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陪伴冰火两重天:头部固化,海内外天差地别 | 量子位智库月报
原创 量子位智库 量子位智库 2024年11月08日 12:01 北京
分析师 刘萌媛
量子位智库 | 公众号 AI123All
AI陪伴在国内外的表现已天差地别。
在国内,AI陪伴尽管仍是TOP赛道,但增长乏力,和AI智能助手差距明显。
Killer App更是前景不明朗。
头部产品均表现平平。曾因出海被万众瞩目的某爆款产品风光不再,不仅连续多月数据下滑,还被传陷入产品内斗风波,本月新增数已被反超。
多款大力宣传的产品上线后数据惨淡,未伴、X Her、AlienChat等明星产品也纷纷下架。
而在国外,超10%的月度增长仍十分常见。Character AI、Janitor AI、Crushon、Talkie、Candy.AI的热度持续已超过一年,Web端月活均超千万。其中,Character AI网页端MAU可上亿,App端MAU则超过两千万,国内MAU最高的星野在App端数据仅约为其十分之一,这一数据表现在国外勉强进入前八。
国内的具体表现究竟如何?
量子位智库以2024年10月为统计区间,统计了全国AI产品APP端的多项数据,我们发现,星野、猫箱、X Eva等AI陪伴头部产品的数据表现未达顶尖,数据表现均不平衡。其他产品数据大多位于中腰部水平。
同时,针对国内现有的58款AI陪伴产品在2024年10月的表现,量子位智库统计了各产品整体信息和四项APP端关键数据——
-
APP历史下载总量
-
APP月新增下载量
-
APP端 DAU
-
APP端三日/七日留存率
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辅以产品测评、用户调研、数据建模等,期望能够从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用户活跃、用户粘性四个维度提供最新参考。
△完整图表可扫码添加小助手领取
受篇幅限制,本篇以数据展现为主,欢迎关注量子位智库后续将推出的分析解读。
本文结论仅覆盖至2024年10月,供各位读者参考。
01 用户规模 · APP累计下载总量
为减少部分产品发布较早的影响,我们采取了历史累计下载总量和24年累计下载总量两个指标来衡量用户规模。
由于新增普遍停滞,历史累计下载总量的排位基本不变。
千万级下载总量玩家依旧为3位:主打AI聊天记账及语C陪伴的叨叨历史下载总量接近3000万,X Eva和星野则仍分别约1800万和1600万。
五百万级下载总量玩家为3位:AI互动写作应用彩云小梦下载量超700万,猫箱成为唯一快速增长产品,下载总量超过600万,我在AI的数据已接近500万。
其他产品下载数据总数不足200万。
从2024年累计下载量来看,星野、X Eva和猫箱位列前三,当年累计下载量分别超1400万、950万和700万。随后数据掉至200万以下。整体位次和历史下载总量基本保持一致。
02 用户增长 · 10月新增下载
头部产品数据有所回暖,但整体数据依旧停滞。
两款产品月新增数量超过百万。猫箱持续加速新增,10月新增下载量约170万,在AI产品APP端中位列第六,成为唯一进入月新增下载量Top 10的AI陪伴产品。星野回到百万级梯队。随后数据下降至50万以下。
共7款AI陪伴产品进入AI APP月新增下载量的Top 50。
03用户活跃 · 10月DAU
星野连续3个月持续下滑至低于50万。X Eva首次进入前五,平均DAU超过35万。两款产品分别位列AI APP平均DAU的第10位和第11位。
共14款产品进入AI APP平均DAU的Top 100,但主要位于30名-100名的腰尾部区间。
04 用户粘性 · 三/七日留存率
叨叨依旧保持绝对性的领先优势,三日和七日留存率分别超过30%和20%。这一数据表现在游戏等娱乐领域,已经符合优秀产品的要求,在所有AI APP中位列第二。
星野和猫箱为第二梯队,三日留存率超20%,七日留存率约14%。
共8款产品进入AI APP三日留存率Top 50,17款产品进入Top 100,但对于强调高互动高粘性的陪伴及娱乐领域而言,这一整体数据表现并不乐观。
尽管曾被万众瞩目,国内的AI陪伴市场目前已热度不在,也并没能承载起Killer App的厚望,用户评价也从最初的惊艳转为褒贬不一。
量子位智库甚至发现,多款国内产品已转向创作性更强的AI互动小说,偏离了陪伴的最初定位。这或许也是缺乏破局之道的一种体现。
经过和海外产品的深入对比,量子位智库认为关键在于国内产品缺乏对深度情感链接的探索。
Character AI、Replika等海外产品更注重个性化和深度情感交流,追求的具有独立人格和复杂情感反应的AI形象,甚至具有一定的陪伴成长性。这种产品形态能够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提供长时间的陪伴和互动,从而带来可观的用户活跃和粘性。
而国内市场则更倾向于短期的趣味性互动或娱乐化的陪伴功能,产品满足的需求过于浅层,且同类产品间可替代性强,同时难以让用户有持续深入探索使用的动力。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底层技术提升,要求LLM具有更优的长期记忆能力、语义理解能力、情感计算能力等。
另一方面,国内用户的情感需求仍待挖掘。相较于深度情感互动,国内更期望AI提供工具性和实用性,需要更多时间和契机来适应新的虚拟社交方式。
此外,公司是否有文娱产品,特别是游戏类产品设计的相关基因,同样也会对具体的产品逻辑,如互动场景和情感表达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你对国内的AI陪伴市场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往期AI陪伴相关数据报告:
中国AI陪伴市场明显遇冷,头部产品数据普遍下降| 量子位智库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