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电性是材料对直流电电阻为零、并能排除磁通量的一种状态。目前对于超导体形成背后的微观机制尚未得到澄清和统一,但镍基氧化物R1-xSrxNiO2的发现为复杂氧化物中的超导理论提供了新的测试平台。Sr1-xKxBiO3和Ba1-xKxBiO3是理想的化合物,可用于测试第一性原理模拟技术,它们表现出氧化物的复杂性,并且是采用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超导体之一。
Fig. 1 Structural distortions displayed by SrBiO3 and BaBiO3 in the P21/n ground state phase.
由法国诺曼底大学CRISMAT实验室的Julien Varignon博士研究表明,SCAN泛函足以捕捉在空穴掺杂时SrBiO3从绝缘态到金属态的特性转变过程,并揭示超导现象背后的机制和先决条件。
Fig. 2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of SrBiO3.
作者通过将第一性原理DFT结果映射到涉及相关晶格畸变的Landau模型上,证明了产生绝缘相的根源是在块体基态中本征不稳定的Bi4+阳离子歧化成了Bi3+和Bi5+阳离子。该过程伴随产生Boc这种呼吸模式的扭曲,其振幅被八面体旋转进一步增强。
Fig. 3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r0.9375K0.0625BiO3.
在弱掺杂含量(x=0.0625~0.125)下,空穴被困在晶格上,中间态被局域在带隙中,最终材料形成了半导体。在中等掺杂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