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量子材料自旋-轨道耦合引起的谷压电效应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SCPMA)出版中山大学李华山团队合作成果,文章题为“Valley piezoelectricity promoted by spin-orbit coupling in quantum materials”,于2023年第66卷第4期刊出。

量子材料因独特的机-电效应而受到压电领域的广泛关注。量子材料内禀的量子属性引发新颖的压电效应,但由于缺乏对其物理机理的理解,量子材料的压电性能尚未达到传统材料的水平。本文以量子材料的压电效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二维量子材料中由强自旋-轨道耦合引起的谷压电效应。通过二能带模型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结合揭示了谷/自旋分裂以及跃迁能对谷压电的重要性,定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压电的策略,包括掺杂、吸附和外加应变,第一性原理模拟验证该策略能显著提高压电性能。谷压电属性不仅为优化量子材料的压电性能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而且预示广泛存在的谷材料在压电传感和能量转换方面大有前途。


496ced8fd7b0d7c42cd6b3f85f90f206.jpeg


2e64490c38e6e69b44c6498e18bc69b5.jpeg

压电材料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值得一提的是,量子材料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压电的研究领域。量子材料的压电往往与材料的微观因素密切相关,现有的理论无法完全描述量子材料的压电响应。因此,从量子材料的能谷、自旋等微观自由度出发研究量子材料的压电效应,将为设计新一代能源和传感材料开辟新的道路。


创新要点:

本文研究了传统压电系统所不具备的谷压电属性;提出了优化量子材料压电性质的有效策略。

 

内容概要:该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行波理论的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会产生向两侧传播的电流和电压行波。通过相模变换对三相电流行波解耦,利用解耦后独立模量间的关系确定故障类型和相别,再采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标定行波波头,从而计算故障点距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识别故障类型和相别,并对故障点定位具有高精度。研究使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为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文中详细介绍了三相电流信号生成、相模变换(Clarke变换)、小波变换波头检测、故障诊断主流程以及结果可视化等步骤,并通过多个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的专业人士,特别是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②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相别及故障点位置;③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减少停电时间和损失。 其他说明:该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探讨,还提供了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行波理论的核心公式、三相线路行波解耦、行波测距实现等关键技术点,并针对工程应用给出了注意事项,如波速校准、采样率要求、噪声处理等。这使得该方法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前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