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J: 用于高效CO2RR的MXene基单原子催化剂

101 篇文章 0 订阅
67 篇文章 1 订阅

b3c8328c0d0d2bfcc2c327cc6fa32d72.jpeg

研究背景

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可以通过将过量的CO2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并实现人工碳循环。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效庆、刘思远等人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设计了Ti3C2O2 MXene基单原子催化剂,并设计筛选了由N,S或N,N共配位的Ti3C2O2(NS/NN-Ti3C2O2)上的25种过渡金属(TM)组成的50种SAC,将其用于CO2电化学还原反应(CO2RR)制备CO。


计算方法

作者在VASP 6.1.1中使用含有Perdew-Burke-Ernzerhof(PBE)泛函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来进行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并将截止能量设置为420eV。在几何优化过程中,k点被设置为3×3×1,而对于电子态密度(DOS)计算,作者将k点设置为15×15×1。此外,用于结构优化的电子能量和力收敛标准分别设置为1.0×10−5 eV和0.02 eV/Å。而用于频率计算的电子能量和力收敛标准分别设置为1.0×10−7 eV和0.02 eV/Å。

作者使用Grimme方法(DFT-D3)研究了原子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并通过使用VASPsol来考虑电化学双电层的影响。通过VASPsol在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晶胞真空区域设置连续电荷分布,作者选择3Å的德拜长度来模拟1M的体积离子浓度。


结果与讨论

88bfc4aeedd3d9cd97c47ef438589b8b.jpeg

图1 筛选元素及筛选流程示意图


作者选择由Ru/Co/Pt原子和不同MXene载体组成的SAC,包括原始Ti3C2O2、单一N掺杂的N-Ti3C2O2、N,S共掺杂的NS-Ti3C2O3和N,N共掺杂的NN-Ti3C2O2,以研究MXene基SAC中配位环境的影响。然后,作者通过将包括3d、4d和5d金属的25个TM锚定在NS/NN-Ti3C2O2基底上,构建了50个SAC模型。如图1a所示,作者将25个TMs(TMs=Sc、Ti、V、Cr、Mn、Fe、Co、Ni、Cu、Y、Zr、Nb、Mo、Ru、Rh、Pd、Ag、Hf、Ta、W、Re、Os、Ir、Pt和Au)作为TM-NS/NN-Ti3C2O2中的中心原子。

作者基于三个标准来筛选CO2RR SAC(图1b):(a)SAC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包括合成可行性、热力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其可以分别使用负的形成能(Ef<0eV)、正的内聚能(Ecoh>0eV)和正的溶解势(Udiss>0V)来评估;(b)SAC应具有高的CO2RR活性、CO选择性和CO2RR选择性。CO2最初被有效活化,并且CO2RR对CO的理论UL应比大多数催化剂的UL更正(Au,−0.26 V vs SHE)。CO相对于HCOOH的选择性通过同时评估COOH*氢化为CO2的活性和UL(CO)–UL(HCOOH)值。

而CO相对于其他多电子产物的选择性应通过CO解吸和进一步还原之间的反应竞争来评估。CO2RR和HER之间的竞争可以通过UL(CO2RR)-UL(HER)和更稳定的CO2吸附来评估;(c)当考虑实际电催化中双电层处的电场时,SAC应该具有低反应能。

3eafc95928be74785650fd1f84d3a8e1.jpeg

图2 几何结构和PDOS


Ru-SAC的结构如图2a所示,对于Ru-Ti3C2O2,Ru原子锚定在O原子的中空位点,Ru–O键约为2.067Å。对于Ru-N-Ti3C2O2,其中一个O原子被一个N原子取代,并且Ru原子仍然占据中空位点,Ru–N和Ru–O键长分别为1.889、2.039和2.048Å。一旦Ti原子被S或N原子取代,Ru原子就同时与O、N和/或S原子键合。这样的共配位环境可以有效地调节Ru单原子的电子结构。图2b显示,Ru-N-Ti3C2O2中N原子的p带中心高于Ru-Ti3C2O2中相应O原子的p带中心,从而导致Ru原子的d带中心降低,并且大量电子从Ru转移到配位原子,此外,图2c表明,用N/S原子取代Ti原子进一步降低了Ru原子的d带中心。

61a7dedf98f713f4b6b8d1a82fcdab3f.jpeg

图3 形成能,内聚能和溶解势


图3a给出了所有TM-NS/NN-Ti3C2O2的形成能(Ef),并且所有这些结构的Ef值都是负的,从而从热力学角度表明其合成可行性。一方面,NN-Ti3C2O2可以为TMs提供比NS-Ti3C2O2更稳定的锚定位点。另一方面,IIIB-VB TM可以更稳定地锚定在NS/NN-Ti3C2O2载体上,并且Ef值比−8.00 eV更负。图3b和3c显示了载体金属原子和Ecoh的Udiss,其中SAC的正Udiss值表明在CO2RR电势下没有发生金属溶解。此外,46个SAC的Ecoh值均>7.00eV,表明这些结构一旦合成就可以保持优异的稳定性。总之,所有研究的SAC都具有优异稳定性,并且可以进行CO2RR。

ee18ead9511266a538a1bbf12cd9e68b.jpeg

图4 CO2吸附类型,差分电荷密度和PDOS


如图4a-4c所示,CO2分子可以通过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的任一侧/末端吸附在金属位点,其中通过侧面化学吸附,CO2分子弯曲,O和C原子同时与TMs相互作用。TM-NS-Ti3C2O2(TM=Pd和W)和TM-NN-Ti3C2O3(TM=Pd和Mn)通过强侧面化学吸附与CO2相互作用,TM–O和TM–C键的范围为1.930–2.311Å和1.974–2.215Å,表明其与CO2之间具有强结合能力。

吸附后,与TM直接相关的C-O键从1.177Å变为1.217–1.338Å,∠O-C-O从180°变为135.4°−160.5°,表明CO2得到有效初始活化。为了探索CO2通过侧面化学吸附活化的性质,作者使用差分电荷密度图(图4d)和部分态密度(PDOS)(图4g)来研究CO2和Pd-NS-Ti3C2O2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CO2被吸附在Pd-NS-Ti3C2O2上,就可以在Pd原子和CO2分子之间观察到电荷耗尽和积累。空的Pd d轨道可以接受来自CO2最高占据的1πg轨道的电子,而被占据的Pd d轨道可以向CO2最低未占据的2πu轨道反向提供电子。如图4e和4h所示,电子从CO2的被占据的Ru d轨道转移到最低的未被占据的2πu轨道。

同时,在CO2分子中,部分电子从C原子转移到O原子,从而导致CO2分子的活化。图4f中的差分电荷密度和图4i中的PDOS表明,在Ru-NN-Ti3C2O2中,在CO2和Ru原子之间几乎没有发现电子转移。基于以上讨论,CO2的结合强度和初始活化都遵循侧面化学吸附 > 端化学吸附 > 物理吸附的顺序。

64e97bbf3adce8bd84b84215b8abfb61.jpeg

图5 CO2RR到CO, HCOOH和HER的示意图和CO2RR到CO的理论极限电位


如图5a所示,在两种可能的反应路线中,CO2&nbsp;→ COOH*和CO2→ OCHO*将用于CO2的氢化。OCHO*将通过OCHO*→ HCOOH*→ HCOOH合成HCOOH。而至于*COOH,它通过COOH*→ CO*→ CO途径合成CO。此外,HER是CO2RR的主要竞争反应。因此,用于合成CO的理想催化剂不仅应具有高催化活性,而且还应抑制其他副反应(例如HCOOH合成、CO*的进一步反应和HER)。如图5b所示,对于大多数3d TM,TM-NN-Ti3C2O2具有比TM-NS-Ti3C2O2更高的正UL,因此其在合成CO方面具有更高的活性。

而对于大多数4d和5d TMs,TM-NS-Ti3C2O2比TM-NN-Ti3C2O3更具活性。考虑到Au(211)的UL值为−0.26 V vs SHE,UL比−0.26 V更正的SAC被认为对CO合成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与Au(211)相比, Ru-NS-Ti3C2O2、Cr-NN-Ti3C2O2和Co-NN-Ti3C2O2具有优异的活性,UL值分别为−0.12、−0.20和−0.23 V。

9a03925566be1b8deffddb8cfade8c39.jpeg

图6 CO2到CO的反应势能面和中间态结构


这三种SAC上的CO2RR机制如图6a所示,相应的反应中间体构型如图6b-6d所示。在Ru-NS-Ti3C2O2上,CO2的吸附和在CO2的O原子处的氢化更容易发生,反应能ΔG值分别为0.04和0eV。然后质子自发地攻击O原子,形成CO*中间体和H2O分子。最后,CO*解吸需要0.12 eV的ΔG,因此对应于CO合成的电势决定步骤(PDS)。在Cr-NN-Ti3C2O2上,上述四个反应步骤的ΔG值分别为0.20、0.09、−0.14和−0.27eV,其中CO2的吸附是PDS。

在Co-NN-Ti3C2O2上,CO2吸附和COOH*形成的ΔG值分别为0.06和0.23 eV,之后反应通过两个连续的下坡步骤得到CO,PDS是CO2*+H++e−→ COOH*步骤。总之,Ru-NS-Ti3C2O2、Cr-NN-Ti3C2O2和Co-NN-Ti3C2O2对CO的合成都表现出优异的活性,不同的PDS分别对应于CO的解吸、CO2的吸附和CO2的初始质子化。

8374f2f788c6c8a46d9835913f85667b.jpeg

图7 比例关系和反应竞争性


CO2RR可以通过CO2&nbsp;→ CO2* → COOH* → CO* → CO路线合成CO和CO2&nbsp;→ CO2* → OCHO* → HCOOH* → HCOOH路线合成HCOOH。因此,CO选择性是通过CO2*相对于COOH*的氢化偏好和UL(CO)–UL(HCOOH)值来评估的。图7a表明Ru-NS-Ti3C2O2和Co-NN-Ti3C2O2倾向于通过CO2*氢化形成COOH*,而Cr-NN-Ti3C2O2倾向于形成OCHO*。因此,Ru-NS-Ti3C2O2和Co-NN-Ti3C2O2更有可能通过在COOH*中裂解C-O键来促进CO的形成。

如图7b所示,UL(CO)–UL(HCOOH)的正值进一步证实了在Ru-NS-Ti3C2O2和CO-NN-Ti3C2O2中优先合成CO而不是HCOOH。在CO2RR电位范围内,HER与CO2RR合成竞争。如图7c显示,在Ru-NS-Ti3C2O2和Cr/Co-NN-Ti3C2O2中,CO2结合在活性位点比H更具竞争力。然后研究CO生成和HER之间的反应竞争,如图7d所示,Ru-NS-Ti3C2O2和Cr/Co-NN-Ti3C2O2上的HER ΔG值分别为0.60、0.54和0.67eV,均大于Au(211)(ΔG=0.29eV),表明其对HER的抑制能力优于Au(221)。

此外,在Ru-NS-Ti3C2O2和Cr/CO-NN-Ti3C2O2中,CO2RR和HER之间的极限电势差(UL(CO)-UL(HER))分别为0.48、0.34和0.44eV,从而进一步表明了它们与HER相比在CO合成方面更具优势。

827214710df567949575b785f41a3daa.jpeg

图8 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势的关系,结合能和表面电荷密度的关系以及反应势能面


图8a中的数据点σ-U可以很好地用直线拟合,表明CH为常数,并且CH和ΦPZC分别为21.5μF/cm2和−0.15 V vs.SHE。图8b为结合能与表面电荷密度的相关性,Eb(CO2)、Eb(COOH)和Eb(CO)都与σ呈线性关系,而这些线的斜率表示吸附质的μ,对于CO2、COOH和CO,分别为−0.003、0.015和0.009 eÅ。图8c是Ru-NS-Ti3C2O2上依赖于电压和表面电荷的反应能。

当电位从0变化到-0.8 V时,Eb(CO2)从0.04 eV增加到0.08 eV。Eb(CO2)的轻微增加是由负CO2偶极引起的,进而导致在负电势下CO2吸附的轻微抑制。而中间体COOH*和CO*的反应都是放热过程,其可以通过负电压和表面电荷来得到促进。至于PDS,CO的解吸需要最高的能量,而负表面电荷会增强CO的结合,从而抑制CO的解吸。当电极电势从0增加到-0.8 V时,反应能量从0.12 eV增加到0.24 eV,表明Ru-NS-Ti3C2O2在低电势下具有更高的CO合成活性。如图8d所示,在Au(211)上,PDS为CO2吸附步骤。而得益于正CO2偶极,表面电荷可以增强CO2的吸附步骤,这与Ru-NS-Ti3C2O2上的吸附步骤不同。同时,小的CO2偶极表明,即使在负电势下,CO2吸附仍然很困难。

9e059cdd34c57242ab6a30ffc4258b26.jpeg

图9 CO合成极限电位的等值线图


如图9所示,在二维活性等值线图中,Eb(COOH)和Eb(CO)共同决定了CO2RR活性,并且在Eb(COOH)介于−0.30–0.19 eV和Eb(CO)介于−0.36–0.00 eV范围为活跃区域,其中包括Ru-NS-Ti3C2O2。位于红色-橙色区域的TM-NS/NN-Ti3C2O2,包括Ru/Cr/Pd-NS-Ti3C2O2和Co/Cr-NN-Ti3C2O2,都表现出比先前报道的SAC具有更高的CO2RR活性。


结论与展望

作者发现,36种稳定的TM-NS/NN-Ti3C2O2结构具有稳定的侧对端对CO2化学吸附,然后选择这些结构用于进一步研究CO2RR性能。对CO合成的极限电势以及与HCOOH合成、CO还原和析氢反应的竞争分析表明,Ru-NS-Ti3C2O2和CO-NN-Ti3C2O2是CO2RR合成CO的高效催化剂,并且超过了迄今为止报道的大多数催化剂。中间体吸附作用在−0.30<Eb(COOH)<0.19 eV和−0.30>Eb(CO)<0 eV的区域内的SAC具有优异的CO2RR活性。该工作突出了Ti3C2O2基N,S共配位Ru-SAC作为CO2RR制CO的优异电催化剂,并为CO2RR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和筛选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文献信息

Shoufu Cao et.al MXene-based single atom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CO2RR towards CO: A novel strategy for high-throughput catalyst design and screen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 19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在生活、工农业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水量也在日益增长,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但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导致水体的污染,水质恶化,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张。长期以来,油类物质(石油类物质和动植物油)一直是水和土壤中的重要污染源。它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且使水质恶化,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因此各国都加强了油类物质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的治理。对于水中油含量的检测,我国处于落后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所以难以满足当今技术水平的要求。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正确数据,使分析数据具有与现代测试技术水平相应的准确性和先进性,不断提高分析成果的可比性和应用效果,检测的方法和仪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了这两方面才能保证快速和准确地测量出水中油类污染物含量,以达到保护和治理水污染的目的。开展水中油污染检测方法、技术和检测设备的研究,是提高水污染检测的一条重要措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质污染现场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科学研究价值。 本课题针对我国水体的油污染,探索一套检测油污染的可行方案和方法,利用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技术,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国情的适于野外便携式的测油仪。利用此仪器,可以检测出被测水样中亚甲基、甲基物质和动植物油脂的污染物含量,为我国众多的环境检测站点监测水体的油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 内容概要 《计算机试卷1》是一份综合性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测试卷,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试卷包括单选题和操作应用两大类,单选题部分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操作应用部分则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 ### 适用人群 本试卷适用于: - 计算机专业或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用于课程学习或考试复习。 - 准备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士,作为实战演练材料。 - 对计算机操作有兴趣的自学者,用于提升个人计算机应用技能。 - 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资源或出题参考。 ### 使用场景及目标 1. **学习评估**:作为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评估工具。 2. **自学测试**:供个人自学者检验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熟练度。 3. **职业发展**:帮助职场人士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工作竞争力。 4. **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学生的课后练习。 5. **竞赛准备**:适合准备计算机相关竞赛的学生,作为强化训练和技能检测的材料。 试卷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题目设计,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题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试卷的学习与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为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