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同配体结构的氮掺杂石墨烯催化CO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DFT计算,详细研究了Fe-CxNy催化剂在CO低温催化燃烧中的性能,发现Fe-CN3表现出最佳性能,具有低能垒和优异的低温催化活性。研究揭示了不同配位环境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为CO氧化催化剂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06d88e9c81e3a70a9db3ff6b2ba3a0c6.jpeg


研究背景 

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CO)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低温催化燃烧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李东等人提出了一种用于CO低温催化燃烧的Fe和N共掺杂双空位石墨烯催化剂(Fe-CxNy),并利用密度函数理论(DFT)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上CO催化燃烧反应的机理。作者从氧化途径和能量分布方面比较了四种氧化机制,其中包括Eley-Rideal(ER1和ER2)、Langmuir Hinshelwood(LH)和Eley-Rieal(TER)机制。 


计算方法与模型结构 

本工作中,作者采用了VASP 5.4.4软件包进行DFT计算,并且在广义梯度近似中采用了Perdew-Burke-Ernzerhof(PBE)泛函来描述交换结构弛豫和能量最小化。此外,作者采用Grimme中的DFT-D3方法来校正反应物和载体之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同时,作者采用PAW方法来求解价电子和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截断能设置为500 eV。

作者采用的模型是一个4×4×1的石墨烯超胞结构,其具有32个原子。而双缺陷石墨烯结构是通过挖空两个相邻的碳原子获得的,然后将Fe原子与4个相邻的C或N原子连接,其中Fe-CxNy表示Fe与x个C原子和y个N原子配位。作者选择了Fe-C3N、Fe-C2N2、Fe-CN3和Fe-N4四种配位结构。在结构优化和态密度计算中,作者对布里渊区分别进行了3×3×1和6×6×1k点采样,并且在所有弛豫中,结构优化的最大残余力设置为0.01 eV/Å,能量收敛为每个原子10−5 eV。此外,作者通过二聚体方法计算过渡态(TS),并且过渡态的几何形状由虚拟振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