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魔法原子新完成一轮数亿元融资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无锡)

具身智能机器人魔法原子新完成一轮数亿元融资

原创 投融最前沿 投融最前沿
 2025年05月19日 07:31 上海

2025 年 5 月 15 日,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传来重磅消息 ——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由战略产业资本禾创致远、芯联资本领投,华映资本、晓池资本、元禾厚望跟投,老股东追创创投和翼朴基金持续追加投资。这是魔法原子自 2024 年 12 月完成 1.5 亿元天使轮融资后的半年内,再次获得资本青睐,两轮累计融资超 5 亿元,刷新了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融资速度纪录。

此次融资不仅是资本对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标志着魔法原子“全栈自研 + 场景驱动 + 产业协同” 的战略路径已进入规模化验证阶段。作为全球少数具备通用机器人全栈自研能力的团队,魔法原子正以 “中国速度” 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商业空间乃至家庭场景,其量产计划、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或将重新定义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竞争格局。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袁锋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批量商业落地与供应链稳定及优化密不可分,双方将在上游芯片及系统方案层面展开进一步合作探索。”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则强调,魔法原子与追觅在制造端及渠道端的协同,为公司长期竞争力提供了保证。

一、公司基本情况

魔法原子成立于 2024 年 1 月,总部位于江苏无锡,由追觅科技孵化并深度赋能。公司聚焦通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产品覆盖人形机器人、仿生四足机器人等形态,目标成为全球具身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其战略定位清晰:通过全栈自研技术实现硬件成本可控,依托场景化应用反哺算法迭代,最终构建 “技术 - 制造 - 场景” 的产业闭环。


魔法原子的核心壁垒在于全栈自研能力,硬件自研率高达 90%,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主控等核心零部件。例如,其自研的关节模组通过行星减速、谐波减速等多种技术路线,覆盖 350N.m 以下力矩需求,控制精度与力矩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自有产线,魔法原子实现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生产,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保障量产一致性。


作为追觅科技生态企业,魔法原子深度共享追觅在供应链、渠道、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例如,在追觅科技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进行上下料、质检等工序训练,将产线经验复制到外部场景;通过追觅供应链协同,采购成本降低 15%-20%,毛利率提升 5-8 个百分点。此外,魔法原子发起 “千景共创计划”,已吸引 20 余家汽车、半导体、医疗领域头部企业参与,计划在全球打造 1000 个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二、团队介绍

魔法原子团队超 80% 为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 50%,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领域拥有平均 10 年以上研发经验。创始人兼总裁吴长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主导小米首款四足机器人 “铁蛋” 研发,2020 年起带领团队持续深耕四足及人形机器人技术,2023 年初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并完成多次迭代。

研发负责人陈春玉拥有丰富的机器人技术转化经验,主导开发了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多模态感知系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产品的跨越。团队在电机驱动、灵巧手设计、多机协同系统等关键领域的突破,为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例如,其自研的灵巧手 MagicHand S01 具备 11 个自由度,指尖力分辨率达 0.1N,可完成拧螺丝、咖啡拉花等精细操作。


魔法原子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聚焦具身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与芯联集成合作开发专用高集成驱动芯片,目标 2026 年量产并降低成本 50%;参与制定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行业标准,计划 2027 年推动至少 3 项团体标准发布。

三、主要产品:从工业产线到商业服务的全场景覆盖

1. 通用人形机器人MagicBot

技术参数:全身 42 个自由度,双臂搬运负重 20 公斤,全身负重 40 公斤,续航 5 小时,行走速度 0.8m/s,适应马路、草地、山坡等复杂地形。灵巧手 MagicHand S01 集成 6 个直线伺服电缸,支持类人手精细操作,负载高达 5 公斤,作业场景下最高负载超 20 公斤。

场景落地:在追觅科技工厂完成上下料、质检、搬运等工序训练,实现多机协作;在南京德基广场担任导购,在江苏广电总台参与新闻报道;广交会期间斩获 500 + 海外订单,覆盖工业制造、电子家电等领域。MagicBot 在追觅工厂参与点胶工位工作,仅用三个月成功率提升 3 倍,超过 85%。

量产进展:2025 年启动 400 台生产计划,首批产品下半年交付合作伙伴,2026 年产能提升至千台级别。

2.仿生四足机器人 MagicDog

技术参数:13 自由度仿生设计,支持 AI 视觉、语音、触觉多模交互,搭载配件后可实现巡逻、勘察等功能。

应用场景:已在商业展会、科研教学等场景提供服务,例如在广交会进行产品展示,与高校合作开展机器人教育课程。MagicDog 还通过 “光引 001” 项目,帮助视障人士实现自主出行、扫码购物、线上打车等功能。

3.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汽车零部件加工、危化品化验等场景,魔法原子推出定制化机器人解决方案。例如,为某汽车厂商开发的专用机器人,可在高温、高粉尘环境下完成零件装配,效率提升 30%,故障率降低 50%。

四、核心技术:全栈自研构筑技术壁垒

1. 硬件自主研发

核心零部件:自研关节模组覆盖 350N.m 以下力矩需求,包括行星减速、谐波减速、直线执行器等类型,成本较外购降低 30%-50%。例如,自研的关节模组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 40%。

灵巧手:MagicHand S01 采用小体积大扭矩设计,集成 6 个直线伺服电缸,支持类人手精细操作,精度达 0.1 毫米,可完成穿针引线等任务。

驱动系统:自研高性能驱动芯片与电机,配合轻量化材料(如 PEEK),提升机器人续航与负载能力,整机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 60%。

2. 软件与算法

VLA 模型:融合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数据,支持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感知、理解与行动规划。引入 “思维链” 技术后,机器人可实现类人推理,例如在工厂环境中识别不同零件并精准装配。

MagicNet 多机协同系统:实现多台机器人的任务调度、地图共享与协同作业,在追觅科技工厂测试中,多机协作效率较传统产线提升 25%。

MagicData AI 数据引擎:整合合成数据、遥操作数据、第三方数据库数据与场景实时数据,支持 Sim2Real 训练与模型泛化,每日新增数亿条环境数据反哺算法优化。

3.制造与量产能力

通过自有产线实现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生产,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保障量产一致性与成本控制。与追觅科技共享供应链资源,采购成本降低 15%-20%,2025 年预计毛利率达 30%-4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目标 2026 年将机器人续航提升至 8 小时,满足全天候作业需求。

五、竞争对手分析:差异化优势引领行业突破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魔法原子与优必选、特斯拉 Optimus 等头部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

维度

魔法原子

优必选

特斯拉 Optimus

技术路线

全栈自研,硬件自研率 90%,聚焦电驱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融合

全栈式技术,侧重 AI 交互与教育场景

高自研率,聚焦仿生运动与大规模量产

量产能力

自有产线,2025 年计划交付 400 台,2026 年达千台级别

量产经验丰富,Walker 系列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目标 2030 年量产 100 万台,当前处于原型机阶段

场景落地

工业(汽车、半导体)、商业(导购、会展)、家庭多场景同步推进

教育、娱乐场景为主,工业应用较少

工业制造为主,尚未大规模落地

成本控制

自研核心零部件 + 供应链协同(如追觅科技),整机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部分零部件依赖外购,成本较高

大规模量产预期降低成本,但当前研发投入巨大

合作伙伴

追觅科技、芯联集成、无锡政府等产业资本深度绑定

教育机构、商业综合体合作较多

特斯拉生态内工厂试点,外部合作较少

核心优势解析:

技术闭环:魔法原子的全栈自研能力使其在硬件适配性、成本控制、技术迭代速度上领先于依赖外购的竞争对手。例如,自研的关节模组与灵巧手高度适配,提升整机稳定性与可靠性。

场景广度:优必选侧重特定场景,而魔法原子通过“千景共创计划” 覆盖多行业,形成更广泛的市场渗透。例如,在危化品化验场景中,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操作,安全性提升 80%。

量产进度:特斯拉 Optimus 虽有大规模量产计划,但当前仍处原型机阶段,而魔法原子已进入量产交付阶段,抢占市场先机。

六、市场规模:万亿级赛道的爆发前夜

1. 全球市场:技术突破驱动规模扩张

增长预测: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预计超 2 万台,2030 年达 260 万台,对应市场规模超 4000 亿元。特斯拉目标 2030 年量产 100 万台,占全球市场近 40%。

技术驱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如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推动整机成本从 20-30 万元降至 2 万美元以下;具身智能大模型(如 VLA 模型)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加速跨场景应用拓展。

2. 中国市场: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规模预测: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27.6 亿元,预计 2029 年达 750 亿元,2035 年突破 3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53.15%。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82.39 亿元,占全球近 50%,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场景分布:工业场景占比超 60%,3C 电子、汽车制造是主要需求领域;商业服务场景增速最快,预计 2030 年占比达 30%,酒店配送、商超导购等场景需求旺盛。

3.竞争格局:中国企业凭借成本、数据、制造业场景等优势,正逐步缩小与海外差距。魔法原子、优必选等企业成为技术输出主力,在广交会等国际平台斩获大量订单。

七、融资历程

图片

1. 天使轮融资(2024 年 12 月)

融资规模:1.5 亿元

投资方:追创创投领投,翼朴基金跟投

战略意义:作为追觅科技孵化的生态企业,魔法原子在成立初期即获得产业资本支持。追创创投作为追觅科技旗下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更深度赋能供应链资源与场景验证能力。此轮融资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团队组建及早期场景测试,为后续量产奠定基础。

技术进展:完成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小麦” 的原型机开发,并在追觅科技工厂启动上下料、质检等工序训练,成为国内最早实现人形机器人在真实产线落地的团队之一。

2. 战略轮融资(2025 年 5 月)

融资规模:数亿元

投资方:禾创致远、芯联资本领投,华映资本、晓池资本、元禾厚望跟投,老股东追创创投和翼朴基金持续追加投资

战略意义:本轮融资引入多家产业资本,标志着魔法原子从技术验证阶段转向规模化落地阶段。资金将重点用于 VLA 模型搭建、核心技术迭代及工业、商业场景的规模化推广。与芯联集成在芯片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与无锡政府的万台级采购意向,加速区域市场渗透。

结语:

魔法原子的快速崛起,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业场景、供应链优势与资本力量协同的典范。其全栈自研能力、场景驱动策略与产业资本协同,正在具身智能赛道上跑出加速度。随着量产进程提速与产业生态完善,魔法原子有望在未来 3-5 年成为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标杆企业,引领机器人从 “可用” 向 “普适” 进化,重构千行百业的生产力格局。

正如高盛预测,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将替代 1.2 亿个全职岗位,而魔法原子正站在这场生产力革命的最前沿。其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不仅为中国智造提供了新的增长极,更向全球展示了 “中国速度” 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无限可能。随着 “千景共创计划” 的深入推进与产业标准的逐步建立,魔法原子或将成为定义全球具身智能产业规则的重要力量,推动人类社会迈入人机协作的新纪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强化学习曾小健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