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年,香港城市大学AM特刊

香港城市大学庆祝成立30周年,Adv.Mater.特刊收录了该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多学科研究成果,涵盖了2D材料、仿生设计、催化、能源转换等8大主题,展示了其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卓越成就。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c8a4a5b46eb52a93df320846b9da272b.jpeg

内容简介

为纪念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建校三十周年,Adv. Mater.特刊刊载了城大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本期特刊收录了香港高等研究院(HKIAS)的研究论文、评论和观点,反映了城大教师和研究员在材料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杰出贡献。本期特刊由香港城市大学张华教授、Hin-Lap Yip、吕坚院士、Chun-Sing Lee、Alex K.-Y. Jen、陈国华院士和Sai Kishore Ravi七位特邀编辑主持,全面介绍城大十多个学系、学院及研究机构取得成果。城大成立于1994年,世界顶尖大学之一,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创新中心,在全球享有盛誉。城大成立仅30年,是全球仅有的两所在全球大学排名中上升最快的大学之一。

6a788eb4d5af3dd839a9225990bd386a.jpeg 根据QS世界大学2024年排名,城市大学排名第70位。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的数据,2023年城大在世界最具国际性大学排名中排名第六,同时也是50周年以下顶尖大学的第六名。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GRAS)认可了城大在2023年排名中各个学科的杰出表现,如下所示: b3994e7138d95dc64cf23e7251df5235.jpeg 城大现有超过23000名学生,以及逾2500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全职教职员工。城大在香港的主校区设有10个学院和28个学术单位,并设有23个研究机构/中心和10个应用战略发展中心,涵盖不同的战略重点领域。目前,城大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并将其触角延伸至广东省东莞市。城大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经费已超过30亿港元(约3.84亿美元),充分体现了在学术研究、转化研究和工业伙伴关系。

  a0c420434a2cad4fd5ba127b99bb00b9.jpeg图1.香港城市大学

本期《Adv. Mater.》特刊收录了25篇研究论文、14篇综述和1篇展望,涵盖了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各个学科,可分为八大主题:2D材料、仿生设计和生物医学材料、催化材料、电子/光电材料、能量转换材料、储能材料、工程材料和光子材料。 在2D材料领域,张华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简单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来制备垂直的1H/1T' MoS2异相结构,为定制2D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TMDs)的相以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铺平了道路(文章编号2307269)。Thuc Hue Ly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新的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用于合成具有可控硫空位密度的超高密度富空位的2H-MoS2(文章编号2304808)。何其远教授等人报道了一项基于超声辅助亚稳态的1T'-MoTe2剥离的无表面活性剂液相合成高质量2D碲的研究(文章编号2306962)。刘忠范院士(城大化学系荣誉教授)等人报道了在无双边界Cu(111)基底上控制单晶石墨烯晶片的生长(文章编号2308802)。

在仿生设计和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姚希教授和Sai Kishore Ravi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微相分离的双-连续离子凝胶,具有类似皮肤的力学性能,并通过离子驱动的刺激-电转换模拟了生物皮肤的多模态传感能力(文章号2309821)。胡金莲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集成仿生结构、纳米焊接技术、柔性电路设计、多功能传感功能和先进静电纺丝技术大数据分析的健康管理智能仿生皮肤贴片(文章编号2306435)。王东安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由儿茶素功能化的阳离子脂聚合物和血清白蛋白组成的纳米级胶束复合材料,用于肺靶向递送(文章编号2302985)。Paul K. Chu教授、Babak Mehrjou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篇综述,强调了智能抗菌材料的多学科理解的重要性,讨论了材料科学、生理学和仿生学等不同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编号2305940)。杨梦甦教授等人回顾了磁颗粒成像的最新进展,从示踪剂设计到血管异常的生物医学应用,讨论了临床转化中的挑战和未来研究和发展的可能方向(文章编号2306450)。

在催化材料领域,王鑫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共轭度更高的酞菁镍衍生物,作为高选择性、pH通用的电催化剂以生产H2O2(文章编号2306336)。范战西教授等人总结了电化学硝酸盐还原反应的最新进展,包括电催化剂的设计,并概述了加速工业化制氨和化学品绿色合成的方向(文章编号2304021)。刘彬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具有不对称Ir-N2P1位点的原子Ir1-P1/N, P共掺杂石墨烯催化剂,其对各种功能化硝基苯乙烯的加氢具有极好的活性和选择性(文章编号2306480)。叶如泉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超薄、阳离子、基于钴酞菁的共价有机纳米片,用于电催化CO2还原为甲醇(文章编号2310037)。Wang Jian教授等人总结了直接电解海水制氢电催化剂的设计和设备应用的最新进展(文章编号2309211)。Sai Kishore Ravi教授等人概述了用于人工光合作用的TiO2异质结构和杂化物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并强调了利用人工光合催化太阳能燃料生产、有机降解和CO2还原方面的持续挑战和未来发展(文章号2305285)。于吉红院士(HKIAS)等人报道了一种同轴3D打印策略,用于构建基于分子筛的核-壳Cu-SSZ-13@SiO2柴油废气处理催化剂(文章编号2302912)。

在电子/光电材料领域,Lee Chun-Sing教授等人对近年来发展的有机光电材料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介绍了它们在荧光成像、光声成像、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方面的应用(文章编号2306492)。Andrey L. Rogach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大体积、可扩展的HgTe量子点合成过程,最初由短链导电配体覆盖,确保配体无交换和简单的器件制备(文章编号2306518)。张其春教授等人报道了两种等晶格的手性2D COFs (CityU-7和CityU-8),通过引入光敏卟啉基胺来增强光吸收和手性醛连接,产生手性并用于直接检测CPL(文章编号2306414)。Yun Chi教授、Kai Chung Lau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系列Ir(III)基碳配合物的蓝色电磷光,并讨论了它们的合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文章编号2305273)。Johnny Ho教授等人讨论了反双极性异质结及其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编号2306290)。

在能量转换材料领域,Hin-Lap Yip教授等人介绍了一种多功能苯乙基乙酸铵添加剂,通过调节混合卤化物结晶速率,增强卤化物相均匀分布,降低钙钛矿薄膜中的缺陷密度,实现高效的宽禁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文章号2306568)。Alex K.-Y. Jen教授等人总结了可印刷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现状,并提出了它们商业化的挑战和前景(文章编号2307161)。Chi Yan Tso教授等人总结了用于实现光调制的各种铬钙钛矿材料最新进展,讨论了智能窗户的器件工程策略,以及并发发电和建筑应用中的节能性能(文章编号2306423)。朱宗龙教授等人探索了钙钛矿-NiOx界面上空穴传输屏障的起源,并展示了一种自组装的单层界面修饰,实现了高效稳定的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文章编号2309768)。Sai-Wing Tsang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原位光学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多种阳离子复合钙钛矿结晶过程的影响,为规模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编号2307635)。

在储能材料领域,陈国华院士等人报道了通过易循环醚稀释,有效地重新配置传统的1 M 六氟磷酸钠在二甘油电解质中的溶剂化结构,获得异常高的Na+离子电导率(文章编号2312161)。楼雄文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原子分散的Fe和Co锚定在N、P共掺杂碳空心纳米棒催化剂,显著提高了ORR的电催化动力学和半波电位(文章编号2306047)。支春义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富羟基水凝胶电解质,有效激活KFeMnHCF正极中低自旋铁的氧化还原位点,实现14500次循环、1.7 V放电压和100 mAh g-1放电容量(文章编号2304878)。张文军教授等人报道了关于水系电池的电解质和界面工程的综述,以克服水电池中“盐中水”(WIS)策略的缺点(文章编号2306508)。Kaili Zhang教授等人总结了可充电电池中有机自由基的重要性、历史、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跟踪和调节有机电池中自由基的挑战和策略(文章编号2306491)。刘奇教授等人报道了将硼锚定在富Mn材料上可抑制深度钠化的有害结构演变,获得了优异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文章编号2306533)。

在工程材料领域,吕坚院士等人总结了增材制造金属合金的疲劳性能,讨论了增材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微观组织不均匀、随机分散的缺陷、较差的表面质量和复杂的残余应力(文章编号2306570)。杨勇教授等人概述了表现出严重晶格畸变的多功能高熵合金,涵盖了用于理解晶格畸变的理论模型等(文章编号2305453)。Alicia Kyoungjin An教授等人总结了纳米膜蒸馏的进展,讨论了阻碍规模化的瓶颈,并提出了其可持续商业化的途径(文章编号2307950)。卢柯院士(HKIAS)等人报道了应变诱导的极端晶粒细化可抑制过饱和Al(Zn)固-溶体中的旋散分解(文章编号2303650)。

在光子材料领域,Alex K.-Y. Jen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系列含有三氰呋喃受体和吲哚啉或苯并吲哚啉供体的推挽式七甲基胺,为开发用于快速、高效和低损耗电光调制的类花青素提供新思路(文章编号2306089)。Cheng Wang教授等人展示了芯片级光学微谐振器在各向异性铌酸锂晶体中的光谱工程,通过梯度设计精确补偿折射率和微扰强度的变化(文章编号2308840)。雷党愿教授等人总结了最先进的纳米光子学方法,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文章编号2309459)。Din Ping Tsai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双目元透镜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使传统的流量诊断工具向更紧凑,更易于部署的技术发展(文章编号2310134)。

文献信息

Three Decades of Materials Research Excellence at CityU: A Special Issue Dedicated to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dv. Mater., 2024.

 

校园失物招领微信小程序源码, 失物招领小程序主要为解决大学生时常丢失物品而且很难找回以及归还过程繁琐不方便的问题, 与传统的失物招领方式不同,该款校园失误招领小程序拥有快捷发布寻物启事和失误找领功能, 快速查找、极速归还、高效沟通、防误领冒领等功能, 在开发校园失物招领小程序前与用户访谈发现有近40的同学校园内频繁丢失物品、证件、校园卡等, 数码产品、日用品等,丢失区域主要发生在教学楼、图书馆和食堂。 拾领校园失物招领小程序继承了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丢失物品或拾取物品都可发布帖子, 首页的横幅滚动公告展示通知公告等,banner图片化的方式更具有视觉吸引力, 最新信息可显示最近发布的招领信息或寻物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的展示信息, 用户可通过首页的发布按钮发布帖子,发布者只需填写物品的相关信息,类别、地点等相关信息, 并且可以填写手机号开启认领验证,并可以一键生成二维码分享或分享至群聊和朋友圈。 列表内可以筛选物品类别或精确搜索,物品详情里可展示物品的相关信息, 确认是自己的物品后可点击认领,然后验证信息,需填写物品的关键信息以作辨认, 防止冒领误领,物品详情页可生成二维码海报分享,还有即时的消息联系功能以提高沟通效率, 发布者还可选择放置在代收处,双方还可以通过拨打电话紧急联系,用于紧急情况,让失物找到主人, 个人中心可以管理发布的物品帖子,管理个人信息,包括昵称、默认学校、手机号的修改、 编辑发布的物品帖子、获取帮助等。帮助用户流畅的使用该小程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