耗尽中心。此外,在HEANC/C同时作为阳极和阴极催化剂下,整体肼氧化辅助分解(OHzS)电解槽在0.1 V下显示出250.2 mA mg-1催化剂的质量活性,并且只需要0.025和0.181 V的工作电压就可分别达到10和100 mA cm-2,优于整体水分解系统和其他化学辅助制氢系统。F,优化脱氢过程的能垒,促进HzOR中的中间转化,最终加速HzOR。原创 2024-01-13 10:06:14 · 392 阅读 · 0 评论 -
Angew. Chem. Int. Ed.:调控反应构型助力光催化还原低浓度CO2
氧空位的注入大大加速了CO2分子的吸附和随后的加氢,需注意,Vo-Co3O4的*CO2吸附能和*COOH生成自由能明显高于原始Co3O4。低浓度CO2的光催化转化是一种同时缓解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前途的方法,但由于CO2分子的化学惰性和形成脆弱的金属-C/O键,较弱的CO2吸附和较强的CO2活化过程严重影响了CO的产生。结果表明,CO2分子在Vo-HCo3O4/OMNC上的吸附和活化可能是低浓度CO2还原过程的关键步骤,需要通过精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来验证。原创 2024-01-12 15:31:00 · 396 阅读 · 0 评论 -
ACS Catal.:Tx-TzTz-CMP-2选择性光还原CO2为CH4
更重要的是,CO的解吸和*CO加氢生成*CHO的过程是自发放热过程,但CO的解吸比生成*CHO具有更高的吉布斯自由能,导致CO2光还原为CO的选择性较低。因此,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途径II的质子偶联还原*CHO在热力学上更可行,从而降低CO的选择性,实现CH4产物的选择性。DFT计算表明,缺乏电子的噻唑-[5, 4-d]噻唑环作为活性催化位点暂时容纳CO2,其中N位点相对于S位点具有较低的CO2吸附能,表明N位点可能是捕获CO2用于后续还原过程的最有利的活性位点。原创 2024-01-12 15:29:20 · 355 阅读 · 0 评论 -
Nat. Commun.:揭示界面水和Ru表面关键中间体在碱性HER中的作用
综合研究表明,阳离子并不直接附着在Pt表面或OHad上,而是在阳离子的第一水合层被水分子分离,OHad反过来作为电子有利的质子受体或几何上有利的质子供体,共同促进Pt表面在碱性介质中的水解解离和Volmer步骤动力学。作者同时捕获Ru表面、界面水、*H和*OH中间体的动态光谱证据,其中Ru表面在反应电位范围内以不同的价态存在,离解界面水的方式不同,生成两种不同的*H,导致活性不同。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Pt表面和近表面的化学环境,揭示了碱金属阳离子(AM+)在Pt表面化学和碱性HER中的作用。原创 2024-01-12 15:28:14 · 335 阅读 · 0 评论 -
Angew. Chem. Int. Ed.:4K-Ni1Zn3-300助力CO2加氢制多碳醇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由K改性的Ni-Zn双金属催化剂上的CO2加氢合成C2+OH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作者制备了一系列用K改性的Ni-M双金属催化剂,发现只有K改性的Ni-Zn双金属催化剂能催化CO2加氢生成C2+OH,而其他4种K改性的Ni-M双金属催化剂(M=Ga/Zr/Mg/Ce)只能生成CH4产物。镍(Ni)-基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烷(CH4)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C1中间体的连续加氢导致甲烷化,在Ni-基催化剂上由CO2加氢合成多碳醇(C2+OH)还具有挑战性。原创 2024-01-12 15:26:40 · 448 阅读 · 0 评论 -
Angew. Chem. Int. Ed.:FePc-{PW12}@NTs异质结构助力ORR
FePc和FePc-{PW12}@NT催化剂的第4个还原步骤(*OH + H+→H2O)是决定速率的步骤,而FePc-{PW12}@NT的激活势阱为0.45 eV,低于FePc。通过DFT计算,对比SWNT,{PW12}@NT给FePc的电子更少,因为在杂化结构中,SWNT也给内部{PW12}簇提供了部分电子以稳定它们。Bander电荷数据,SWNT和{PW12}@NT传递的电荷分别为0.16和0.09 e,其中{PW12}@NT对FePc的吸附能为1.72 eV,高于SWNT。原创 2024-01-12 15:24:17 · 445 阅读 · 0 评论 -
J. Am. Chem. Soc.:Co-Bpy-COF-Rux光电还原CO2
无论光照与否,Co-Bpy-COF-Ru1/2和Co-Bpy-COF的Tafel斜率值都大于118 mV dec−1的理论值,表明吸附的CO2通过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PCET)生成*COOH是RDS。由自由能图可知,*COOH的形成是Co-BpyCOF-Ru1/2的RDS。最优的Co-Bpy-COF-Ru1/2在-0.7 V下的CO法拉第效率(FE)高达96.7%,在-1.1 V下的CO局部电流密度为16.27 mA cm-2,均远远超过在黑暗条件下观察到的值。原创 2024-01-11 15:59:48 · 402 阅读 · 0 评论 -
Chem:FE近100%,Ni催化NO电化学合成氨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作者研究了Ni在不同方面的反应活性,包括N*途径(NO→NOH*→N*+H2O, N*→NH*→NH2*→NH3)和O*途径(NO→NHO*→NH2O*→NH3 + O*, O*→OH*→H2O)。对于Ni(210),N*和O*途径,N*途径的势垒相对较小,为0.15 eV,但O*途径在Ni(210)上具有能量上的优势,表现为几乎连续的下坡转换,最后一步上坡为0.04 eV。作者推测,这种转换所需的自由能,用∆Gs表示,可能决定了NH3生成的活度。原创 2024-01-11 15:57:33 · 381 阅读 · 0 评论 -
ACS Catal.:提高近20倍,Pd1/CeO2-TS助力甲烷低温燃烧活
DFT结果表明,在高度对称的方形平面Pd1O4配位环境中,过于稳定的Pd2+没有直接参与CH4氧化,而在Pd1/CeO2-TS表面上有少量配位不饱和的Pd-O*有利于CH4氧化。对比原子俘获形成的单原子Pd1/CeO2催化剂(Pd1/CeO2-AT),Pd1/CeO2-TS的CH4燃烧活性和转化率都提高了近20倍。对比Pd1/CeO2-AT催化剂,Pd1/CeO2-TS催化剂增强了甲烷吸附,降低了C-H键的活化能垒,从而提高了CH4分子C-H键的裂解活性。然而,它们的长期稳定性和活性还具有挑战性。原创 2024-01-11 15:54:16 · 371 阅读 · 0 评论 -
ACS Nano:电催化合成尿素经N2二聚和通用描述符
NN-NN*值为-0.98 eV,通过将CO嵌入*NN-NN*中形成关键中间体,即塔状*NNCONN*。更重要的是,以锚定在TM2@C4N3上的过渡金属原子为原型,作者引入了一个简单的描述符,即有效d电子数(Φ),以定量描述尿素形成的结构-活性关系。结果表明,*NN-NN*在V2@C4N3上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Δ。以Φ为描述符,Ti2@C4N3和V2@C4N3被确定为有前途的电催化剂,能够同时激活两个N2分子并促进C-N偶联过程,尿素生成的起始电位分别为-0.741 V和-0.738 V。原创 2024-01-11 15:52:45 · 420 阅读 · 0 评论 -
Nano Lett.:纳米针尖诱导电场助力HOR/HER
同时,Cu的引入也可增加OH−和H+的积累。更重要的是,Cu的加入不仅促进HOR中OH−和HER中H+的积累,还可以增强OH*吸附,减弱H*吸附,从而显著提高HOR和HER催化性能。首先,采用半径分别为0.9、3.8和7.6 nm的12-17、19、23、24、30个RuCu SNSs作为HRTEM图像的模型,发现电场和电子密度与高曲率针尖的半径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并且电子倾向于在半径最小的高曲率尖端周围聚集。此外,电场增强后,由于静电吸引,OH−和H+会积累,促进了HOR和HER性能的增强。原创 2024-01-11 15:45:39 · 377 阅读 · 0 评论 -
Energy Environ. Sci.:CuNi NPs/CF电催化NIRR,助力Zn-硝酸盐电池
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NO3−还原全过程的自由能,包括*NO3的化学吸附过程(NO3−→*NO3)、脱氧过程(*NO3→*NO2→*NO→*N)、加氢过程(*N→*NH→*NH2→*NH3)和NH3的解吸过程(*NH3→NH3)。在引入Ni后,CuNi(111)对*NH的加氢还原能力优于Cu。HER过程的吸附自由能计算表明,CuNi(111)比Ni(111)和Cu(111)具有更大的H+→H*的自发反应能,H*→1/2H2的∆G也更高,有利于H*的生成,抑制H2的生成。原创 2024-01-05 14:51:09 · 368 阅读 · 0 评论 -
Angew.:近100%转化率和选择性,Cu3-BT-COF助力H2O2光合作用和FFA光氧化
其中,*O2和*HOOH形成所对应的自由能分别为-0.29 eV和-1.38 eV。FFA在Cu3和BT上的吸附能分别为-5.92 eV和-5.66 eV,说明FFA比BT更容易吸附Cu3,而O2在Cu3和BT上的吸附能分别为-3.59 eV和-5.2 eV,表明BT比FFA更容易吸附O2。报道了一系列具有调控氧化还原分子结的COFs(Cu3-BT-COF、Cu3-pT-COF和TFP-BT-COF),并研究了H2O2与糠醇(FFA)光氧化作用下糠酸(FA)的反应。原创 2024-01-05 14:46:27 · 403 阅读 · 0 评论 -
Adv. Mater.:SA Co-MoS2/C复合材料实现高性能钠的储存
SA Co-MoS2/C和MoS2/C的电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SA Co-MoS2/C的带隙减小,增强了电导率,加速了电荷转移。钠原子在SA Co-MoS2/C上的迁移势垒(~0.361 eV)远低于在MoS2/C上的迁移势垒(~0.492 eV),反应动力学快速。此外,钠原子在SA Co-MoS2/C上的吸附能为-0.3153 eV,远低于在MoS2/C上的吸附能(-0.7251 eV),表明钠原子更容易锚定在SA Co-MoS2/C上,而不是在MoS2/C上,这是高性能钠储存的原因。原创 2024-01-03 17:03:01 · 368 阅读 · 0 评论 -
Adv. Mater.:p-CuSiO3/CuO高效电还原CO2制多碳产物
CO-*COH偶联在CuSiO3(201)/Cu(110)界面的最佳吸附构型是羰基C与Cu(110)中的Cu原子结合,羟基C与CuSiO3(201)中的Cu原子连接。因此,CuSiO3(201)/Cu(110)保留了更高的表面*CO覆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uSiO3(201)中*COOH通过C与Cu原子结合在CuSiO3(201)/CuO(110)上的吸附比CuO(110)中的吸附更稳定,导致*COOH的形成能相对于CuO(110)(1.56 eV)降低0.74 eV。原创 2024-01-02 17:38:03 · 370 阅读 · 0 评论 -
【VASP解读】Nat. Commun.:WS2/Pt1, n实现绿色高效制氢
此外,本文计算出WS2/Pt NC在Pt NC顶部和侧部的ΔGH*分别为-0.416和-0.463 eV,说明Pt NC对H*吸附的增强可能会限制H*的解吸,阻断后续反应的活性位点。结果表明,碱性HER性能的提升可归因于WS2/Pt1, n的协同效应,即Volmer步骤的水解离动力学可在Pt NC的顶部位点得到促进,得到的H*通过Volmer-Tafel途径的快速动力学速率溢出,并迁移到WS2相邻的Pt SAs位点(Tafel步骤)进行制氢。同时,电子转移发生在界面处,导致Pt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降低。原创 2024-01-01 20:17:36 · 427 阅读 · 0 评论 -
Nat. Commun.:氧化阴离子保护策略,Ru基催化剂助力OER
更重要的是,基于Ba0.3(SO4)δW0.2Ru0.5O2-δ催化剂的PEMWE在500 mA cm-2的局部水电流密度下,在0.5 M H2SO4中表现出300 h的稳定OER,证明了所提出的RuO2稳定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S的电负性比Ru强,导致Ba0.4(SO4)δRu0.6O2-δ和Ba0.3(SO4)δW0.2Ru0.5O2-δ上的Gibbs自由能差小于RuO2,进一步促进了*OO-H的去质子化。因此,靠近氧空位的Ru原子被氧化成可溶的高价衍生物,导致RuO2晶体结构崩塌,稳定性差。原创 2024-01-01 20:16:15 · 367 阅读 · 0 评论 -
【VASP解读】Angew:镍基电催化剂空位诱导的醇氧化催化机理
在吸附氧诱导的C-C键裂解中,两个VO-Ni2+δ-(OH)基团自发地攻击C-C键,引起C-C键的裂解,生成两个附着在α-C上的羟基。涉及C-C键裂解的VO-AOM由电化学生成的VO-Ni2+δ-(OH)ads和自发吸附的氧诱导的C-C键裂解组成。由于LOM-HAT、VNi-LOM-HAT、VO-AOM-HAT的协同作用以及R-CHO的水化作用,VR-β-Ni(OH)2可有效地催化R-CH2OH氧化生成R-COOH,从而表现出比β-Ni(OH)2更好的PAOR性能。原创 2024-01-01 20:13:54 · 489 阅读 · 0 评论 -
【VASP解读】Angew:Mn-SA@NC电催化硅烷氧化制硅烷醇
报道了MOOH中间体,这是Mn-N-C单原子催化剂(Mn-SA@NC)中的关键物质,其可在OER中循环传递。Mn-SA@NC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催化剂负载低至600 ppm,周转数高达9132,同时在10 mmol的流量化学设置下表现出稳定性。此外,Mn-SA@NC作为OER电催化剂,驱动整个反应,作者构建了实用的Mn SAC催化有机电合成体系。此外,加入了过量的自由基捕获剂,反应中也没有可检测到的SiO2自由基,表明非自由基途径是主要反应途径。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关键中间体以阐明真实的反应途径。原创 2024-01-01 20:12:03 · 473 阅读 · 0 评论 -
JACS:可见光和O2/H2O氧化还原无牺牲剂光合成H2O2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S空位(Sv)在光合成H2O2中的关键作用。作者构建了具有不同Sv的ZnIn2S4(001)模型(ZIS),即内部单Sv的ZIS(ZIS-SV-in)、内部双Sv的ZIS(ZIS-2SV-in-1、ZIS-2SV-in-2)和表面单S空位的ZIS(ZIS-SV)。作者发现表面(ZIS-SV)和内层(ZIS-SV-in)的Sv能强烈降低H+和O2的吸附能,从而提高它们的吸附强度。但是,内层的双Sv(ZIS-2SV-in-1、ZIS-2SV-in-2)削弱了对H+和O2的吸附。原创 2024-01-01 20:09:31 · 415 阅读 · 0 评论 -
ACS Catal.:有机配体对2D MOFs中金属位点自旋态的协同效应以增强ORR性能
Co-2O结构电催化性能的增强可归因于有机配体调节Co位点的高自旋态,从而调节了金属活性中心与关键中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综上所述,有机配体可以有效调节Co位点的电子自旋状态,提高2D MOFs的电催化ORR性能。本文通过改变不同的有机框架(苯、三亚苯和联三萘)和官能团(-NH2、-OH和-SH),构建了9个2D MOFs,并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它们的电催化ORR活性。此外,由于有机配体的不同,这些Co-MOFs的Co位点表现出不同的磁矩和d带中心,这可以间接调节这些Co-MOFs的电催化活性。原创 2023-12-29 08:50:32 · 384 阅读 · 0 评论 -
Adv. Funct. Mater.:局部环境的多重调节使CO2在中性电解液中选择性电还原为乙烯
计算结果表明,Cu(111)-V上C-C偶联的势垒为0.64 eV,低于无缺陷的Cu(111)上的势垒(0.74 eV),表明Cu缺陷可以促进C-C偶联。总之,Cu缺陷和增强电场效应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有利的局部环境(即富含K+和OH−)和高*CO覆盖率,可显著降低C-C偶联步骤的势垒,从而实现中性介质中C2H4的高效生产。态密度(DOS)图表明有原子缺陷的Cu(111)-V的d带中心高于无缺陷的Cu(111),这表明Cu原子缺陷导致d带中心上移,*CO和*OH在Cu(111)-V上的吸附强度都得到了提高。原创 2023-12-28 14:46:31 · 350 阅读 · 0 评论 -
Adv. Funct. Mater.:高效光催化CO2还原的氮化碳双原子Rh催化剂
具有N空位的载体上的局域电荷通过3N/Rh-Rh/1N2C桥转移到Rh2双原子位点,使富含电荷的Rh2双原子位点成为反应的活性中心,提高了Rh2/HCNS-Nv的电荷分离效率。进一步的DFT计算证实,与Rh1 SAC相比,Rh2 DAC能有效地稳定限速中间体CHO*,并能很好地削弱CH3O*中间体中的C-O键强度,促进CH4的生成和分离,从而获得高的CO2还原效率和高达91.65%的CH4选择性。与单原子催化剂(SAC)相比,双原子催化剂(DAC)具有更高的金属含量和更灵活的活性位点,具有更好的性能。原创 2023-12-28 14:16:30 · 373 阅读 · 0 评论 -
Adv. Mater.:强p-d轨道杂化的铋纳米片用于高效CO2电还原
V (Mo)原子上的电荷积累说明了邻近的Bi原子对V (Mo)的电荷离域,表现出明显的电子转移效应。分波态密度图(PDOS)表明,受益于p-d轨道杂化,电子从Bi到V的转移将导致电荷积累的V原子和富电子O原子之间的电子-电子排斥。相反,随着Bi原子的电子耗尽,通过强σ键从O到Bi原子提供电子描述了*OCHO能级与Bi轨道的协同耦合,从而产生了强相互作用。因此,单个V原子在Bi基底上的锚定将导致电子结构的有效调节,从而加速CO2的活化,并促进随后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这些反应对甲酸盐的生成至关重要。原创 2023-12-27 14:29:30 · 425 阅读 · 0 评论 -
Angew.:通过聚合物改性策略增强CO2电还原制乙烯活性
其中Cu-[CF2]n-5-CP上*CO+*CO→OC*CO步骤的ΔG为0.50 eV,低于Cu-CP的0.88 eV。PTFE的加入降低了Cu(111)-[CF2]n-上的CO吸附能,有效促进了C-C偶联反应,进一步增强了CO2电还原制C2H4的反应活性。本文通过DFT计算分别探索了Cu-CP和引入PTFE的Cu-[CF2]n-5-CP催化剂上CO2转化为C2H4的反应机理。此外,Cu(111)-[CF2]n-的电荷密度差分图还显示了Cu和CO中间体之间的电荷积累,这有利于后续反应步骤中C-C键的形成。原创 2023-12-27 14:27:45 · 404 阅读 · 0 评论 -
J. Am. Chem. Soc.:通过AI生成光谱描述符进行催化结构设计
首先,随机生成大量谱图以快速预测吸附能,通过与期望吸附能的比较,迭代光谱生成过程以找到与期望性质相对应的光谱。本研究利用CO的红外光谱信号预测了6个结构参数,包括键长、键角和二面角,利用这些参数可以精确地确定相对于SACs的小分子的位置,然后可以确定CO分子的空间相对坐标,从而实现结构反演。以金属原子分散在金属氧化物载体上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为例,研究了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中关键中间分子CO的吸附状态(性质和结构)与光谱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建立了一个ML模型(ML-1)用于研究吸附能(原创 2023-12-27 14:25:50 · 452 阅读 · 0 评论 -
J. Am. Chem. Soc.:控制NiOOH活性位点定向电合成己二酸和环己酮
在环己醇(CHA)脱氢生成CHN的第一个循环中,CHA的醇羟基通过氢键与表面O2-结合,使C-H键靠近邻近的O2-进行活化。O2-表面再生的电化学过程反应自由能分别为1.51 eV和1.35 eV,表明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很高的正工作电位。为了了解Ov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本文将分别有1个和2个Ov的三种电化学过程的反应自由能与没有Ov的反应自由能进行了比较。同时,Ov从1个增加到2个仅略微降低了HOO*形成的反应自由能,而CHA脱氢的反应自由能明显增加。原创 2023-12-27 14:22:51 · 41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